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看了一篇火到刷屏的稿子,来自「腾讯科技」,标题就很刺激:《业绩下滑、战略迷失、变革受阻,什么导致了联想失去的五年?》
一家企业做到人尽可吐,周期性被吐,且吐还代表政治正确,作为企业主心里一定不好受,我要是杨元庆,吃中午饭的心都没有了。不过任外面的负面评价如洪水滔天,杨元庆也未必知道。怎么讲?那篇稿子中透露的一个细节蛮有意思,说杨元庆登上去往拉斯维加斯的航班,「飞机座位后面全都摆放着以他本人作为封面的《达美航空杂志》,早有准备的联想官微工作人员很快把照片上传到微博」。
这让我想到了民国时期,为了坚定袁世凯称帝的信心,其长子袁克定不惜耗资3万元雇人假造一份天天刊载拥护帝制消息的「顺天时报」,专供袁世凯阅读了很长时间。后来因为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发现外面的《顺天时报》和父亲每天看的不一样才被揭穿。
二
「失去的五年」中,杨元庆也在反思,尽管频率上远不及「思王之王」陈年。以「杨元庆+反思」为关键词检索,可以发现,他反思过上微博太晚了,反思过联想员工用苹果手机,反思过联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但陈年讲话了,「反思有用,还要雷军干嘛?」子也曾经曰过「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杨元庆还是要求医问药,学习一个。
去哪学?湖畔大学啊!
可惜,尽管柳传志是「湖畔大学」的首席校董,但杨元庆作为他的衣钵传人至今也没有成为其中的学员。
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师资力量如此雄厚,号称「避免失败、把握未来」的大学,举贤不避亲啊,难道不应该可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先享用吗?如果你卖的是「大力丸」,你是不是得吧唧先自吞一颗,让我们见识见识神效再说?否则如何取信于民呢?
后来我明白了,马云说过,「湖畔大学」是「专门研究失败」的,杨元庆心想,这玩意我们公司天天研究,自媒体帮着我们研究,何必再花36万跑到杭州上个劳什子大学呢?
更关键的是:上了「湖畔大学」也避免不了失败。
「微微拼车」创始人王永是第一期学员,相当于天子门生、黄埔一期,何等尊崇。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了五天,每天认真记笔记。上了湖畔大学,做了马云高徒,不被天下人知道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你在各大网站与朋友圈见到了王永写的那篇「湖畔大学五日学习笔记:满满都是干货!过瘾!」
笔记细到什么程度呢?干到什么程度呢?过瘾到什么程度呢?试摘一句,以飨诸位:「中午我们一起吃盒饭,仿佛重新回到了校园,今天很兴奋。」
兴奋的感觉总是短暂的,王永上完课仅3个月,他估值10亿的「微微拼车」就倒下了。
哎,大学和大学还是不一样的,要知道贾跃亭陷于危难之时,尚有长江商学院的校友合力拿出6亿美金以解燃眉之急,钱到没到位另作一说,姿态与造型反正是有了,长江也更好招生了。
三
「湖畔大学」开到第三期了,除了企业愿景、价值观这些老马常谈的东西,马云在开学典礼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他说「湖畔大学」应有「四为」:「为市场立心、为商人立命、为改革开放继绝学,为新经济开太平」。
这个「四为」脱胎于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就是经常被高中生挂在QQ签名栏和QQ空间的那段经典文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以前代表着古代儒家至高无上的理想,现在代表着懵懂年轻人能想到的最霸气、最唬人的座右铭,你经常会在综艺节目中看到一些傻愣愣的民科爱好者念出这四句话。
「湖畔四为」中有「三为」是虚头巴脑的话。「为市场立心」,市场心机满满,用得着你立吗?「为商人立命」,商人站好队才有命,哪个不如履薄冰?「为新经济开太平」,「开太平」可谓是政治理想了,也真敢说呢,先儒时代屡有动荡,故「开太平」是儒生四为中最重的。咱们这个时代,新经济最忌讳的是太平、是增速放缓,李克强总理也如是说:「摁下新经济成长的快进键」。要你开哪门子太平?
虚头巴脑也就算了,毕竟是当代语境嵌套古典,如丁字裤套大棉裤,难免会有出格之感,但「为改革开放继绝学」,则彻底不伦不类了。张载说「为往圣继绝学」,那是建立在「儒家学说失坠不传,成为绝学」的社会基础上。改革开放让哪门子学问成为「绝学」了呢?授课的老师,马云、曾鸣、郭广昌、柳传志这些人,他们有什么「失传的学说」能称之为「绝学」?怎么好意思自比「孔孟」呢?脸呢?
《管子》里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看「湖畔大学」则是:「四为不清,样样稀松」。
四
马云在开学典礼上再次讲起建校初心,是源于企业家们的一次闲聊,众人推举,他盛情难却。
这可能是个段子。马云为什么创办「湖畔大学」恐怕要到他的精神母体中寻找答案。对于毛泽东的拥趸马云来说,一个没有办大学理想的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1920年毛泽东放弃赴法勤工俭学,他在给黎锦熙的信中是这么说的:「我一生恨极了学校,所以我决定不再进学校。自由研究,只要有规律,有方法,未必全不能。」
1921年,毛泽东可能觉得光恨也不解渴,绝不能把世界让给他鄙视的人,所以经过多方筹措,索性自己办了个大学,叫「湖南自修大学」。后来他又相继办过「湘江学校」、「中国红军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68年他在人民日报上的一则批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这就又让全国诞生了三万多所「七二一大学」。
1957年毛泽东还对伏罗希洛夫说过:「当主席太复杂,麻烦人。我是想退下来当个大学教授。」文革中林彪吹捧的「四个伟大」,他只要求保留「导师」一词,其他统统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