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断更忙事业的4个月里,不断有读者来询问对中美股市的看法。而我们的回复一直是:立场没有改变,知行依然如一。
在2019年元旦节后第一天,交易员转载了好友K.C.的这篇见底之旅>,以此表达我们对19年市场的看法。以下为他的原文截图:
时隔数月,在将最新的基本面数据和市场指标代入年初的逻辑框架后,我们也依然愿意用仓位坚守以上观点。
作为职业投资人,知行合一是前提。
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1600亿美元。而其掌舵人瑞·达利欧(Ray Dalio)更是全球基金业的带头大哥,身价184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中排行57位。
桥水基金最新发布的深度主题报告近日被国内外媒体热炒,朋友圈不断出现:'桥水警告:美股恐大跌40%'的类似标题。
图:桥水系列主题报告美国篇
图:桥水系列主题报告全球篇
但大众传媒和普通投资者是否有完整抓住桥水的逻辑主线,并充分理解其想要表达的深远意义呢?
为此,分布于伦敦、纽约、香港、上海的多位研习社成员,加入了交易员临时组建的这个'特别小组',历时1个月,完成了包括对此篇桥水基金报告解读在内的美股'后黄金时代'指南(Handbook)。
作为本系列的第一篇,我们将追随瑞·达利欧(Ray Dalio)的视角,探究以下问题:
1.'是什么成就了美股的黄金时代?';
2.日本、欧洲的企业状况如何?;
3.这个'黄金时代'能否持续?;
4.若'音乐停止',接下来是什么?
公司股价上涨由盈利和估值两因子驱动,因为乐观的盈利预期也会提振估值。
近20多年,美国企业利润率持续提高,从而在盈利和估值上双重提振股价。
是什么力量在持续拉动美国企业的利润率呢?
1. 美国企业利润率为何能持续提高?
1.1 主导经济全球化,从海外市场找利润
经济全球化在1990年代后期加速推进。借着全球化的东风,美国企业在海外一边开拓市场,一边建立工厂
,将生产和销售转向海外。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廉价的人力、土地和原料成本,在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成为美国企业海外布局的首选之地。
这是美资企业的黄金时代,不仅海外市场份额大幅增长(图1),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经营利润率(图2)。
1.2 压缩劳动者报酬,从分配蛋糕中找利润
美企利润率抬升的最关键因素,是劳动报酬占总产值比重持续下滑(图3)。这既与中国廉价劳动力加入全球产业链有关,也受到自动化生产取代工人的影响。
此外,美国实际最低工资在过去数十年的一路下滑(图4),还与美国工人的薪资谈判能力下滑有关。
美国工会势力衰落(图5)、罢工活动减少是工人薪资谈判能力下滑的重要体现。数据表明,工会活动越活跃的行业,薪资增速越高。
1.3 提升行业集中度,从垄断中找利润
过去20多年,政府部门对行业垄断和并购活动的打压力度下降(图6),并购重组增多。
这催生了一大批行业龙头、巨无霸寡头,导致美国上市公司数量减少(图7),行业集中度提升(图8)。
数据表明,集中度越高的行业,企业利润率越高(图9)。
1.4 用钱砸出效率,从护城河中找利润
行业巨头利用技术和规模优势进行标准化生产/服务。这大幅降低了单位成本,提升了利润率,碾压中小竞争对手,形成赢者通吃。
随着机器人成本下降(11),越来越多行业巨头开始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图10),这将压缩了人工和管理成本。
行业巨头还不断增加无形资产(专利、知识产权)的投入(图12),使产品不断升级迭代,进一步巩固竞争壁垒(提高护城河),阻止新进入者。
1.5 税率税基双下降 ,从政府手中找利润
一方面:很多美企将薪资成本记在美国、将利润转移海外以实现避税。
另一方面:过去20年来美国政府多轮减税,上市公司的实际有效税率已经从40%降到20%(图13);
税率和税基双重下降,带动企业税负大幅下降,从而提振企业利润率。
2. 欧洲、日本的同行如何提升利润率?
2.1 抢占全球化红利,从海外市场找利润
和美国一样,欧元区、英国、日本的跨国企业也从全球化红利中获益。
他们将工厂转移到中国,虽然造成本国制造业就业机会流失(图14),但其销售增速和利润率都大幅提高(图15)。
桥水研究显示,
企业海外市场份额占比跟其利润率正相关。
2.2 压缩劳动者报酬,从盈利分配中找利润
和美国一样,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会参与率也出现大幅下滑(图16)。
通过压缩劳动议价能力,以此实现生产率增速跑赢薪资增速,企业从中分到更大蛋糕,从而提振利润率(图17)。
2.3 行业集中度提升,但对利润率提振不大
欧日等国对反垄断、行业兼并的管制也在放松。但欧日的行业集中度并没有明显提升(图18),因此对企业利润率的改善不如美国那么明显。
2.4 用钱砸效率,但竞争力远不如美国
和美国一样,欧日企业也利用技术和规模优势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提升效率,也试图建立竞争壁垒。
但值得注意的,全球大多数巨头公司尤其科技巨头都集中在美国,形成明星企业集聚效应(图19)。
与此同时,欧洲、日本企业的相对竞争力不断下滑,地位逐渐被中国、韩国企业所赶超。
2.5 税率利率双下降 ,从减税降息中找利润
过去二三十年,发达国家(主要是欧、日、美)的税率和利率都大幅下降(图20),这也直接提振了企业的利润率。
3. 跨国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
3.1 劳动成本上升,侵蚀企业利润
当前全球劳动力价格已趋于均衡,发达国家企业在海外建厂的动力减弱。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远高于美国(图21),中国对美国的营商竞争优势已被逐渐抹平。
即使跨国企业将生产能力搬离中国,要么面临如南亚国家短期内很难补上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短缺问题,要么面临本国更高的劳动力成本。
3.2 贸易壁垒高企,海外收入承压
尽管中美贸易争端近期有所缓和,但全球贸易冲突并未熄火。反全球化、保护主义情绪依然高涨(图2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受阻,跨国企业的海外业务将持续承压。
3.3 政府管制趋严 打击垄断利润
反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是民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