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俩菜要价844元?! ·  7 小时前  
南国都市报  ·  海口元宵烟花晚会天气预报来了,出行须知→ ·  17 小时前  
新闻晨报  ·  破90亿!饺子导演悄悄改计划!粉丝炸锅 ·  昨天  
南国都市报  ·  气温开始回暖,海南“回南天”来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每逢佳节被相亲!要面包还是要爱情?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22 11:34

正文

当热播节目“中国式相亲”遇上神曲“春节求生指南”,单身男女又将面临“相亲过年”的安排——

相亲:从情感到市场的躁动


《中国式相亲》近期热播,神曲《春节求生指南》也趁节前火了一把。 每逢佳节被催婚 ——不知何时,这句顺口溜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春节将至,“相亲”这件事又将牵动单身男女和他们家庭的心弦。

相亲,有的人排斥,有的人认可。 相亲,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比适婚男女更心焦的是他们的父母。所谓“ 一人脱单,全家幸福 ”。近来,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的热播,让城市中替子女相亲的耄耋老人们走出公园或街角,走上了银幕。这或多或少向我们证明,“无论吃相是否好看”,相亲已然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

“相亲让每个人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王璐是一名河北省邯郸市某幼儿园的老师,她今年满26岁。今年春节家里准备趁着长假,给她安排几次相亲。然而王璐对此颇为抵制,“ 不喜欢总被提醒自己是‘剩女’。”

其实,王璐去年秋天便有过一次父母安排的相亲经历。一家西餐厅,两人互不相识,话不投机,三言两语,他们的交谈就在一张不大的餐桌上四处碰撞。咖啡仍温,心却凉了半截。

“对方张嘴闭嘴家里有几百万的,好像我是冲着他家钱去的一样,饭没吃完我就走了。”“ 父母看重他物质条件好,说什么喜欢不喜欢不重要。但是这样的婚姻会幸福吗? 总之,我等得起。”她说。

春节变“春劫”,苦恼的何止一人。

刚步入适婚年龄,高浩便开始了相亲大业。

性格腼腆,但他还是被逼着陆陆续续相了几回亲,一些是家里安排,一些是熟人提亲。“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家里催得紧,熟人问得勤。”

高浩身高一米七五,微胖,从事车险理赔工作,收入尚可,家庭条件还行。他很早就在西安买了房,还有辆10万元左右的轿车。

自问条件还可以的他,提起自己的相亲经历,却直言“尴尬”。“第一次相亲,我竟碰上了小学同学,之前都没怎么说过话,现在却要坐在一起谈婚论嫁,‘尴尬癌’都要犯了;还有一次,老妈拉着我上人家里吃饭,一屋子人目光全在我身上打探,跟探照灯一样,我恨不得当场钻地缝里。”

相亲过程中感觉自己就像货物,被人挑三拣四。对方先看你长相合不合眼,再看身体条件、学历、收入等条件,还得看有没有共同话题…… ”他坦言,自己曾被相亲对象嫌弃胖,然后默默去办了张健身卡。

“我这还不算惨的呢,公司有一同事, 因被相亲对象嫌弃长得丑,然后去做了微整形。 ”他说:“ 相亲让每个人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

临近春节,眼瞅着周围邻居孩子脱单,家里又给他安排了个相亲对象,他却怎么也不愿意去了。“这么多条条框框,爱情本身不应该是这样子,如果是,那真叫人怀疑人生。”高浩犯起了嘀咕。

面包与浪漫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业务主管王晓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经过去年4次相亲的磨砺,终于在今年年初“俘获”了爱情。

28岁的她,早就意识到了嫁出去的紧迫性。

“周围闺蜜一个个都完成人生使命——结婚生子,我不能掉队。”

“脱单”路上,王晓讴选择了相亲。对此她有自己的理解,“家里安排的相亲对象至少条件差不多,而且能过家庭关;自由恋爱,相比风险要高。综合考虑,相亲效率更高。”

王晓讴把一路的相亲比作披荆斩棘、“打怪升级”。她说相亲让她遇了不同的人,看了不同的风景,有了更多的选择。

“婚姻的路上,总得寻寻觅觅,既得有爱情,又要面包,才会长久。” 她坦言,自己相亲有两个前置条件不可动摇:一是北京人,二是要有房。

“我打小在北京长大,嫁外地人家里不同意,我也觉得找个本地人,至少能少些观念上的冲突。另外,房子能带给女人安全感。”

2016年春节,王晓讴的首次相亲就因为这严苛的条框无疾而终。在房子问题上没谈拢,对方希望结婚后租房生活,可是她迈不过“房子”这个坎。“我不想身在家乡却有漂泊的感觉。”

今年元旦,姑婆安排的一次相亲中,王晓讴终于遇到了合适的人——父母认可、彼此喜欢、北京户口、名下有房,俩人年初正式牵手。


“她不急,我急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