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协议到期,好莱坞欲重新谈判,把进口片分账比例从原来的25%提高到40%,并希望增加数量。
另一方面,中国刚出台的《电影法》要求影院每年排映国产片的总时长不少于三分之二。如果执行,这对进口片的排片是极大的压缩。」
经过了贺岁档、春节档(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及2月初)的国产片集中爆发后,二月后半程及三月淡季,进口片全面占领市场。
比如3月3日,《金刚狼3》开画当天,日票房榜前八都是进口片,这在过往是十分罕见的。
更引业内关注的是,开年的进口片表现都还不错,或是超出了预期,比如《极限特工3》、《爱乐之城》、《生化危机6》、《一条狗的使命》、《金刚狼3》。
尤其是《极限特工3》和《生化危机6》,中国完全变成了超过北美本土的第一大票仓。
当在中国卖的票房比北美本土还高
《极限特工3》预算8500万美元,北美票房仅4484万美元,算是惨败。
但这部烂番茄新鲜度43%,IMDb评分5.4的“烂片”,在中国的票房高达11.23亿,折合1.625亿美元,是北美本土票房的3.6倍多。
《极限特工3》最终能实现盈利,最主要靠的就是近2.94亿的海外票房。
该片在全球其他54个海外票仓地上映,其中中国票房在海外票房中占比超过55%。
中国和其他海外票仓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比如排在第二的俄罗斯-独联体和排在第三的印度,票房分别只有1014万美元和813万美元,远不到中国的1\15。
《生化危机6》亦是如此。
该片预算4000万美元,北美票房2671万美元。海外票房2.8亿美元,占全球票房比91.3%。
在中国迟到近一个月上映,18天收了10.64亿,折合1.539亿美元,占海外票房的55%。
这部电影在亚洲地区整体卖座,比如在日本的票房达到了3647万美元。
这种在北美表现一般或是扑街,但在中国大卖的电影已近不是个例了。从2013年暑期的《环太平洋》开始,每年数量都在增加。
比如去年,就有七部好莱坞进口片的中国票房超过北美本土票房。其中《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国票房是北美的近14倍,《魔兽》中国票房是北美本土的近5倍,可谓天壤之别。微影数据研究院给这类电影取了一个名字,叫“中仓影片”。
中国演员越来越似打酱油而非打酱油
中国市场的向好对好莱坞来说当然是再开心不过的事。
为了赢得更多观众,好莱坞在中国扩大办公室,引进中国投资方,让大牌明星们来中国站台宣传,编和中国相关的剧情,搞海选,请中国演员,请中国的当红明星当推广大使,几乎所有能想到的手段都用了,有些甚至显得过分势利和讨好。
李易峰、鹿晗、张杰曾分别任《蝙超》、《星战7》、《星际迷航3》宣传大使
最明显的就是请中国演员露脸,而且从《环形使者》、《云图》、《敢死队2》、《生化危机5》、《钢铁侠3》、《变形金刚4》、《X战警:逆转未来》、《独立日2》、《惊天魔盗团2》到《星球大战:侠盗一号》、《极限特工3》,中国演员的戏份看起来越来越似打酱油而非打酱油。
甄子丹谈去好莱坞拍戏感受
实在没法加入中国角色的,那也想办法在剧情里蹭一点和中国相关的东西。
比如正在热映的《金刚狼3》,里面的反派找到X教授和金刚狼他们藏的地方,解释了一句,说这儿原来是一家总部在上海的公司的厂址,作为中国观众你会不会疑惑一下,说成什么地方不行,为什么非得是上海?
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现象还将有增无减。
最近就看到两条让人感触颇多的新闻。
一是关于景甜出演的《金刚:骷髅岛》的种种。
二是《环太平洋2》在中国青岛万达影都拍摄,俩老外主演入乡随俗地上香。该片景甜也是女主演之一。
好莱坞想要分走更多钱,但是……
中国市场这么好,好莱坞的资本家们也十分努力地迎合,但是,你若要问他们是否满足,恐怕没人觉得是。
今年二月初,从外媒传来风声,好莱坞欲和中国谈判,把电影分账比例提高到40%。
电影的输出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输出
此前的很多年,中国对好莱坞分账片的配额限制是每年20部,分账比例是13%。
2012年,经美国争取,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同意每年增加14部特种(3D、IMAX)分账电影的配额,分账比例提高到25%。
五年前中美就电影进出口谈判,达成了增加片量和分账比的协议
但这仍然是一个很低的分账比例。除去电影专项基金和税收,好莱坞电影75%的票房留给了中国的影院(买断或买断+分成的“批片”好莱坞片商分到的比例就更低了)。而国产电影片方和影院的分账比例是43%:57%。
在北美本土,好莱坞电影的分账方式很复杂,有阶梯式、保底等方式,平均下来片方能分到50%左右。在海外其他国家,这一比例平均在40%。
2012年签协议时,说的是五年期限,今年到期后重新谈判,好莱坞希望在出口影片数量、分账比例、影片宣传等方面都能有新的突破。
好莱坞依仗的是WTO国际贸易规则。
很早之前,中国进口海外电影都是买断发行的方式,版权费很低。
1994年,为了改善电影市场的萧条,广电部电影局决定由中影每年以国际通行的分账发行方式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亡命天涯》是第一部。
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进口电影配额加倍为20部。
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但那些年中国电影市场盘子很小,不是好莱坞重点关注的对象。当中国影市复苏,票房节节攀升时,好莱坞就及时地采取了措施。
但别人的市场毕竟还是由别人主控。
出口的电影数量增加了,但还并不能像本国影片那样畅通无阻。
比如在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这些热门档期,从来都是国产电影扎堆,好莱坞电影一般都被安排在相对冷门的时间段,这就是一直传言但官方从未承认过的“国产片保护月”。
比如34部分账片外的其他“批片”,到底每年能上映多少部,谁家引进的能上映,什么时候上映,从来都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暗生意,有决定权的,是广电指定的中影。
这些还都好说。最冲突的是,3月1日起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要求影院每年排映国产片的时长不得低于放映电影总时长的三分之二。
据微影数据研究院统计,去年进口片场次3321万场,占比44.4%。国产片场次4158万场,占比55.6%。
如果按照电影法的规定排映,那进口片的年平均场次要被压缩到33%左右,这对影院来说是多么为难的一件事。毕竟,就目前的分账比例来看,影院排进口片要比排国产片多赚。
如果影院按法律执行的话,那好莱坞要求重新谈判电影数量及分账比例的意义有多大?电影多了,分账比例提高了,可能因为限制,不能排映那么多,或者影院为了“任务”,片方为了弄成享受国产片待遇的合拍,出一些“对策”,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