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西医之桥
游离于医疗、人文和中西医之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分页查询接口,从2s优化到了0.01s!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内容营销负责人 ·  3 天前  
51HR派  ·  日本知名企业历史上首次起诉美国总统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微服务架构拆分的 7 大黄金法则 ·  4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优酷剧集运营专员@你!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西医之桥

针灸的核心机制:血管微环境和一叶知秋

中西医之桥  · 公众号  ·  · 2024-10-03 08:38

正文

其实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神通或者特异功能。但是这两天听了某个网上的针灸大佬直播,创立某某医学,实在忍不住吐槽。在中医里面,经常看到某某医学的宏大叙事,这些内容在作为西医的我看来,都有点为中医辩解的想法了,就是想告诉西医大部分中医不是这种人。深层次原因,可能我是某种社恐,人家吹牛的不尴尬,作为听众的我尴尬了。

在我看来针灸机制,从西医视角,一个是血管微环境的改变,针灸就是针对一个区域的机械刺激造成局部的血管微环境改变。因为血管+血液是任何组织细胞的基础,所以叫血管微环境。同样这一个微环境也可以叫神经微环境。另一个就是远隔的两个血管体的之间的关联。这一个方向西医才开始意识到,而且是心血管医生的小范围。因此,内容就可以用一篇文章来讲解。就是下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去看看。

所以,本文重点讲解血管微环境。

从血液循环流动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区域的血管系统都是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氧合血经动脉进入组织,通过毛细血管网络汇入静脉,最终经静脉流出骨组织。毛细血管是极细微的血管,连于动、静脉之间形成网状,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

过去认为血管的作用主要是给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对血管组成和功能的异质性,以及血管微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血管是由胚胎时期中胚层衍生的内皮前体细胞发育而来,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相互联系的器官。氧气在组织中的扩散距离有限,体内每个细胞距离最近的毛细血管约100~150微米。因此血管系统是遍布全身的器官,血管内皮细胞紧密排列构成了血液 循环系统的内腔,该系统由动脉、静脉及分布广泛的毛细血管组成,成年人体内血管总长度达到90000km,血管内侧覆盖有10万亿到60万亿个血管内皮细胞,其表面积占总循环表面积的95%以上。

现在人们认为任何一个器官都有自己特异性的毛细血管类型,而且同一器官内不同区域的毛细血管还可以继续分为多种类型,即同一器官的血管也存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毛细淋巴管的异质性。近年来,西医的各个学科,器官特异性毛细血管的亚型研究,也成为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毛细血管的亚型,一般是根据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和功能特征,来进行研究。

比如,上图为例,骨骼内的毛细血管网络就分为两种:H型和L型。H型血管主要位于干骺端和骨内膜 处,H型内皮细胞具有丰富的连接蛋白,并呈线性排列形 成了明显的柱状血管。H型血管被成骨细胞所包围,在调控成骨成血管偶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L型内皮细胞分布于H型血管下游,形成不连续的、有孔的窦状毛细血管网。L型血管周围主要分布造血系细胞,对调控造血起着关键作用。L型血管,广泛分布于骨干的骨髓腔内,呈高度分支的窦状毛细血管网,在干骺端和骨干交界处与H型血管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血管网络。血液通过动脉和远端小动脉流入H型毛细血管,在干骺端和骨干交界处进入L型毛细血管,最终汇入大的中央静脉。L型血管由于没有动脉的直接供应,其周围高度缺氧,而H型血管周围的氧气供应充足。两种类型的血管,对应着骨的不同区域的氧分压,也对应着不同区域的骨质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区域的骨质,也对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比如H型血管周围聚集大量成骨细胞,在骨骼的快速生长期,血管密度非常高。而成人后,H型血管就大幅度减少。

如果我们详细知道血管的分支形态,我们就可以特异性的针对某种血管进行刺激。

我在讲解足三里穴位的时候,就讲了两种分支,一个分支是骨滋养动脉,进入骨质的,另一分支是骨膜动脉。在精准定位时候,滋养动脉分支的传感,是膝关节的温暖感。而骨膜动脉的针感是传递到大腿根部,产生的效果很像厥阴肝经的作用。当然,我也发现问题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精准针刺,所以,如何认识这种针感,如何将针感与疾病结合,还需要摸索。所以,很期待大家加入共学群。

现在西医已经认识到,血管和基质细胞以及其分泌的信号分子组一个血管微环境,这一个微环境是人体稳态等生理过程的基础。这一个血管微环境,是由其解剖特征和功能特性共同定义的。

从形态上看,首先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构成血管的内壁,参与了血液—组织 障的形成、血液滤过、血管张力的维持、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

其次是血管周细胞,血管周细胞覆盖于内皮细胞外层,周细胞的类型与对应着相应的毛细血管网的亚型有关。周细胞也具有内分泌作用。同时具有向间充质系分化的潜能很多血管周细胞就直接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可以自我更新并且接受信号刺激并向组织实质细胞或者间质分化参与组织发育和稳态维持

第三类是脂肪细胞。在人类衰老过程中,组织中的干细胞减少,而对应着脂肪增多。

血管微环境中还存在多种细胞,各种细胞分泌的分子结合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共同维持血管微环境的稳定。

因此,在疾病状态,血管微环境会发生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是血管结构和拓扑结构异常。比如肿瘤内部的血管没有平滑肌,肿瘤血管并不呈现正常器官的血管特征,因此,在实体肿瘤时,经常可见肿瘤中心区坏死。这种异常,必然带来持续性的异常血流。

其次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肿瘤存在时,血管系统开始改变,表现出有缺陷的内皮单层、大的细胞内开口和孔、异常的芽生。

再次是周细胞异常。在肿瘤血管系统中,它们要么缺失,要么表现出功能异常,导致血管渗漏。

最后是内分泌因子的异常。这一个方向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肿瘤通常会表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可塑性介导的永久性表型变化。同时,毛细血管网的渗漏导致肿瘤内血流不规则,并最终导致淋巴细胞的运输功能障碍。这些结构变化导致血管异常和灌注不足,导致治疗药物和淋巴细胞的输送不足。

疾病状态,血管细胞与各种内分泌因子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个过程,西医还没有专有名词来描述,中医通常用“气”来描述。疾病状态的早期和后期并不一样。

很可能在很早期的时候,器官并没有出现血管结构性改变,仅仅出现了血流的不稳定。长期持续的血流不稳定才会导致血管的结构性改变。加上“一叶知秋”的原理,即内脏器官的血流不稳定,会导致特异性的体表皮肤的血流不稳定,因此就在皮肤的表面某个区域出现血流不稳定及血管微环境的问题。血管不稳定可以通过皮穿支机器来检查,而血管微环境的问题可能导致局部出现疼痛甚至结节感。

中医可能把以上的疾病状态通过经络六经+气运行的方法来描述。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身体高度敏感,能够感知体内血管微环境的变化,可能就是内丹或者特异功能的原理了。

西医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用血管微环境来找到疾病的病因或者治病的靶点。不过,西医肿瘤领域创造了一个词就是“微环境应激”。由于癌症的代谢需求增加,同时肿瘤血管结构和拓扑异常,这就导致肿瘤内缺氧和营养耗尽,血氧氧合较少,一方面会导致肿瘤内部发生坏死,另一方面,肿瘤分泌的各种因子会更加的增多,造成全身血液的混乱,包括乳酸入血,包括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包括肿瘤细胞的转移。

同时,西医也认识到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新的生态位。这又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对血管微环境的观察,可以通过上文的细胞、因子来观察。另一方面,人们尝试血管成像技术,这样在活体上观察血管的一系列动态变化。

但是微细血管的成像和分辨,很难。

为什么我检查皮穿支的方向哪?首先,得益于王增涛教授的工作,皮肤的血管被研究的非常透彻。也就说血管铸型工作,进展很快。所以,我们对皮肤血管的分布,达到了毫米以下的级别。

其次,可以用简单的皮穿支机器来测量体表的皮穿支血管。也就是毛细血管网的前动脉,即一个区域的血管微环境的阀门。相比之前的血管成像技术都是免疫荧光染色之类的,操作起来非常复杂。而这一个皮穿支机器,在医疗器械里面,属于极低的价格了。在医院里,做一次超声的价格都二三百了,把机器买回家,可以随时随地了。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得益于有中医理论,如果我们感觉某个区域的皮肤血管不正常,我们简单的针刺就可以了,所以,我直截了当的提出来自己针自己。普通人完全可以借助皮穿支来改善自己局部的血管微环境。

如果普通人掌握这一个简单针灸技术,会大大的减少去医院的次数。

当时,这一个工作刚刚开始,很多事还需要完善。在西医里面,也只是少数医生认识到不同器官的血管存在异质性,但是并没有进一步解析这些异质性,也没有产生临床应用。

没人做过,会很难。但没人做,说明正是一个机会

欢迎大家加入皮穿支


推荐文章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内容营销负责人
3 天前
芋道源码  ·  微服务架构拆分的 7 大黄金法则
4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优酷剧集运营专员@你!
6 天前
今日头条  ·  2017年3月,今日头条上最热的30个词
7 年前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公众号的下半场,躲开这10个大坑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