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数据派
THU数据派"基于清华,放眼世界",以扎实的理工功底闯荡“数据江湖”。发布全球大数据资讯,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分享前沿产业动态。了解清华大数据,敬请关注姐妹号“数据派THU”。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I数据派
华人AI界痛失“一代宗师”,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Huang(黄煦涛)先生去世
AI数据派
·
公众号
· · 2020-04-28 21: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大数据文摘
本文约
1592字
,建议阅读
4分钟
。
本
文
介绍被华人计算机界誉为“计算机视觉之父”的Thomas S.Huang(黄煦涛)于美东时间2020年4月25日夜间去世,享年84岁。老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备受崇敬,为华人CV领域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其大家风范和师道儒雅也为后辈仰望垂念。
美东时间2020年4月25日夜间,华人计算机视觉一代宗师Thomas S.Huang(黄煦涛)去世,享年84岁。
由于他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计算机视觉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黄煦涛也被华人计算机界誉为“
计算机视觉之父
”。
黄煦涛先生是
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光学学会、国际模式识别学会、国际光学学会(SPIE)等学会成员,还在国立台湾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校任荣誉教授。
1936年,黄煦涛先生生于中国上海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子系,1963年在MIT获得科学博士学位以后,先后在美国MIT、普渡大学和UIUC从事教学与
图象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
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赴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Beckman研究院任图象实验室主任。
黄煦涛先生早期主要从事
信息和信号处理
方面的研究工作,发明了预测差分量化(PDQ)的两维传真(文档)压缩方法,该方法已发展为国际G3/G4FAX压缩标准;在多维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提出了关于递归滤波器的稳定性的理论。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黄煦涛先生的研究偏向了
运动视觉
,建立了从二维图象序列中估计三维运动的公式,为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作出了
奠基性的贡献
。
此外,他的研究小组还实现了基于语音识别和可视手语分析以控制显示的原形系统。曾荣获多次最佳论文奖和Guggenheim Fellow、A.V.Humboldt美国高级科学家奖、IEEE第3个千年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IEEE庆祝50周年时,黄煦涛先生被IEEE信号处理学会评选为这一
领域创始人(Pioneer)之一
。进入21世纪后,他还围绕Internet网上的多媒体存取和人机交互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电子商务,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煦涛先生的去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和计算机届的重大损失。
作为一名华人学者和教授,黄煦涛先生不仅关心中国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担任客座教授,还
为国内计算机领域培养了多位优秀的人才
。
他指导过国内派出的7名访问学者,与这些访问学者在IEEE重要的学术刊物上联名发表过文章,有些访问学者回国后担任大学副校长等重要职务。他还指导过多名中国留学生,
有些留学生现在已成为大学教授,有十多名大陆留学生在他的指导下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
在学术界,
翁巨扬
和
吴郢
可以称得上是黄煦涛先生的两位得意门生。翁巨扬是黄煦涛在国内最早招收的博士生之一,曾在1992年Cresceptron项目中提出的“数据增强”和“最大化池”被广泛应用至今,也促进了CNN的演化。吴郢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UIUC在黄煦涛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在西北大学任教,培养出了包括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华刚在内的多名学生。
在产业界,黄煦涛先生门下弟子也各路开花,包括
华为诺亚方舟计算机视觉首席科学家田奇、联想集团CTO芮勇、文远知行CEO韩旭、原360集团首席科学家、依图科技首席技术官颜水成、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
等。黄煦涛先生在华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黄煦涛教授学术精纯,桃李满天下
。听闻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学生们纷纷发文悼念,愿先生安息。
李飞飞
视黄教授为人生导师,她在UIUC获得的第一份教授职位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黄教授的提携。面对恩师离世,李飞飞也在朋友圈发文悼念。
黄教授也为国内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被认为是华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座灯塔。
黄煦涛教授也曾协助清华计算机系建立了一个十几位知名教授组成的讲席教授组,为清华媒体计算和人机交互方向做出了深远贡献。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书记
刘奕群
悼念到,“
黄教授千古。
”
黄教授的学生,依图科技CTO
颜水成
也在朋友圈悼念,愿恩师在天国安息。
旷视首席科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孙剑
也不忘饮水思源,称黄教授是仁者典范。
逝者已逝,但我们不会忘记黄教授对计算机视觉领域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也相信,他的学生们会将这一仁者典范更好的传承下去,为我国乃至世界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