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物  ·  以自我为堡垒|2024年度面孔 ·  21 小时前  
环球人物  ·  新年首访来华,“草根”总统不只逛北京 ·  3 天前  
人物  ·  那些时刻,AI「真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当“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地球村正在真实地发生”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25-01-20 12:00

正文

▲小红书上外国人分享的笔记 图/视觉中国

人们欢欣鼓舞,因为互联网真的在互联。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

编辑 / 李屾淼 [email protected]


当“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


下载小红书之前,美国女孩Kamma没听说过“TikTok 难民”这一称呼。


随着2025年1月19日抖音国际版TikTok下架令期限的临近,许多美国网友涌入中文社交平台小红书。截至1月17日,小红书“TikTok 难民”这一词条已获得近11亿次浏览和两千多万讨论。一些用户表示,他们加入是为了反抗美国政府对 TikTok 采取的行动。


在一场以线上聊天为目的的小红书直播中,用户Elly Penn称:“我认为 TikTok难民们只是在寻找另一个应用程序,让大家能够连接在一起。”


从1月13日起,小红书的下载量飙升至苹果美国应用商店的榜首。应用数据研究公司Sensor Tower估计,小红书本周在美国的下载量同比增长超过200%,比前一周增长194%。一位接近小红书的人士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仅在两天内,就有超过70万新用户加入小红书。


许多美国网友是在TikTok上听说小红书的,Kamma也不例外。“注册小红书账号是因为我想成为第一批使用这个App的美国人,这样我的用户名‘itskamma’才不会被占用。”五年前注册TikTok时,Kamma的名字就被占用了。这次,她打算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填写完姓名与电话,系统便提示Kamma账号注册成功,“浏览页上大部分的帖子是‘ask me anything(问我任何事情)’。”Kamma发的第一条帖子是她两岁的小狗Zoey喝水的视频,收获了许多友好的评论和点赞。她开始分享更多,粉丝数两天内从零涨至七百。


Kamma的小狗Zoey 图/受访者提供


Kamma告诉《南方人物周刊》,自己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狗税”,翻译了小红书的评论区后觉得有趣,也开始在发布的视频中加入相关标签。


随着越来越多国外网友的涌入,不少喜欢小动物的中国网友开玩笑说,小红书需要“交出你家猫的照片作为‘猫税’才能入驻”。这群TikTok移民纷纷晒出自家的猫猫狗狗,并发帖称“我是来交猫税的”。评论区里,一群网友自制“猫税收取确认”证书表达欢迎。一场友好的赛博跨国文化民间交流就这么发生了。


31岁的Brecken是2025年1月14日注册小红书的。“我加入小红书是为了认识新朋友,并在这里(就TikTok被禁用一事)抗议我们的政府。”


在小红书上,Brecken发布的帖子都是自己的家庭合照,配文常常是“早安中国!”“晚安中国!”。在一条接近八万点赞的帖子中,他分享了自己与女儿的合影,并说“希望能结识大洋彼岸的新朋友们”。


新朋友们在评论区内一股脑地分享着自己与家人的合照问好。沈悦就是其中之一,她们一家三口的照片出现在Brecken评论区的首位,收获了两万余人的点赞——两人的分享其后被搬运至海外社交媒体X,浏览量超过730万。许多看过这条推文的人说,这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Brecken和沈悦各自与家人的合影被搬运至外网 图/受访者提供


除了分享自家孩子和宠物,新移民们还开始帮忙做英语作业、展示才艺、介绍自己的职业和爱好,甚至是寻亲或求助。透过互联网,身处大洋两端的网友们得以释放对彼此的好奇,讨论医疗体系、学校教育、房价、油价以及平均工资等话题,了解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


一位墨西哥母亲向网友求助:我患自闭症的儿子不喜欢墨西哥食物,已经吃了一阵子炒饭、蒸蔬菜,有哪些适合儿童的亚洲食谱?在热心网友的回复中,她学会了番茄炒蛋和可乐鸡翅。


哈佛医学院急诊科医生Jeremy Faust开通小红书账号后,发布的首张照片是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热评第一称:“晚上9点哈佛图书馆里就空荡荡了,到底是谁在宣传哈佛凌晨4点半的图书馆座无虚席啊!”——被网友戏谑道,“一对账双方都发现塌了。”


哈佛医学院急诊科医生Jeremy Faust发布的第一条帖子 图/受访者提供


在一条“交狗税”的帖文下,一名网友感慨:“我关注了美国农场主、美国摇滚乐队、美国木匠、美国服装设计师。现在我还关注了美国警察,厉害了我。”


注册小红书的第三天,Kamma动了寻亲的念头。她生于1998年的上海,随后被一对美国白人夫妇收养。


Kamma并不懂中文,“但我现在有跟中国人直接交流的机会,我想为什么不试试呢?”


Kamma发布的寻亲帖仅仅两天时间里就收获了四千余条评论,她不得不一一截图翻译。尽管一些人吐槽小红书没有翻译功能,但她并不烦恼。“我在手机上截图,可以自动翻译,我也使用谷歌把自己的话翻译成中文回复网友的评论。我还会在帖子中声明自己不会说中文。”唯一不便之处在于,“我无法在电脑直接查看评论和私信。”



“地球村正在真实地发生”


沈悦的账号平日用来记录女儿小秋的成长,因而主页推送的常常与育儿相关。但当她1月14日早起像往常一样打开小红书时,意外发现算法全乱了——“有许多外国人建的聊天室。”她随意点进一个,里面的人在聊“他们国家的事,包括他们为什么来小红书”。


大量新移民的涌入,首先让沈悦感到不适应的是,“他们的发帖习惯真的和我们原住民不一样。”“国内还是比较看重隐私,一般都会隐去自己的名字和真实的头像。但老外就比较热情和直接,一上来就开始做自我介绍。”


也是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沈悦在Brecken的帖子底下留言之前,几乎从未“在其他任何地方发过自己的家庭合照”。但那天受当下气氛的触动,“也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他们表示欢迎,就发了和宝宝的合照。”


让沈悦没想到的是,她的照片收获了上万人的祝福,还被搬运至海外社交平台。后来Brecken主动私信她,两人成了每日聊天的朋友。


通过沈悦,Brecken学到了许多中文互联网的梗,比如“我要偷走你的小孩”并不意味着真的偷走。“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Brecken说,“我在努力学习,这样不会让大家和自己陷入尴尬。”


除了跟宝宝合影,沈悦还在好几个“交猫税和狗税”的帖子下分享自己的小狗,存了许多表情包。刷到中外网友互相分享美景的帖子,她会多看一会儿。遇到新移民分享“自然生物”的帖子,她直呼“大开眼界”。


“看那些帖子的时候,我也能感受到幸福。”这些天,让沈悦印象最深的一条帖子是,“一个小姐姐穿着宫廷装,很开心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她的朋友喜欢钩织,也在小红书上找到跟自己有相同爱好的海外网友。


沈悦也从一些帖子中看到与自己全然不同的生活,比如分享美国军队生活的军人。“抛开国情和媒体,我看到了很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和感兴趣的事。也让我对他们的平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算法暂时被打乱,沈悦说自己很享受那种信息爆炸的感觉。“现在有一种世界大同的感觉,地球村正在真实地发生。我们也不知道它能持续多久,但当下我们很享受。”


不过谁也不清楚,这场突如其来的民间文化交流运动能持续多久,或者将参与其中的人带向一个怎样的局面。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当地时间2025年1月17日裁定,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TikTok“不卖就禁用”的法律不违宪。这意味着最高法院允许该法案按原计划于19日生效。


但也可能有变数,当地时间2025年1月16日,拜登政府表示将不会强制执行原计划于1月19日生效的TikTok禁令,相关工作将交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处理。


(沈悦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