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里单刀
奥可奥,自然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J123跨境电商  ·  24年速卖通和Temu在韩销售额超4万亿韩元 ... ·  昨天  
KJ123跨境电商  ·  24年速卖通和Temu在韩销售额超4万亿韩元 ... ·  昨天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11日最新蛋价(早报) ·  昨天  
掌上平度  ·  增收致富!点赞平度的这个地方...... ·  昨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3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里单刀

李玲是怎么把政府和民众忽悠瘸的?

乌里单刀  · 公众号  ·  · 2024-07-21 20:42

正文

最近一段时间,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推广免费医疗的专家,李玲接受凤凰财经的采访,又让她火了。
如果说排名当代理论首恶,李玲能排进前四,位居“四大恶人”次位。
可以说,李玲为了推广免费医疗,动用了所有的龌龊手段,不惜歪曲事实,编造观点,并且,她成功了。
李玲现在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国医疗改革的核心智库成员。
1月30日,三明市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三明讲坛,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作专题讲座。省医改研究会会长李红,李兴湖、李春、赖碧涛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会议,副市长张元明主持。
李玲不是一个仅仅在舆论上推动免费医疗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真正参与体制内、影响体制内精英,并推动中国医改的一个政治人物。
那李玲是怎么样把中国政府和民众忽悠瘸了的呢?
一、歪曲事实
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来说,其实涉及到无数个领域,包括医药管制、医院管制、医生管制、仪器管制、医保管制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以说,只是放开某一个管制,只能说在边际上有所改善。
中国曾经在医院体制中,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就是宿迁医改。
2000年,宿迁开启了被称为“卖光医院”式的改革,全市134家医院中的133家变为民营。
既然在医院体制改革上,做了这么大的动作,事后肯定要对这次医改的结果进行评估,但万万让人想不到的是,评估这一医改居然出现了两极化评论。
李玲在对宿迁进行了一番调研后,却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宿迁医改”“没有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医疗费用不降反升”。
李玲的这份报告在当年《中国青年报》上刊出后,舆论一片沸腾。
宿迁市政府和一些学者纷纷批评李玲的报告调查时间短、数据不充分,结论太片面,有人甚至指责她学术态度不严谨,“草率地对宿迁医改下结论,除了沽名钓誉外,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动机”。
与此同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发布《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对江苏宿迁医改给予积极评价。
宿迁医改后的事实就摆在这里,两个中国顶尖高校里的研究人员,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评价,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李玲是怎么样歪曲事实的。
李玲在她的报告中承认:
第一、宿迁医改让所有医院自负盈亏,政府财政不再投入,减少了财政支出;
第二、宿迁医改,让人均治疗费用降低了。
宿迁卫生局提供的数据表明:1999年与2005年比较,人均门诊费用市县级医院下降了8.3%;乡级医院下降了25%。每病床日收费市县级医院下降了0.1;乡级医院下降了15.5%。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市县级医院下降了1.0%;乡级医院下降了13.5%。
你看不懂了吧,这么清晰的事实摆在面前,李玲是怎么把好事讲成坏事的呢?李玲话锋一转,开始了她的乾坤挪移术:
在上述价格下降的同时,不仅没有一家医院破产,反而许多医院的收入大幅度上升。例如,报载[6] 宿迁市人民医院2004年收入9000多万元,而2005年上半年,医院的收入就达到6500万元;"沭阳县人民医院…光是一个骨科的进账,就从180万元增长到720万元";仁慈医院的一位科主任也告诉我们,盖新大楼的3000万元贷款,3年时间就挣了回来。而且,直到目前为止,新的医院还在宿迁不断地落户,如果没有较高的利润率,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趋势。

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下降,而医院数量却迅速增加、医院收入也迅速增加。如果数据无误,那样医疗需求一定大幅度地持续增长。宿迁地处苏北,相对封闭,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外来就诊人数不是很多,医疗需求不可能如此持续大规模地增加。医疗费用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我就问你,服不服?
李玲在说什么?她在说,如果人均费用降低了,医院应该不赚钱了呀!怎么医院的收入还上涨了呢?
当地人口规模固定,医疗需求也应该是固定的,单次诊疗费用降低了,你还赚钱了?这不是好笑吗?
看了这样的逻辑,李玲这种水平的专家,居然天天和国家卫健委及各级政府高官们在一起讨论医疗改革,你是不是有后背发凉的感觉?
按这个逻辑,汽车降价了,汽车工厂不应该赚钱了,汽车的需求也应该是固定的,需要这么多车干什么?
市场经济的逻辑正好是反过来呀,就是因为降价了,所以更多人愿意消费了,因此企业的收入才节节上升,全世界所有的企业都是努力降价,以追求市场份额的上升,最终达成利润的上升。
人人都有一台手机了、电脑了,为什么芯片厂家还疯狂研发,提供更多算力更低价格的产品?因为需求无限啊。
李玲居然将人们对医疗的需求设想为固定的,这是多么荒唐啊。
在八十年代,农村人哪里不舒服,会上医院么?去都不去啊,因为消费不起,一点不舒服就忍了,小病搞成大病,那是常见的。
如果医疗服务便宜了,那人们有点小问题就去医院怎么了?这不是很正常吗?可惜,李玲理解不了。
李玲 认为,宿迁这种地方,是个江苏的穷地方啊,你哪里需要这么多好设备?

宿迁的医改,已经很明显出现了"医疗装备竞赛"的趋势,各家医院都努力扩大规模,纷纷上马高精尖的设备。规模稍微大一点医院就努力配备彩超、CT、核磁共振等,甚至一些一级医院也都购置了CT, 而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仪等各种医疗设备在一级医院都是常见设备了。
当前,我国的许多卫生设施和设备是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的滥用是推动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因。宿迁这样的贫困地区最缺乏的并不是高新技术设备,而是大量低成本、有效的服务。

李玲一天医生没当过,她有一种神医幻想,最好全中国的医生都是喜来乐,看一眼,摸一下,然后癌症就发现了,就根治了。
改开前的中国医院,绝大部分连个B超都没有,更不要说CT了,你能发现早期病灶吗?能准确判断病因吗?
如果 没有各种现代的高精尖的检测 设备,我可以告诉你, 中国人均寿命会倒退十年。
我父亲发现肺癌,就是因为一个常规CT检查,因为早期,做了个小手术,住了三天院,切除后,现在一颗药都不吃,五年内不复发,就算基本痊愈了,复查靠什么?拍CT.
我姑妈在农村,不做体检,发现时已是肺癌晚期,花费巨额资金四处求医,受尽折腾,最后在全身转移中痛苦地离世。
李玲简直是一个反智反技术进步的原始人,这样的人,居然身居高位,指导中国的医改,这个世界疯了么?
宿迁医院全部私立后,投资医院的增加了,竞争增强了,价格便宜了,正如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一样,只要开放和市场化,都会出现这种局面,看病难的问题彻底消失了,因为供给充分,价格便宜。
李玲是怎么评价这种竞争机制的呢?她说:
就是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上,会出现"医疗装备竞赛"。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由于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缺乏搜寻最低价格的能力,患者通常选择品牌医院、选择名医和高新设备。因此,医院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表现在价格的竞争,而是医生技术、设备之间的所谓"医疗装备竞赛",这将导致整个医疗费用的上涨。因为这些高新技术、先进设施往往是过剩的、不必要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的新大楼、新设备、挖人才的不菲费用,最终早晚要由患者来承担。
有几个人懂手机,懂电脑,懂AI,懂化妆品,哪个行业不是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们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根据商誉。
当身边的亲朋好友去小医院耽误了大病时,他们会说,千万要不找小医院看,要去大医院,特别是年纪大了,更要找好医生。
这就是他们选择的方式,他们甚至知道哪个医生风评好,口碑好,因为病人们会口口传播,甚至家家都有个医生亲戚和朋友,他们会给出最好的建议,你应该找哪个医院,找哪个人。
作为医疗服务,当然要竞争技术、装备 ,好的装备能准确判断病情,好的技术能给予最好的治疗手段。
大部分人吐槽县城医院,发现问题晚,误诊率高,看病从来都要找地区医院、省城医院,甚至全国知名医院,因为能将大病消灭在起始阶段,或控制病情恶化。
过往很多要命的病,现在已经成为了慢性病,只要保养得当,完全可以不影响生活质量。
你要想寿命提高,就必须多去医院。上海、北京大医院最多,人均寿命也最高,女性平均寿命高达86岁,这些地方空气最差,污染最多,但他们的人均寿命在全世界都是顶尖的,为什么?高精设备多,好医生多,而不是喜来乐多。
中国人今天寿命节节上升,因为什么,因为越来越多人去医院消费,很多人小病都不放过,一定要好好检查,怕出大问题,这是医生诱导的吗?当然不是,而是病人们的需求推动的,是中国消费者变有钱以后,更愿意消费医疗。
在农村,几十年前,有病上县城医院,就算是大动作了,现在农民出现大病后,也开始有人去省城、甚至上海北京的大医院了,因为支付能力增加了。
一个好好的宿迁医改,在李玲眼里,被曲解为恶魔。
二、诋毁医生
面对病人需求增加,李玲怎么来解释这一现象呢?
她解释为三大现象:
(1)医生更多要求病人接受各种医疗检查。我们去一些医院就诊看头疼或腿疼,几乎所有医院都要求做CT;去一些医院看胃病,大多数医生都说要做胃镜;我们看病时遇到的其他患者也非常多人做了胃镜和其他检查。
(2)不需要开刀的疾病让病人开刀。 一些医院的剖腹产率达90%。
(3)不严重的疾病故意说得很重。 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村妇女手腕骨折,医生就极力推荐该患者换人工关节,并称52岁妇女已到更年期,骨头停止生长,骨折已经无法恢复,必须换人工关 节,这是我们在宿迁某医院就诊的时候亲眼所见(该医院是当地最好的医院之一)。
也即,她认为,人们增加的医疗需求,是医生们搞坏搞出来的。是这帮医生,为了多赚钱,小病说成大病,不需要检查说成要检查,不需要开刀搞成开刀。
李玲本人,1961年11月出生,拥有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医疗医药行业专家。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这么一个见过全球世面的人,脑子里却装着世界上最低级的思想,那就是反商。
如果医生为了多赚钱,就会乱开检查,就会乱开刀,就会把不严重的病说成严重,那么,一切商人,都会这么干,都会欺诈消费者,诱骗消费者多买他们家产品。
包括李玲兼职的这些医药公司,中国不有传言吗?说医药公司为了多赚钱,他们故意将药设计成治疗效果不好,让你反复用,这样他们才能赚大钱。
不可否认,人人都有增加自己利益的动机,都有可能欺骗消费者,但是市场机制中,有一个核心机制叫商誉机制,一个医生可以欺骗一次消费者,一个医生可以一次让病人乱开刀,但是竞争对手不会放过这个医生,消费者也不会放过这个医生。
竞争对手会说,你明明不需要做手术,但却在这家医院做了,你们不应该相信这家医院,应该信任我们。消费者会口口相传,说这个医生是个坏种,专门欺诈病人,一个小小的宿迁,如果一个医院、一个医生获得这种名声,他还能干下去吗?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完全是扯蛋的理论,因为消费者可以用比较的方式获得资讯,甚至,今天的中国,绝大多数病症,在网上都有公开的治疗方法,用什么药,用什么手术最合适,价格多少,都是透明的。
哪个医生敢随便欺诈?哪个医生病床住满了,不是因为他口碑好?医生作为服务业的核心人员,他能在这个行业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追求口碑,只有口碑,才能让他顾客盈门。
一个好的医生,在本院内就会名声鹊起,一个单位几百个医务人员都会推荐自己家的亲属朋友找他看病。当他天天欺诈时,医院内部人员,都得天天到社会上骂这个医生缺德。
李玲哪里像一个留过洋,当过博士,在各大公司当董事,在国家研究机构当领导的人,明明是一个喜欢说阴谋论、靠想象谈不了解的事的乡下老太婆嘛 。
不过,不好意思,就是这样一个毫无见识的老太婆,正在主导中国的医改,神奇不神奇?各种媒体还奉她为上宾。
她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她身上有光环,用道德指责替代的理性思想,将反商这种反智思维以专家身份,向全中国民众传播。
当然,莆田系的恶名,为她的观点提供了注脚。
但是,莆田系最恶的恶名是哪来的?绝大部分其实来源于莆田系与公立、军办医院合作承包的各种医疗欺诈模式。
正是没有私立体制,他们不需要巨额投资,不需要投几个亿搞一个大医院,而是利用公立医院、军队医院的名头,搞一把就走,导致了短期行为。
如果一个私营老板,投了几个亿下去,想做长期生意,他能堵住当地百姓的悠悠之口吗?好的私立医院,一年诊疗人数几十万人,如果全靠欺诈,这家医院有人去吗?你当人们都是SB吗?
如果每一个民营医院如宿迁一样,投入巨额资金买全世界最好 的设备,建大楼,请最好的医生,在市场中面临激烈的竞争,试问,一个重大欺诈事件,就能让他关门,老板们敢这么玩吗?
李玲,在国外学的经济学,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三、免费医疗骗局
李玲说,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实施了免费医疗,中国为什么不能实施呢?李玲还说,要早听她的,七八千亿就可以实施免费医疗了,开支远没有这么多。
我不知道,北大这种最高学术机构,怎么会容忍这么一个胡说八道的学术骗子,我也不知道,各级政府,怎么会请一个这样的人来讲课。
只要你去百度一下,抖音搜索一下,一个中专生,都能看清全世界 那些搞免费医疗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