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院线出了两部爆款。
《我不是药神》上映22天,票房正式突破
30亿
大关,成为内地影史上
第5部
票房突破30亿的影片。
《西虹市首富》口碑两极分化,爱之深,鄙之切,但谁也无法阻挡开心麻花,
8天15亿
,再次以黑马之势杀出了暑期档。
进入暑期档的下半场,8月份的影院依旧火热。
在这场厮杀中,率先进入战场的却是一部温情的,回归人性,讲述家庭的电影——
小偷家族
万引き家族
真香警告:不要在一堆商业大片中,低估了这部电影。
可以说,这是一部8月,甚至整个2018年,期待值可以达到五星的片子。
它是
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得主
。
导演
是枝裕和
四度陪跑,终于今年捧回了奖杯。
目前为止,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金棕榈是陈凯歌的
《霸王别姬》,25年前。
上一次内地上映的金棕榈作品还是2002年获奖的《钢琴师》——从它获奖到登陆内地院线隔了将近两年。
《小偷家族》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后,获得了2200位观众将近
9分钟
的掌声。
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期间《小偷家族》来中国做展映,它的黄牛票价甚至被炒到千元,仍一票难求。
诸多殊荣加身,观众集体高潮,皆是因为他——
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的作品大多自编自导,甚至自己剪辑,风格尤其统一,高产高质,这是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作品的严格。
他从未拍过烂片,更是戛纳常客,《海街日记》、《无人知晓》、《距离》曾经入围过戛纳主竞赛,《如父如子》获得了戛纳评审团大奖,他无疑是当代日本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从处女作《幻之光》开始,导演是枝裕和在他最擅长的家庭题材亲情牌领域下,一直认真又细致地打造自己的一番天地。
《小偷家族》同样如此,再次用温柔镜头去探讨家庭、亲情、社会。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小偷家族》是一部风格特别的犯罪家庭电影。
"家庭"依旧是治愈人心的糖,“小偷”不过是一张猎奇的包装。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 ·
东京下町生活的
一家五口
,以偷盗为生。
电影就是从一次娴熟的超市作案开始,但轻快的音乐消除了犯罪场景的危机感。
父与子,一个打掩护,一个偷东西,配合彼倡此和,手法老道熟练,一家人的日用品就到手了。
但在得手回家的路上,父子遇到孤苦伶仃、瑟瑟发抖、无家可归的小女孩,担心小女孩出意外,善心驱使下,将她带回了家。
剧情由此进入正轨。
东京的高楼大厦之间,有一个残存的破旧平房。
房间角落、桌子上、灶台上久未打理,到处都堆满了杂物。这完全不符合日本人整洁干净的形象。
浴室狭小,浴缸肮脏。家里的洗发水用完了,只能多忍耐一晚。
晚饭由方便面和可乐饼构成——还是父子刚刚偷回来的。如果有一次失手,那全家说不定有断粮的风险。
原本的五口人,奶奶、丈夫、妻子和儿子,外加妻子的妹妹蜗居在这里,再也无法多挤下一个人。
全家人主要靠着奶奶的养老金艰难度日。
夫妻两人,一个在工地,一个在洗衣房,做着毫无保障的临时工。
即便这样,家里的钱仍常常不够用,父子便会去外面杂货店做小偷,补贴家用。
妻子的妹妹在成人会所上班,用裸露的表演和服务,换取生活的成本。
儿子还小,却是一个“惯偷”,没钱上学,于是大人骗他「没办法在家里学习的孩子才到学校呢」。
但这种在崩溃边缘的平静,被一个“捡来的”小女孩打破了。
一开始,妻子对小女孩的到来是拒绝的,并准备在夜半时分将女孩送回去。但在小女孩的原生家庭门外,听到屋里的争吵声,又看看小女孩身上被殴打过的伤痕。
夫妻二人还是下决心把她留在自己身边。
这种善意的“诱拐”,在法律面前是完完全全的错误,但站在道义面前又无可厚非。
小女孩儿自己,也选择留下,成为“小偷家族”的第六个人。
“我们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但是上天给了她这个机会。”
就像妻子所说,
“能够自己选择的人才更强啊”。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发现,这一家人,哪里是“一家人”啊!?
这是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家庭!
奶奶是留守老人,儿子已经多年没有回来看她,她有的仅仅是这间房子和老年退休金。
丈夫和妻子陪着奶奶生活,就是为了蹭一下养老金。
所谓的儿子是这两口子捡回来小男孩,生不出小孩的夫妻,就假扮做小男孩的父母。
妻子的妹妹,只是和奶奶是远亲,但依然毫无血脉联系。
电影的最后,甚至这对夫妻也有着隐藏的秘密——作为家庭核心的两口子,也不是通常所认可的夫妻关系。
可这原本为了生存,彼此利用才聚在一起、相依为命的陌生人,竟然慢慢培养出真正的亲情。
一直到电影的最后,我们都没法彻底摸清每个角色的过往经历,没法从绝对道德的角度判定这个家庭的好坏。
唯一明确的是,“小偷家族”偷的不只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能够让灵魂产生幸福错觉的情感羁绊。
偷生能不能叫偷?如果叫,那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小偷家族的一员。
电影花了90分钟让我们进入到这一家族的生活之中,沉浸在对角色的担心;剩下的30分钟,又让你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拆散。
隐藏在沉稳叙事中的深深感情在后半段最终倾泻而出,无法抑制。
可以说前面有多温暖,后面就有多残酷,前面有多梦幻,后面就有多现实。
只聊到这里吧,再多的剧情再多的感情,自己去观影,自己去体会。
影片不求说教,也不够励志,但它是一部关于被遗弃之人的电影,它会萦绕在观众心里久久不散,粗粝原始的人性光辉氤氲脑际。
豆瓣网友
@LORENZO
如此评价:
是枝裕和精准地解构了这个家庭,在真相揭露后所有的温情和美好瞬间分崩离析,却又瞬间升华成了超越亲情的至亲至爱。盘问抛出的问答句句质问家庭和亲情的定义,锐利如刀。比[无人知晓]和[如父如子]更加社会性,更有反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