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其实,日本陆军最初不效忠天皇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11-18 20:52

正文

文|王子铭(复旦大学,专栏作者)


抗日神剧中我们总能看到日本陆军军官战败后以效忠天皇的名义切腹自杀,这支侵略亚洲各国的军队还自称“皇军”。可是它建立之初却不听天皇招呼,更不会效忠天皇。


日本陆军为什么不效忠天皇?


听上去像是一个伪命题。这支以天皇的名义自称的军队,当然是以效忠服从天皇为宗旨了。但是,明治初年,日本陆军不服从天皇的例子比比皆是。


抗日剧中陆军军人切腹


竹桥兵变的先声


1878年8月23日,皇宫附近驻扎的竹桥兵营的近卫炮兵大队,因为对西南战争后的论功行赏非常不满,准备强行向天皇提出要求,200余人发动叛乱,先后跑到近卫步兵总部和在赤坂的临时皇居进行示威(皇居遭大火正重建),与近卫步兵和护卫皇居的护卫兵发生冲突。叛乱最终于次日以失败告终,386人受处罚,55人死刑。


这种直接向天皇提要求的叛乱,特别是明治政府的直属部队的叛乱,在后来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就算是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也是以“尊皇讨奸”、“清君侧”的名号发动的。

但是在日本陆军刚刚建立的明治初年,不服从天皇,在士兵们看来没什么大不了。


服从天皇,甚至把天皇尊为神,是日本近代建立起的观念。

明治初年的大部分国民和军队对这一全新的概念非常陌生。他们在新政府的皇国史观不断地教育下,将天皇一步步送上神位,最终走向了异化和毁灭。


竹桥兵变参与者


新出现的权威—天皇


自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到今上明仁天皇共历125代,日本天皇被称为“万世一系”未曾断绝。但事实上,自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到1867年大政奉还、江户幕府结束,长达682年间天皇的权力完全被架空(天皇实际不接触权力的历史还要更早),有时天皇甚至穷困潦倒,靠卖字画为生。中央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权力则由各个藩紧紧把握。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新政府要实施“王政复古”,年仅15岁的明治小天皇被请了出来,以他的名义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名义上明治天皇享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不过国家的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建立新政府的大佬们手中。


20岁的明治天皇


靠不住的蕃兵


新国家与新政府建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军队。在1867年推翻江户幕府的戊辰战争中,新政府靠着倒幕派各藩提供的藩兵才取得胜利。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强藩出力最多,新政府的大佬们也多出自四藩。1868年新政府准备在戊辰战争蕃兵的基础上建立直属军队,但这些蕃兵不但士气低下,而且听令于各藩主,政府下派的官员根本指挥不动他们。


明治政府很快就意识到作为一个新国家必须有自己的常备直属军队,依靠各藩是靠不住的,不过在征兵制建立之前,常备军人员还仰仗各藩。1871年政府在西乡隆盛的建议下,从萨摩、长州、土佐三藩精选士兵,组成御亲军,这是日本陆军的雏形。御亲兵总兵力不足1万人,其中一半来自萨摩藩。之后政府又设立4个镇台,建立镇台兵,他们主要负责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


戊辰战争中的萨摩藩蕃兵


这些御亲军和镇台兵虽然是国家和天皇的直属军队,而且废藩置县后,藩主的领土支配权与兵权都被剥夺。但军队的组成人员大半还是原来的蕃兵,封建色彩浓厚,士兵在意识里仍然效忠的是藩,而非天皇与国家,完全不像近代国家军队。


到1877年西乡隆盛因为“征韩论”问题下野,出身萨摩藩的士兵不顾天皇本人的苦苦挽留,坚定追随西乡隆盛回到九州,发动了西南战争。西南战争中的士族兵非常顽强,新政府一度危在旦夕。后来日本陆军分列进行曲——《拔刀队进行曲》就为纪念西南战争,歌词中虽然称叛乱者为“天地难容的朝敌”,但也承认“敌人的大将是天地无双的大英雄,手下皆彪悍的死士。”对这些萨摩藩的士族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拔刀队进行曲》在如今的警视厅和自卫队的阅兵式上仍然放送,但在南九州地区却是一个禁忌。



西乡隆盛


征兵?—卖血给外国人


在军队中摆脱各藩士族兵的桎梏,建立起全民参与的征兵制成为明治政府的当务之急。早在1870年奇兵队出身的山县有朋出任兵部少辅,就开始不拘泥于身份等级进行征兵,普通平民不但能够当兵,而且能够进入兵学寮进行学习,担任军官。


这看起来是多么具有进步意义的事情,征兵制破除了社会身份等级制,切实落实四民平等。但事与愿违,不但是武士,平民百姓也不买账。武士们仍然保持着身份荣誉感,认为那些个“村夫”怎么能够形成战斗力打仗?萨摩藩出身的陆军少将桐野利秋公开声称:“把乡下佬集中起来,只是制造人形玩偶。究竟何益之有?”


平民百姓则认为参军打仗分明是武士的责任,我们为什么要为国家去送死?当时出现了很多称作“血税暴动”的反对征兵制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原因竟然是一些谣言。《征兵告谕》上书:


凡天地之间,一事一物,无不有稅,以充国用。然则,为人者,固应尽心尽力而报国。西人称之为血税。以其生血报国之谓也。


“血税”一词引发了无数谣言,有的说,政府要取士兵的鲜血卖给外国人;有的人说,是用他们的血制造葡萄酒;有的还传要用血染红毛毯、军帽、军服等等。因为谣言,北条县(今冈山县)发生数万农民参加的反征兵暴动,官吏、教师等等10多人被杀,400多座房屋被毁,鸟取县一位农夫看见陌生人以为是征兵者,大喊“来榨血了!”又引起了2.2万农民参与的暴乱。


可见当时日本人别说参军卫国,为天皇与国家效忠,他们就连“国家”的概念都没有。尽管反对声不断,征兵制还是建立起来了,但士族兵仍然是明治政府军的主流,一直持续到西南战争结束。


陆军省1873年征兵人数统计


效忠天皇观念的建立


1878年明治维新第一政治家大久保利通遭暗杀,紧接着竹桥兵变发生,刚经历西南战争内乱的明治政府的政权基础处在极大的动摇之中。稳固军队,将他们由效忠藩的封建军队转变为效忠国家的近代国家军队对于政权稳固尤为重要。


明治政府首先在1872年颁布《读法》、《海陆军刑律》,严明军纪,对于抗命、结党等罪行严惩不贷。但这些只是外在形式,新政府被西乡隆盛军队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所折服,决定发展国家军队的内在精神。


1878年颁布《军人训诫》,其中包括“无论认为上级的命令多么不合理,都必须服从。如果认为命令不合理,在先予服从后,可以按照正当程序进行抗议。不过,抗议时,禁止结党。”它明确了绝对服从命令的军人宗旨,这个我们看来理所应当的观念,却是拿破仑战争后近代军队才出现的理念。


1882年明治政府又颁布《军人敕谕》,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国家军队是天皇的军队,“我国军队世世代代处于天皇统率之下。”服从天皇的权威,服从天皇的命令,将服从上级的观念绝对化了。日本政府终于运用天皇的象征意义,摆脱了封建藩对军队的影响,建立了近代的国家军队。当然在这条路上日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最终走向了毁灭。


西南战争的浮世绘


我们可以看到“效忠天皇”的观念是一个日本近代产生的概念,把这个观念灌输给军队,以及国民,是日本摆脱封建意识,建立近代国家军队和进行近代化相辅相成的过程。天皇不是指明治天皇或者后来的昭和天皇个人,而是一种象征和观念,效忠国家被理解成效忠天皇。这样一种结合可能最开始就是畸形的,最后日本陆军走向了极端,在太平洋战争中毁灭。



参考文献

户部良一:

《日本陆军史——近代化的异化》,2016

--本作者文章推荐--

天乳运动:民国妇女身体解放指南

《敦刻尔克》竟缘于希特勒的战略失误?

佛陀的微笑:印度的“核平”发展计划

卢沟桥事变的幕后:日本陆军内部的派系斗争

五位博士解毒日本史系列课程

邀你学习


1、首节课免费试听,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65” 报名。

2、我们将不断丰富“被误读的日本史”课程内容,已经付费的学员,可以免费收听此后的内容。


带你解毒历史

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日本



--征文&招募--

编排:@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