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位“网红书记”。2018年11月6日,他因在中央党校2018年秋季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扬帆起航正当时》,而迅速走红网络,让众多笔杆子大呼过瘾。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他作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的单位代表,于10月26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的报告。
他的这篇报告,篇幅精炼,文笔生动,语言鲜活,尤其对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娴熟自如、进入化境,体现出了绝妙的行文技巧和高超的文字功力。希望大家能从这篇报告中,用心琢磨和体会如何才能把文稿写得鲜活生动接地气。
——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的报告
(2020年10月26日)
杨树海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杨树海,是重庆市奉节县委书记,我汇报的题目是《遍访千家万户 共赴小康之路》。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最担心、最揪心、最不托底的事情就是扶贫。
1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瞿塘峡就在奉节,我们可谓是躺在人民币上的贫困县
。
我到平安乡林口村蹲点调研,看到
256人留守在村、57个单身汉、42个重病慢病
的艰难。作为县委书记,我深感愧疚和不安,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嘱托“任务不轻”四个字的分量。在全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播放了调研视频,1700名干部大多红了眼圈,扪心自问,
我们的党组织在哪里?各级干部在哪里?大家的责任又在哪里?
这些年我们对群众最欠的是什么?是见面;最缺的是什么?是信任
。
于是,我们推行
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
深入千家万户,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做群众贴心人。2019年4月,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点赞我们汇报的《以“四访”助力脱贫攻坚》,让我们信心十足、干劲倍增。
第一,干部走访,访出干群好样子
农业税费改革后,
干群见面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淡、关系越来越远,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我们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定期
到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开管子、进门开柜子、走近问身子、坐下问孩子
,迅速形成“干部共赴一线、机关只留一人”攻坚氛围。
脱贫攻坚不能干部干、群众看,做了事情还遭怨
。为了让群众认同,全县干部回村回访,讲政策、讲变化,解怨气、解难题,和群众一道算政策支持账、收入对比账、生活变化账,
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用干部行动,让群众主动
。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
我们发扬
“留血流泪不留憾、任劳任怨不认输”
的奋斗精神,
用干部的无处不在换来群众奋进自在
。双店村74岁的
“犟老头”
杨正堂,以前总和村里
“唱反调”
,干部不厌其烦上门做工作。前段时间国家普查,
问他满不满意,他说我就不回答了,我用一首歌来表达一下心情,于是他唱了一首《社会主义好》
。这几年,奉节党委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群众的满意度全面提升,信访问题创下十年最低,群众满意度终结十年垫底逐年攀升,跃居全市前列。
第二,教师家访,访出寒门好孩子
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上的贫穷更无奈,教育上的落后比发展上的落后更揪心
。一度时期,全县因学致贫占比高达35%。山区农村,最怕的是
一代穷、二代困、三代四代接着混
。我在山里长大,也曾做过教师,深知贫困学生的艰辛。我们创新教师家访,开展送育上门、送爱上门、送教上门,讲学生表现,讲资助政策,讲家庭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学生辍学失学。
在教师家访的路上,张涌涛是一个将生命奉献给教育的乡村校长。2019年,他已是肝硬化晚期,生命的最后十多天,他还惦记着学生,放不下扶贫,拖着病体溜出医院,驱车5个小时回到学校,忍痛上完最后一课,依依不舍地离开校园,辗转到他帮扶的贫困户苟文权家,嘱咐他千万别人孙女辍学。最后一站,他又来到结对智障儿童冉月家里,当小冉月把写着自己名字的纸片当作礼物送给他时,张涌涛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回到医院,张涌涛在手机上艰难地向组织发出一条“辞职”短信:“对不起,扶贫工作没有做到有始有终,身体不允许了。”几天后,张涌涛带着遗憾永远地告别了他最牵挂的学生和贫困群众。至今,一提到张涌涛,苟文权夫妇还止不住地抽泣;至今,小冉月还不知道她最喜爱的张校长为什么再也没来家访了。
乡村教师,角色或许小,但情怀比天高。
这几年,全县教师把学生的未来视作自己的使命,
大家奋斗在一线、奔波在前线、转战于火线,全县教育满意度从全市倒数第一到最近三年全市第一。
第三,医生巡访,访出病患好身子
为了从根子上阻断因病致贫,我们统筹全县资源实施
医生巡访、村医送诊、乡医问诊、集中义诊、专家会诊,
大家风里来雨里去,为的就是让贫困群众
小病少跑路、大病少花钱
。巡访发现,一些家庭往往因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贫上加贫。我们创新集中供养模式,统筹政策,统一服务,让贫困家庭
失能有尊严、有能可挣钱
,数千群众因此脱离苦海。住进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的余国蓉,吃住有专人照料,起居有标准护理、生活有病友陪伴,家人
“松了绑”
,腾出手来打理果园,账还清了,家里也脱贫了。
绝境逢生靠政府,脱贫不忘报党恩
。余国蓉说:“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个病人也没有什么,将来去世后要把器官全部捐出来回报社会。”这几年,贫困患者和医生的关系实现了
从生人到熟人、变亲人、成恩人
的巨大转变。
第四,农技随访,访出百姓好日子
奉节曾是全国产煤百强县。30年来,可说是
山挖塌了,水挖断了,树挖死了,人挖残了
。许多人只能守着一亩薄田,
七分种,三分收,看天吃饭度春秋
。
脱贫攻坚,当期靠政策,长远靠产业
。
2016年,我们下定决心关“煤矿”、开“绿矿”,走上美丽经济转型路。我们实行
专家团包片、技术队包村、经纪人包销
,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
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点对点销
,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放手。这几年,我们低山带脐橙提质增效,中山带油橄榄增量提质,高山带中药材融合增值,彻底改变了
“土豆红薯当主粮”
的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领跑全市。
瞿塘峡边有个仙女村,种脐橙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但因技术品种不过关,村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农技人员爬山涉水,走村入户搞培训、做帮扶,仅仅两年时间,农户村民户均收入就提高了七、八万元。产业效益好了,吴汉成、邓金平等30户贫困户主动写下《脱贫志愿申请书》,摁上红手印,
摘下穷帽子,挺起腰杆子,
走上小康路。江对岸的三沱村在农技专家帮助下,脐橙品质也提高了,全村80%的人做起了“微商”,
脐橙由“烂果子”变成“柑儿子”,农民用“金扁担”挑起了“好日子”
。脱贫不忘本,战疫见真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村民带头向武汉、孝感等抗疫一线捐赠脐橙280余吨。他们说:“国家有难,我们也要站出来尽份心、出点力”。
群众拥护,江山永固
。俗话说,为民着想者,民信之,民服之,民从之。我常用
呼天抢地、顺天应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感天动地、欢天喜地
来概括奉节的脱贫之路。这几年,全县
13万7000余人稳定脱贫,1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
国家抽检全县
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7%
;国家普查,
100%群众认为生活明显改善
。
作为一名县委书记,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带领107万人摆脱贫困、共赴小康,是我人生之大幸。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
拔掉穷根子、探索新路子、做出好样子,
在“三峡之巅、诗橙奉节”筑梦乡村振兴和美丽经济的
“诗和远方”!
今晚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