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蚂蚁集团取得了涵盖银行、保险、信贷、财产管理、征信等各个领域的金融牌照,资产管理规模巨大。
不过,蚂蚁集团所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在监管层面一直以来是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尽管蚂蚁集团在上市之前一再强调金融科技的属性,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从而规避金融层面的一些监管。
但从业务和收入构成来看,
蚂蚁核心依然是一家科技驱动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根据其招股书,蚂蚁集团营收主要来自三大门类: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对应主要产品为支付宝;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对应主要产品有花呗、借呗,余额宝、余利宝等,面向小微经营者的网商银行;创新业务及其他。2019年三块占比分别为43.03%、56.2%、0.77%。2020年上半年,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收入占比降至35.86%,其余两块占比为63.39%、0.75%。
几年来,蚂蚁最核心的数字支付和商家服务板块收入占比持续下滑,而花呗、借呗借贷业务营收占比持续上升,成为蚂蚁最赚钱的核心业务。
蚂蚁虽然将花呗、借呗等定义为数字金融科技服务,但从业务本身来看,还是金融服务。
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新浪科技,无论蚂蚁集团体量多大,其公司本质还是一家“金融”公司,而且是一家拥有海量人员、各类信息的金融公司,几乎能涉及所有的金融交易,无论是买是卖、是借是还、是存是贷、是保是赔、是盈是亏,蚂蚁集团都能做。虽然其中有不少网络科技,不乏一些超高级的技术,但依然改变不了其金融的本质。
“在P2P刚兴起的时候,业内曾掀起一股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互联网’还是‘金融’的论战,我一直认为,互联网只是介质,金融才是本体,互联网起到的是服务和加速作用,比如现在发达的物流网络,能起到送货这一决定性因素的是交通渠道和运输工具,互联网能起到的作用是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宋清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