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重读老书,包括但不仅限于《傲慢与偏见》《地下室手记》《城堡》等。从纯粹的故事情节来看,重读老书挺无聊的,少了些新鲜感,因为情节和结局早已了然于心。不过,正是这个原因才能让我们超越表面的新奇,深入挖掘文本的细节和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深度的探索,只有在反复阅读中才能实现。许多人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读了老忘,但许多作家对诸多名著文本总是能信手拈来,靠的不是过目不忘,而是反复阅读并记录。
这次重读《傲慢与偏见》让我意识到,我一直读不进爱情小说的原因,大概是把所有对爱情小说的喜爱都放在这本书里了。大学时读,是关注年轻人之间的情谊与矛盾,现在再读是关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故事里无为的父亲与愚蠢的母亲,他们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以及聪明的孩子对这种关系的思考。以前我觉得这本书写得最好的人物是伊丽莎白,现在我认为是贝内特太太。
初读卡夫卡的《城堡》,会在意主人公到底何时进入城堡,阅读过程中会被各种复调式的对话和象征式的寓言隔离开,产生强烈的疏离感,所以许多人说读不了卡夫卡。再读后,知道现代主义小说的故事性弱,重点在于对故事背后的寓言的理解,读着就好多了。第三次再读,不会再去管情节,而是思考官僚制度下的个人命运与社会风气,在求而不得的路上,人性满含懦弱与无奈。尽管如此,我也不敢说自己完全读懂了这些作品。未来我肯定还会再翻开它们,因为我相信每一次重读都能让我发现新的视角和深度。
这也是我认为的,重读的价值:能够反复剖析自以为熟悉的文本,认识到它们的另外一面。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他的《文学讲座》中说道:“一个好的读者,一个主要的读者,一个积极而有创造力的读者,是一个重读者。”在第一次阅读时,你会根据广泛而主观的直觉对情节形成模糊的印象。你会跳过句子,错过细节,在被动的期待中跌跌撞撞地推进情节。根据纳博科夫的说法,重读时,你有时间“注意和抚摸”作者用文字呈现的世界的特殊性。如果说第一次阅读是在满足探索欲,第二次阅读就是在补充细节。重读时候不该抱着初次阅读的心态去追求新鲜感,否则重读就成了一种负担。
很多时候初次阅读是因为猎奇,探索一个故事的脉络大多数时候会受到强烈的精神冲击。这也是很多人喜欢读新书,不喜欢读经典的根本原因。如果在重读时还追求新鲜感,那么重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在那些懂得阅读和写作的人看来,正确而有道德的阅读方式是重读。重读是将真正的读者与普通的图书消费者区分开来的东西。
当然此处聊的也不仅仅是读书了,像音乐、电影之类的艺术作品也是同样的道理。
想要获得深度的收获,或有深度的愉悦的欣赏状态,得靠重读,以及加入更多专业认知后的重读。
即便是现在读一些文章,或者是看一则十几分钟的视频,如果我觉得质量高,也会反复读和看,因为它们带给我的收获和愉悦,是快速浏览新内容所无法比拟的。
🤔两个月没更文,公众号关注量不降反增,这或许就是半衰期较长的内容的优势吧,在后台看到许多人都在反复读之前的专业类文章,也是很上进了。最近除了休息就是忙新项目,偶尔在星球写点字,没什么变化。各位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