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天堂真人图书馆 |
真图书单精选第42期
人们常说和英国人聊天,不知道聊什么,就聊天气。费雷迪说,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伦敦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在今天的英国讨论天气是过时的事情(old-fashioned)。在真人图书馆活动中,我们也没有探讨武汉变幻莫测的天气,而聚焦于更深入的话题。
真图简介
费雷迪,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人类学专业本科毕业,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三年级。武汉大学留学生模拟联合创办者之一。费雷迪说:“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我自己,我会选择……热爱冒险与挑战、独立、充满好奇心。”
— 费雷迪的故事 —
•
人类学的兴趣
费雷迪来自风景优美的牛津小镇,那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他开放而敏捷的思维,以及研究文化的浓厚兴趣。他对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和不同个体的生活状态,有着十足的好奇心。高中时费雷迪喜欢地理,而他的地理任课老师毕业于人类学专业。因为老师的影响,本科时他选择了UCL的人类学专业。
•
与中国的缘分
大学二年级的夏天,费雷迪与朋友共赴中国山东学习功夫。“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挑战。”每天五点起床,经过一个月的勤学苦练,他深深感受到中国功夫的哲学内涵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3年,为了准备毕业论文,费雷迪到马耳他做学术调研。在那里,他不仅收获了学术成果,和中国的缘分又深了一层。“2014年马耳他有了孔子学院,可以学中文,我也认识了一些在那里留学的中国朋友。在马耳他待了一年后就想来中国学习。” 在UCL毕业后费雷迪申请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准备攻读硕士学位。在选择城市和学校时,他也考虑过北大和复旦,但为了能够更深入了解中国的生活与文化,他最终选择了外国人相对少的武汉,进入武汉大学,学习国际关系。
•
模联的开创者
回首在武大的两年多时间,费雷迪引以为傲的是和同学一起创建了武汉大学“
留学生模拟联合国
”,每周组织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代表不同的国家,用英语对各种国际问题展开讨论,开拓思维的同时也加深了中外同学之间的友谊。武汉大学留学生模拟联合国近年来不断壮大,在国内外比赛中屡次斩获大奖。费雷迪说,在武大很多留学生没有机会去别的城市,而模联的活动,让他们走出了武汉,并为武汉大学赢得了荣誉。
•
留学生的领袖
费雷迪担任武汉大学国际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期间,留学生会第一次与校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合作,让模拟联合国走进了国际交流营。来自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青年聚集一堂,分别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官,就“一带一路”将如何影响文化交流和青年发展,展开了积极讨论。国际学生联合会也与一些国企,如一带一路铁路物流公司等开展合作,为留学生提供在华实习机会,助力企业开拓亚欧市场。
•
探寻未知世界
尽管没有继续人类学的研究,费雷迪对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情有独衷。“2018年我和朋友去了稻城亚丁和康巴,体验藏民生活,领略了不一样的文化”,费雷迪说起了他在丹巴的有趣经历,“当时我和朋友在城里逛,想找地方喝茶,问当地人哪里可以喝茶,他说‘你们跟我一起来’,于是我们被带到了一个藏族酒吧,他的朋友刚好那天生日,酒吧里正在上演传统舞蹈,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加入,一起庆祝。我们聊了很久,惊喜地发现他们也喜欢《速度与激情》,还喜欢英国足球。”
•
寻找未来方向
费雷迪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一边学习和实践,一边经历着思想的转变。2017年春季做真人图书的时候,他还规划着去北京或上海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现在却想从事教育行业。2017年安妮公主、2018年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相继来武汉访问,费雷迪作为在华英国留学生的杰出代表,参与了接待和交流活动。这两次经历让费雷迪看到了武汉国际教育行业的潜力,又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教育领域开放进程”的讲话鼓舞,费雷迪希望能为中英双边教育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费雷迪认为,未来二线城市将取代一线城市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 互动阅读节选 —
读者:在中国喜欢太极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更喜欢快节奏的音乐、舞蹈,太极对于年轻人来说节奏太慢了,外国人对太极有什么看法?
费雷迪:
我在山东的武术学校学过一个月武术,上课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学习武术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些是为了减肥,有些是喜欢散打、格斗,还有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且想挑战自我,我属于后一种。学习武术,首先要学会自律和面对挑战。当然,一个月的学习时间远远不够。每种功夫的背后都有哲学意义。相比激烈的散打和格斗,人们从太极中能学到如何促进心态的平衡和控制自我的情绪,对身心健康很有益处。
读者:为什么调研的时候选择了马耳他呢?
费雷迪:
我当时有三个选择,美国、土耳其和马耳他,最后我选择了马耳他。马耳他是一个很美的岛国,在意大利的南边,有非常漂亮的海,夏季世界各地的游客会来马耳他度假,可以看到蓝洞、蓝窗等海洋胜景,也可以潜水、冲浪……
选择马耳他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论文研究,我想做一个不太一样的难民问题的研究。难民潮是欧盟的热议话题,在马耳他,一边是漂亮的风景和富裕的游客,而另一边是流离失所、不知何去何从的难民。过去,很多难民穿越地中海,在欧洲南部国家比如马耳他登陆后,利用欧盟内部申根区边境开放的便利,继续北上进入更为富裕的德国等国家。而根据欧盟的法律,移民只能在入境欧盟的第一个国家申请庇护,不能去其他国家,如果到其他国家,被警察发现没有护照,会被立即遣返回马耳他。难民很多来自索马里这样的非洲国家,因为战乱无法回国,没有护照,在马耳他找不到工作,生活非常困难,沦为“二等公民”。我选择去马耳他,主要因为它是欧盟最南部、难民进入欧盟最“前沿”的国家之一。
读者:你在中国能感受到年轻人身上的压力吗?你觉得在英国生活的压力是什么?我想请两位英国同学都来谈谈。
费雷迪:
我了解中国年轻人升学的压力,尤其是准备高考的时候,周末都要上课,有很多要背诵的内容。而我们在英国上学的时候,有很多的课余时间运动、学习音乐,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两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读者:在中国,不光是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准备出国的同学压力也挺大的,需要准备雅思、托福等等考试。
费雷迪:
高考英语和出国的语言考试是不同的类型。雅思考试是剑桥大学的,侧重考察思考能力,口语测试例题中很多问题都会考验分析能力。关于在英国生活面临的困难,我认为第一是就业,第二是房价太高。伦敦的房租平均每月7000人民币,但名校应届毕业生每年工资只有20万人民币。
英国读者马丁:
我了解到对于中国女性来说,最大的压力来自“催婚”,大龄女性被称为“剩女”,很多女性春节回家,见到亲友会被问“结婚了吗?”因为中国男多女少,男人找到合适的妻子也不容易,和我聊过的中国朋友说:“竞争很激烈,你必须有好工作、有车、有房、有钱。”所以我认为中国年轻人最大的压力是找对象,也就是婚育压力。
费雷迪:
我觉得英国的父母也会期望儿女找到好工作,拥有稳定的生活,希望他们有一天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不会给子女太多的压力。在中国,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观念的更新与发展比同时期的英国要快很多。
读者:你觉得中英学术氛围方面有什么差异?
费雷迪:
我说说自己的经验吧。在UCL每周会有一次两小时的讲座,通常是一个教授给两百位学生来讲课;其他时间会有小型研讨会,教授不参与,由5到10位同学自己来交流观点,听取其他人的意见,提高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中国的学习中,教授讲得比较多。我认为,讨论为主的协作式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气氛也更加活跃。
读者:人类学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
费雷迪: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也很难回答,因为人类学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比较抽象。人类学分三个部分,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和材料科学。
社会人类学研究不同的人类群体,可以从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的角度研究各个不同的族群,比如少数民族、南美洲和非洲的部落。生物人类学是从生物的角度去研究人类,比如人类进化、物种发展、人类与其他灵长类的关系等。材料科学与建筑学相关,侧重研究人类的居住环境。人类学的研究,会使我们对“人”的理解更加全面。
读者:我的专业是社会学,我感觉人文学科在英国的名牌大学在逐渐陷入困境。在中国,选择专业也会偏向工科或者理科,薪酬更高,能更快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你认为,社会学或者人类学是否值得学习,你从人类学学习中又得到了什么?
费雷迪:
科学、经济、数学一直是非常热门的学科,工作后薪酬水平也高,但人类学是20世纪才开始发展的学科,我个人感觉人类学越来越受欢迎。人类学之所以越来越重要,是因为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我们需要和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不同文化的人共同工作。有人说拥有文化智商(CQ,Culture Intelligence)是21世纪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要了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深入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想法不同,了解不同群体的想法,才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学习人类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文化智商。我们对某个未知地区的偏见,源于对当地文化的误解,如果能了解他们的文化,你可能会这个地方产生新的认识。
读者:每次我介绍自己来自社会系,很多人会觉得对这个专业不甚了解。我想对大家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人文会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读者:你从牛津来,可以介绍一下牛津大学吗?
费雷迪:
牛津大学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地方,有世界上最老的大学图书馆,其中还有地下图书馆,禁止游客参观,只提供本校学生使用。如果你在英国上学,假期也可以使用这个图书馆。很多英国首相毕业于牛津大学,他们大多学习的是PP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人文社科类最顶尖的专业之一,涵盖了政治、经济和哲学三大领域。英国有两个政党——保守党和工党,党派的协会非常发达,在校内也有组织,会邀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来牛津大学演讲。
读者:可以说说在牛津的休闲生活么?
费雷迪:
英国有独特的酒馆文化,有很多酒馆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我们周末常常会去PUB(酒馆),
PUB不仅提供酒,还会有传统的特色美食,比如“派”。
PUB和BAR不一样,PUB通常是温馨而随意的,可以和亲人或者朋友结伴前去,人们可以在PUB轻松自在地交流。
•
后记
费雷迪始终记得一句话“Quality is never an accident. It is the result of intelligent effort”。从人类学跨专业到国际关系、学武术、创建留学生模拟联合国、让模联加入国际交流营、为留学生开拓企业实习机会,在中国近三年,费雷迪不断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从牛津到武汉,跨越8800公里的距离,费雷迪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 费雷迪推荐馆藏图书 —
《人类简史 》
索书号K02-49/H125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赫拉利的重磅作品。介绍了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
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
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
国家、
法律、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又精微的人类简史,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索书号:F835.059/V324/2016/Y
The crisis in Europe is not over -
it's getting worse. In this dramatic narrative of Europe's economic rise and spectacular
fall, Yanis Varoufakis, former finance minister of Greece and 'the emerging
rock-star of Europe's anti-austerity uprising' (Telegraph), shows that the
origins of the recent collapse go far deeper than our leaders are prepared to
admit - and that we have done nothing so far to fix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