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小惠读初二,是个典型的江南小美女。身高1.57米的她,体重刚过80斤,瘦瘦小小的身子,白白净净的脸,就像林黛玉一样。 小惠妈妈说,“她小学成绩很好的,到初中退步很快,在班里只能排中下了。”
直到小惠出现了明显的贫血症状——经常头晕、乏力、心悸,妈妈带她到医院看病才得知,小惠的血色素只有62mg/L,属于重度贫血!
血色素超过120mg/L才正常,90~120mg/L代表轻度贫血,60~90mg/L意味着重度贫血。
小惠的身上有太多贫血的症状,都被她妈妈忽视掉了:脸色苍白被当做肤白貌美;跑步没法跑完操场一圈,被当做缺乏运动细胞;每天睡不醒被当做太爱赖床…
医生说,让小惠妈妈耿耿于怀的成绩退步,很大原因就是贫血。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贫血不仅代表着造血系统功能异常,意味着血液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还往往是恶性肿瘤、肾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肝脏疾病的先兆,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肾脏病和癌症中并发贫血的几率很高。
1、 除了头晕、胸闷、气急,还可以观察孩子脸色是否苍白,有些孩子本身皮肤就很白,不大看得出,也可以看看眼睑、手掌,是不是苍白的。
2、 观察孩子的睡眠问题,睡得浅或者嗜睡,都要引起注意,贫血是全身性的症状,睡眠也能反应出来。
3、 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也是贫血的表现。
4、 注意力的问题也很重要,贫血之后吃不好、睡不好,注意力当然不能集中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也要找找是不是贫血。
对于已经得了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在医学上的治疗并不算复杂,轻度贫血只要在饮食上注意补充铁元素就好了,中度、重度的贫血病人,需要口服补铁剂,经过治疗也会慢慢好转。
在各家医院的血液科诊室,像小惠这样来看贫血的孩子不在少数。
“贫血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中小学生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缺铁性贫血,大概占了90%多。”不过,家长们可以稍稍放宽心的是,缺铁性贫血是各个种类的贫血当中,症状最轻,也是最容易治愈的。
一家三口每天吃一样的饭菜,对爸爸妈妈来说,摄入的铁元素足够了,可对孩子,同样的摄入未必够。
此外,初高中的女生们刚刚来月经,因此她们比男生更容易出现贫血状况。“还有的小姑娘爱漂亮,想要瘦一点,就不怎么吃饭,摄入少,也容易贫血。”所以女生往往比男生贫血更多。
贫血的孩子,
怎么“吃”很重要。
铁元素摄入足够了,
缺铁性贫血自然就不会找上门了。
记者请教了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海玲,让她为孩子们开一张食补单。
家长们除了保证五谷杂粮、瘦肉、牛奶这些营养食物之外,更要培养他们每日三餐按时、按量吃饭的习惯。
陈海玲最推荐的还是山药,山药炖汤、蓝莓山药都不错。虽然山药没有直接补血的作用,但是在健脾补肾方面它是首选,孩子胃口好了,“吃”上面也就不会有短板了。
如果孩子不讨厌猪肝的味道,家长不妨试试韭菜炒猪肝。
红枣、花生的做法很多,但是做菜时要注意别把花生的红衣去掉,那一层才是补充血红蛋白的主力军。
芝麻粥、芝麻糊同样适合怕冷的孩子吃,吃的时候要加一点点红糖。
而对于年纪稍长一些,不那么挑剔口感的孩子,炖一锅加了黄芪、当归的乌鸡汤也很不错。
专注于补铁的话,菠菜、木耳、蘑菇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补充铁剂之外,不要忘记维生素B族,特别是B12和叶酸的摄入,因为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是红血球生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谷类、坚果都是富含B12的东西。
需要特别记牢的是,
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钱江晚报,扬州晚报,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