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产业智能官
用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出行请注意!宁德这条路将封闭施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产业智能官

【数字化转型】CIO如何利用中国颠覆者创造数字化业务成功

产业智能官  · 公众号  ·  · 2019-11-14 05:45

正文


源源不断的科技与数字化业务创新持续颠覆市场。然而,有多少首席信息官真正认为数字颠覆者正在对自己公司的业务产生影响?又有多少首席信息官真正在意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带来了影响?在数字化业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首席信息官需要提高鉴别、优化和响应数字化颠覆的能力,并为构建自己的数字化业务、与数字颠覆者合作或对抗做好准备。


在本周的Gartner CIO峰会期间,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Adrian Lee为参会CIO们带来了关于“CIO如何利用中国颠覆者创造数字化业务成功”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精华内容。



Gartner预计,到2020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将参与到中国50%的数字交互活动中 。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BAT单单这三家中国数字颠覆企业一共为5.06亿网购用户、超过6.4亿的在线搜索用户每秒处理超过50亿GB的移动数据。中国所有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拥抱数字化商业,目前,逾一半的企业都在转变其业务模式。在2018年,在124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中,50.8%的企业由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或支持。上述这些数据说明,中国这三家最大型的数字颠覆者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中国为数字化业务严阵以待


(点击查看大图)


数字化业务是每位IT领导者的首要议题。Gartner 2019年首席信息官议程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IT领导者将数字项目(Digital Initiatives)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但中国超过了全球其他卓越首席信息官对于数字化计划的重视程度。这充分表明中国的首席信息官真正接受了数字化业务并已将其列为头等工作事项。


(点击查看大图)


当前,一些人对中国的商业环境持谨慎态度。由于贸易摩擦,中国2019年的GDP增速预计将下滑至6%。但好消息是,中国的首席信息官表示,其平均IT预算实际上同比增加了6%以上。这表明未来中国将很有可能迎来颠覆性的业务赋能技术,而这些技术将对企业机构的未来发展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点击查看大图)


Gartner针对这些首席信息官的具体投资项目以及他们将在数字化转型中部署的新兴技术类型也进行了调查。虽然在当前数字环境下, 网络安全毫无意外地排在了第一位,但最大的惊喜在于人工智能技术 。在2018年,只有16%的首席信息官愿意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投资。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这一比例增长了3.5倍以上。原因在于人工智能项目中一些早期且高调的成功案例十分引人注目,而国家级项目则是另一部分原因。综合以上因素,在运用创新技术方面,中国的首席信息官比全球同行更加乐观。


(点击查看大图)


在成熟度方面,Gartner发现三分之一的中国企业机构已经拥有“成熟的数字化” 。“数字化成熟”的企业机构的首席信息官能够提供更大的容量(处理能力)、规模(面向消费者的服务种类)以及敏捷性(快速变化的能力),且一直积极拓展其数字化业务。此外,超过五分之二(22%)的中国企业已更进一步,开始细化其数字化业务,并寻找新的机会。无论身处何种行业,这些新机会都会引来中国数字颠覆者的注意。而拥有数字化业务的企业也更加开放,已将颠覆者视作可为整个行业创造价值的合作伙伴或代理人。



中国颠覆者正在加速扩张


谈到中国的数字颠覆者,就不得不提BAT。因为仅针对这三家公司,客户向Gartner分析师的总问询量在2018年就同比增长了300%。这些数字颠覆者的秘诀是什么?


可以从 扩展性(Scale)、覆盖面(Reach)与丰富程度(Richness) 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在一小时内可以完成10亿美元的销售要归功于它基础设施的扩展性;此外,它的无人机包裹投递、无人机代替人类的无限潜力正将服务扩展至偏远城市。


在覆盖面维度,百度是最好的例子。百度能成为中国在线搜索引擎的领导者的原因在于,它不仅为终端用户提供了一个在线搜索的平台,还为企业打造了一个数字营销的重要渠道。


腾讯是“丰富程度”维度的最佳案例。以“即时消息”起家的腾讯当前已经成为中国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手机用户提供数字音乐、视频来替代实体唱片与影院大片,并开始通过自制作电影与电视节目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在线内容。


其实,中国的数字颠覆者远不止BAT三家。 在Gartner的亚太地区十大数字颠覆者研究中,有八家都是中国企业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它虽还未被视作如同BAT那样的数字化巨头,但由于其在2018年12月获得了10亿美元融资,有望引发轰动。事实上,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不仅仅引领着中国市场,同时它们正雄心勃勃地扩展至亚洲地区的更多领域以及更多国家与地区。


中国颠覆者加速企业业务的方式


数字颠覆引发的其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褐地投资”企业与政府机构应如何考虑并规划 中国颠覆者 的发展并与之合作。


中国颠覆者加速企业业务方式主要有七点


第一 ,中国的数字颠覆者帮助企业机构与多个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以构建和统筹大型现代化平台、生态系统以及事实标准(de facto standards)。


第二 ,中国的数字颠覆者在采集、分析和挖掘大数据(价值)方面非常活跃且技术熟练,可以利用诸如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帮助企业机构。


第三 ,中国的数字颠覆者在端到端参与(end-to-end involvement)与产业供应链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切入点。


第四 ,中国的数字颠覆者能够大规模提供基础设施、云应用与工具。


第五 ,中国的数字颠覆者财力雄厚,可以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等领域进行大量研发投入。


第六 ,中国的数字颠覆者在数字化服务之外的产业也具有极强竞争力,如阿里巴巴在基础设施供应链管理领域就是一个主要厂商。


最后 ,中国的数字颠覆者聚集了大量人才,拥有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s)、数字人类学家(digital anthropologists)、云架构师(cloud architects)等稀缺技术人才,可以提高企业机构数字化业务的成功率。


BAT带来的机遇


百度以“在线搜索服务”起家,其最主要的颠覆性要素是“技术”,未来的颠覆性战略会聚焦在“人工智能平台即服务”。 去年,该公司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以及自动驾驶计划领域多次出击。百度在搜索业务领域的长期经营为其发展“数据查询”、“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三大领域奠定了强大的人工智能基础。因此,如果企业拥有大数据资产并想使其货币化,百度则是首选伙伴。


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平台”起家,其最主要的颠覆性要素是“商业”,未来的颠覆性战略是构建“面向中小企业/企业的全球贸易平台”。 当前,阿里巴巴正在将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包括淘宝网、蚂蚁金服与菜鸟快递)扩展至全球范围。例如,马来西亚政府与阿里巴巴启动了首个电子自由贸易区,致力于为企业打造交易商品、提供服务、创新以及共同构建解决方案的物理与虚拟区。因此,如果企业计划扩展自身的端到端供应链,那阿里巴巴集团则是首选伙伴。


腾讯以“即时通讯”起家,其最主要的颠覆性要素是“社交”,未来的颠覆性战略会重点打造“24小时全天候用户平台”。 当前,腾讯的微信平台帮助人们安排一天的生活,每位微信用户每天在该平台上停留40分钟以上;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厂商也针对微信进行优化、各品牌更在微信上开通公众号。此外,按照收入排名,腾讯是最大的游戏公司,游戏收入占该公司总收入的近40%。因此,如果企业想利用大规模云基础架构来触达更多消费者,那腾讯则是首选伙伴。


借中国颠覆者之力取得成功


企业机构与中国的颠覆者开展合作最主要考虑的是文化与能力。以上内容全部与技术相关,即首席信息官需要了解的信息。而下面则是首席信息官应如何开始行动。


(点击查看大图)


评估自身竞争力。 在考虑中国的颠覆者时,企业机构的首席信息官必须审慎并公正地评估自身的四个方面。 首先是 客户(Customer) ,即自己是否能够利用最佳的数字客户体验来服务客户以及能否通过沉浸式体验留存客户。第二是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 ,即自己是否拥有优于中国颠覆者的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第三是 能力(Capabilities) ,即自己的团队是否拥有与中国颠覆者相同的规模与速度来敏捷、灵活地行动。第四是 财务模式(Financial Model) ,即自己当前的财务/业务模式是否支持平台型经济以及是否拥有实现目标的足够资金。以上方面哪怕只有一个是否定的,企业机构就会发现很难与中国的颠覆者相匹敌。


作为解决办法,企业机构可以 借助这些颠覆者的力量来实现目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