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
珍房网公众号
,
免费咨询、入群交流
、房产问答
给你最快捷、权威的服务,每天更有
最新合作楼盘推荐和
最新、最全的地产资讯
速递!!!
广州市发改委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形成机制,提高停车资源配置效率,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州市发改委起草了《广州市中心六区城市道路临时泊位使用费标准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总体而言,两套方案均采取
累进制
收费方式。
方案一和方案二停车
前两小时均不高于现行咪表收费标准。
方案二停车
第三小时收费高于现行标准。
征求意见稿横向对比国内主要城市道路泊位收费标准。无论方案一还是方案二,
收费标准均低于上海、南京,高于北京、深圳、成都、杭州、武汉。
征求意见稿包含两套费用方案,先将广州中心六区分为
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
;
重点区域均采取累进制收费方式。
设定计费周期为工作日每日上午7:30:00(非工作日为10:00:00)至次日上午7:29:59(非工作日为次日上午9:59:59)。
为体现关于“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要求,结合交通拥堵情况、市民出行习惯等因素,并参考其他城市做法,
计费周期内的收费时段为工作日:
7:
30-21:
30;
非工作日:
10:
00-21:
30
。
其他时段不收费。
两套方案与现行咪表收费标准来看。方案一起价标准为
5元/小时
,方案二为
7元/半小时。
与现行咪表泊位收费标准相比,方案一和方案二头一小时均低于现行收费标准,第二小时还是累进,如果停车2小时,方案一收费26元,方案二收费32元,方案二与现行标准一致。
如停车3小时,方案一收费42元,低于现行标准,方案二收费50元,高于现行标准。
征求意见稿强调,通过短时低标准、长时高标准的累进式加价阶梯收费,促进加快停车周转,满足短时停车刚性需求,提高公共资源使用率。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标准第8小时开始封顶128元,而新标准方案一和方案二均从停车第14小时开始封顶,方案一封顶价328元,方案二封顶价292元。如果用现行咪表封顶的第8小时价格来对比,方案一8小时停车费172元,方案二8小时停车费160元,
分别比现行标准高44元和32元。
征求意见稿强调,累进制收费
对短时停车行为实施较低收费
,而
对长时停车行为实施较高收费。
既可让车主享受短时停车的优惠,达到收费政策惠民目的,也对长时间占用临时泊位的行为进行引导。
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和黄埔区
六个行政区为城市中心区域,以下统称为“中心六区”。
征求意见稿结合停车时长分布和停车费用的变化分析了停车者支出成本。在现有停车时长不变的情况下,40%的驾驶员停车时长在1小时内,
费用平均节省2元
;32%的驾驶员停车时长达2小时,
费用不变
;16%的驾驶员停车时长达3小时,费用比原咪表
收费多2元
。
停车费用变动让日间停车1小时以内和夜间停车的驾驶员停车费用减少,属于受益群体
,所占比例约41.1%;日间停车2小时的驾驶员费用不变,所占比例约32%;
白天停车2小时以上的驾驶员停车费用增加,是此次收费方案调整的利益受损人群,
所占比例约26.9%。
有关部门对476名驾驶员进行的泊位使用费标准可接受程度调查显示,预测实施后,停车时长会随新的价格标准发生变化,
司机选择停车2小时内的比例从现状72%到方案实施后78%,停车时长总体变少。
方案的实施同时会导致停车次数的增加和平均停车时长的缩短,
泊位周转率提高约10.4%,泊位占有率提高约5.1%。
民意调查显示,
更多驾驶员接受方案一的价格
。如按照方案一实施,调查显示,在现有停车时长不变的情况下,40%的驾驶员停车时长在1小时内,平均节省6元;32%的驾驶员停车时长达2小时,节省6元;16%的驾驶员停车时长达3小时,节省6元。
停车费用变动让日间停车3小时以内和夜间停车的驾驶员停车费用减少,属于受益群体,所占比例约88.4%;
白天停车3小时以上的驾驶员停车费用增加,是此次收费方案调整的利益受损人群,所占比例约11.6%。
道路临时泊位收费变行政事业性收费过去多年,广州市道路临时泊位收费均经过公开听证程序。
为何此次只是在广州市发改委官网挂出新的收费标准征求意见,没有启动听证程序?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了解到,
此前的咪表泊位由市场公司管理和收费,但占用的是公共资源,因此符合听证程序。
而道路临时泊位收归交通部门统一管理后,
不存在市场化运作
,因此道路临时泊位的收费属于交通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需要经过听证程序,
只需公开征求意见。
(
1)在中心六区重点区域
,当停车时长小于5小时,方案一收费总额低于方案二,当停车时长为5小时,两个方案收费总额相同,当停车时长大于5小时,方案一收费总额高于方案二,
停车时间越长,差额越大。
(2)在中心六区非重点区域,两个方案收费标准一样。
比较两个方案,方案一在短时停车收费标准更低,长时停车收费标准偏高,在总体惠民基础上采取的累进式阶梯幅度更大,
对促进车辆快停快走、提高泊位周转率的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