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个小话题,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过“个人家庭资产负债表”,然后有朋友就说自己根据网络上的图表进行了整理,但还是感觉乱糟糟的,就算整理出资产了,又有什么用呢。
泛泛而谈没啥意义,我自己每隔一段日子都会把个人资产梳理一遍,今天就把我的梳理流程和思考的方式一起分享下,内容不长,几分钟就看完了。如果有用得着的地方,大家可以自取。
家庭资产负债表一般是两个部分:一是资产,二是负债。
01
先说资产部分,我会从五个方面统计,前四个方面是流动性很高的金融资产,第五个方面是流动性很差的固定资产。
1、理顺股票账户。我会详细地把手头持有的股票情况都整理在表格中,买入成本,当前价位,盈亏都一一注明。此外我会对每只股票当前的状况做一个分析,一是看这个股票是否值得继续持有,二是看它的估值在什么区间值。
如果我觉得这只股票不值得持有,那么我就要制定一个抛出的计划,如果觉得股票值得继续持有,我就要问问自己,如果未来持续涨,什么时候开始抛,如果未来开始下跌,跌幅多大的时候开始加仓,甚至要有最坏打算,如果跌幅超过30%,我是否还能承受得了。
2、理顺两个基金账户,其一是专门用来定投A股市场指数基金,我是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数都在坚持定投。在股市暴跌的前段日子,我主动追加过几次沪深300的基金份额,算是被动定投和主动定投的联动。
其二账户主要是非A股市场的定投,比如策略组合,恒生指数、互联网指数,海外资产和黄金的定投。如果市场或者行业的整体估值偏低,我会适当调高定投金额,如果估值偏高,则会减少定投金额。
我会把基金账户每一只基金的定投情况都详细整理出来,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定投的,定投周期有多长,定投金额有多少,中途是否有过追加,定投收益率如何。
3、理顺各个平台投资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如果是银行定期理财或者BAT平台定期理财产品,我会标注好购买的金额,何时购买,何时到期,利息是多少,是否需要重复购买。
同时我还会把关注的几家银行和BAT平台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理财产品都做成一张表,看看是否有更加合适的产品供我选择。如果有资金到账,可以及时调整。
如果是P2P平台,考虑的就更多了,我要把自己投资的各个平台情况捋一遍,把年化收益率越来越低的平台剔除,如果收益率仅跟BAT平台差不多,那我为何要冒更大的风险去博一个差不多的收益呢,不划算。然后我会记录下每一个平台具体有多少笔投资,金额有多少,周期是多长,利息如何,后期是停止投资还是追加投资,如果追加投资的话,是走长标还是短标。
4、最关键的活期账户,我分散在逆回购、货币基金、银行T+0理财产品中。这些资金是用来支撑前三个方面的持续投入,等于是我个人资产的后院守护者,支持我在市场极端的时候出手,追加股票和基金的投资。近期股市暴跌,很多投资的朋友日子都不太好过,不过我倒是定心地逐步加仓,想想,这也在于我手头有现金支撑。有句老话嘛,市场低迷的时候,谁拥有足够多的现金,谁就有翻转乾坤的机会。
此外,日常我收到大额的资金,比如半年一结的稿费,或者偶尔得到的推广费,在没有想清楚怎么投资的时候,都会先进入活期帐户,买入随存随取的货币基金或者是银行T+0产品,等考虑清楚后分批投到股票、基金或者固收类产品中。
5、最后一个是固定资产,现阶段我个人就持有一套房产,我会根据当前市场的价格对房子进行评估。不过在计算的时候,我会以8折的价格乘以市场价,主要是考虑房子的折旧,而且这样计算,也会拉低固定资产的市价,避免我因为房价暴涨而产生“老娘很有钱”的洋洋得意感。不理性的骄傲情绪,一定要控制!
02
资产统计后,我再来考量负债的部分。主要是两点:一是信用卡负债,二是房贷(个人无,所以忽略)。那么统计信用卡债务的时候,我会顺手把每月的消费清单整理出来。
我会先看前四个月的收入、支出和结余。
其中结余部分是需要跟金融资产投资进行对账的,我每做一笔投资都会记录投资的时间和本金,那么我会把金融资产中2017年的新增投资本金算出来,跟结余进行对比,数据差不多能对应上就OK,如果发现有好几万的差距,那么不睡觉也得把这笔资金的流向找出来,很变态,是吧?
支出部分也要细分,我会分成固定开支和不固定开支进行比对。固定开支是吃喝、穿衣打扮、交通、通讯等等,不固定开支就类似健身私教续费、医院看病、买贵包包、商业保险、超过5000元的电器大件等等。
我对每月的支出有一个宽泛的预算,如果超过预算很多,我就会看哪一个部分超支。一般情况下,我会克制不固定开支的费用,以保证日常固定开支维持在比较舒坦的局面。
当我把整个资产理顺后,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几点:
1、我手头的每一分钱放在什么地方,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投资着。除了股市和基金不太好估计年化收益率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和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会算出来。这笔利息可以算是年终的自我奖励。
2、我会算出高风险投资市值占比,低风险投资市值占比,如果需要平衡比例,就要制定一个调整资金的计划。如果要追加股市基金的投资,追加哪几只股票或者基金,预计追加多少资金,都要做好功课。如果要追加固收类或者P2P类,那么我要提前筛选平台,选择标的。
这就是我理顺个人资产的流程和思路。其实做家庭资产负债表从表面看很容易,但是细心的人会在计算每一项投资的时候,多深入思考点,就能够挖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往往就是依靠不经意的留心,让自己发现一些投资上的漏洞,或者捕捉到投资上的良机,慢慢地就走在其他人的前面。
我想,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一个很好体现吧。
PS:终于,我掏了198元买了Q币,把1000人的群扩充到2000人,群号不变,还是
392566280
。因为我今天在外办事,添加入群会比较慢,耐心等待。如果在1个小时内群又满了,那么我再想想,合适的时候会考虑再掏198元再买一个超级会员了,但不要催我。此外,本人持有腾讯股票,换个角度想,也算是为自己投资的公司做点微小的贡献吧。
PS:以下为苹果用户赞赏区,看在充了人生第一笔Q币的份上,给个赏金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