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大=͟͟͞͞风=͟͟͞͞+=͟͟͞ ... ·  昨天  
第一财经  ·  蚂蚁集团,重要人事变动! ·  昨天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昨天  
新消费日报  ·  小米汽车,1月交付超2万台! ·  5 天前  
新消费日报  ·  小米汽车,1月交付超2万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泰康成长进阶论:守正出奇、久久为功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09-28 12:23

正文

“一个企业的成长,三年决定生死,五年打下基础,八年站稳脚跟,十年小有品牌,二十年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对企业的成长如是总结。

回望泰康20年的风雨历程,1996年,正是中国保险业的改革之年,保险牌照再度“开闸”,对于已经苦等4年的泰康人寿,这张“准生证”如获至宝。

1996年1月22日,时任央行行长的戴相龙签发了《关于筹建泰康人寿的批复》。1996年8月22日,央行正式下发泰康人寿开业批复,同时签发“保险经营许可证”。至此,泰康人寿成为《保险法》颁布后国内首批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之一。

20年白驹过隙。参照陈东升的论断,如今的泰康,已经从嫩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截至2016年6月30日,泰康管理资产超9000亿元,形成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体系,下设泰康资产、泰康养老、泰康之家、泰康健康管理、泰康在线等多家公司。

其中,保费规模从开业初年的1.5亿元增加至2015年底的1050亿元,增长近709倍,年复合增长率达39%,并在全国设有北京、上海、湖北、广东、山东、河南等36家分公司及286家中心支公司,各级机构超过4200家。

更为可喜的是,2016年8月,泰康人寿获保监会批复同意进行集团化改组,这意味着泰康人寿在20岁生日之时,正式跨进保险集团的行列,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在“泰康人寿成立20年司庆”上,陈东升不无振奋地说,未来三年,泰康将致力于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的关系,集团负责战略沟通,子公司负责市场和创新,努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以此保证员工、客户价值最大化,进军世界500强,在集团治理完善后上市,三年内成为公众公司。

在陈东升勾勒的泰康版图中,整体将呈现业务闭环,即左手主营寿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金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保险核心业务;右手对应医院集团、养老社区集团等产业链。

可以预见,20周岁以后的泰康,这棵参天大树将更加枝繁叶茂。


历经五个成长阶段

20年来,泰康依靠什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答案是“专业化+稳健经营”。

自1996年成立至今,泰康共计经历五个阶段,分别为“初创期”、“快速发展自主创新期”、“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期”、“深耕寿险产业链期”和“迈向创新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其最终目标则始终是“百年老店”。

具体而言,1996年-2000年,泰康人寿进行整体区域布局,自北京营业总部成立之后,先后于武汉、广州、沈阳、成都、上海建设区域总部,历时四年完成六大区域布局。

2001年—2005年,依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环境,泰康人寿提出沿海发展战略,开启全国网点布局。随后,又制定和实施了“一线巩固、二线崛起、三线决胜”的业务发展战略,即以沿海发展战略为出发点,逐步向二线、三线进军,寻求业务突破。期间,全国机构布局初步完成,2003年总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

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其中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等要求。

在此背景下,泰康人寿顺势抓住资本市场回暖、全民理财时代到来和农村市场兴起等历史机遇,确立了“组织发展、县域保险和机构建设”的核心业务战略。其中,2006年-2009年,泰康人寿总保费收入从200亿元增长至600亿元,实现3倍增长。

随后,2009年-2013年,泰康人寿提出核心战略转型为“大个险战略”,即以价值为导向,营销为核心,发展大个险,建设大分公司。

而自2014年以来,泰康人寿在价值导向的基础上,正逐步迈向新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并已确立以核心寿险业务为主体,以养老金业务、财产险业务、资管业务、养老社区业务、健康管理业务为依托的全新业务体系,满足人们的全方位保险需求和财富管理需求,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

布局医养融合战略

如今,泰康被人们提及最多的便是“医养融合”。

正如陈东升所言,“医疗、养老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产业,泰康人寿希望将二者融合,诚心诚信为老人服务,让人们可以富足而退、优雅一生。这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理念下,泰康人寿开始探索自己的医养融合之路。首先是布局养老产业,2009年,泰康人寿成为保险业养老投资首家试点。随后,其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八地布局养老社区。截至目前,北京燕园社区和上海申园社区已先后开业、运营,同时,广州粤园也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

陈东升表示,未来5-8年,泰康人寿将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养老社区。

其实,陈东升早期提出投建养老社区计划,并没有得到泰康团队其他高管的认同。泰康人寿执行副总裁兼CFO周国瑞称,“起初,我是明确反对投建养老社区计划,一方面,养老社区的投资周期长,养老社区通常5-8年难以实现盈利,这是业内的共识;另一方面,这非泰康人寿所擅长的领域。”

不过,陈东升深知,养老社区本身虽是重资产、长周期、低回报的产业,但从长期来看,其相当于长期、固定、稳定回报的债券。“这个生意天然就是寿险公司做得。大型寿险公司聚集了巨大的资金,所以在资产负债的配置上,应该持有一些优质的商业不动产,保持长期稳定的回报。”

最终,泰康人寿团队经过论证、调研,确立了以长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医养融合”模式及其战略构想,着力发展养老与医疗两大事业,养老社区建设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内部意见达成一致后,泰康人寿开始加码医疗产业。2015年9月,泰康人寿战略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2016年4月,泰康人寿与南京大学、南京仙林鼓楼医院签约,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正式挂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着力建设医疗、教育、科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医院。陈东升计划,“未来十年,每个省会城市都将有泰康的三甲医院。”

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公司对接医院已经成为趋势,如中国台湾的国泰人寿已拥有自己的医院、韩国三星生命人寿旗下亦有三星医院。

陈东升表示,“养老和医疗两个产业联合是‘天配’,要看未来的30-50年,我们要提供从‘摇篮到天堂’的全方位服务,成为新型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具体而言,泰康人寿将从三个层面实现“医养融合”蓝图。第一层,要在全国核心城市进行布局,建立以医、教、科为核心的顶级三甲医院资源;第二层,在泰康养老社区建立康复医院,提供基本护理、医疗咨询、康复医疗等服务;第三层,参股特定的医疗机构资源,扩充以医为主的养老服务保障范畴。

专业、理性的投资哲学

泰康人寿的战略发展既先声夺人,又脚踏实地,而这背后不可忽视的是,资产管理的“压舱石”作用。

如果提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终绕不过泰康资产。这家保险圈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直为旁人所羡。据悉,每年有上万人向这家公司投递简历,但最终获得“通行证”的人,仅有六七十人,录取比例不足百分之一。

截至2016年6月30日,泰康资产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超过9000亿元,除管理母公司泰康人寿委托资产外,其第三方管理业务规模突破4300亿元。

当问及泰康资产的投资秘笈,“专业”成为高频词之一。“我绝对不会干涉团队成员在其权限范围内的投资决策,比如股票选择,如果我告诉一个投资经理要买哪只股票,即使赚钱了,这件事对公司投资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好的。”泰康人寿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说道。

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也表述了同样的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你一件事干预了,可能就有两件事。”

尊重专业,是泰康资产投资文化的利剑之一,其在投资决策机制上推行分层决策、分级授权三级决策体系。同样,在资本市场投资中,依靠理性,看准机遇,成为泰康资产的另一把利剑。投资能力是寿险公司的“必杀技”,过去十年中,寿险行业的年化收益率为5%-6%,而泰康资产平均收益率接近9%,比行业高出近50%。

以另类投资为例,泰康资产早在2006年即成为《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后的第一批4家试点单位之一;2010年,又首批获得保监会债权投资计划产品创新能力备案;2011年,再次顺利通过保监会关于直接投资股权能力评估报告的备案审查,继中国人寿之后,与中国平安同日斩获PE牌照;2012年,成为首批通过保监会不动产投资能力和不动产投资计划产品创新能力备案。截至目前,泰康资产已在业内率先获得全部各类另类投资能力资格。

段国圣表示,现行阶段,泰康资产的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因为其具有较强的交易功能和融资功能,并且符合保险资金特性。在金融资产上,按照上市公司口径,与上市保险公司相比,截至2015年12月31日,泰康人寿金融产品投资占比位居第一;在基础设施及不动产投资方面,2015年,泰康资产新增自主发行的另类产品规模340亿元,注册备案的保险另类产品规模在保险行业排名前三。

积极拥抱互联网

除上述传统业务外,泰康人寿也是传统保险公司拥抱互联网的先行者。

从建立首个保险电商平台开始到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成立,泰康人寿已历经16年磨砺。2015年11月,泰康人寿全资子公司——泰康在线正式在武汉挂牌成立,成为首家大型保险企业发起设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其也成为中国“互联网+保险”的一个缩影。

陈东升认为,“互联网改变保险业,只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慢过程。互联网保险就像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像水、电一样,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早在2000年,泰康在线网站上线,成为国内第一家由寿险公司投资建设的网站。首吃螃蟹并不如意,伴随互联网保险泡沫破裂,保险电商亦举步维艰。

不过,随后淘宝兴起,泰康电商事业迎来转机。2008年,泰康成立创新事业部,借助新浪、携程、阿里等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产品,此次试水,为日后泰康在线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成立积累了宝贵经验。

如今,互联网保险已经成为下一个“风口”,先行者泰康人寿尝到了甜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223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互联网保费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 0.2%上升到 2015年的 9.2%。

据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在线总经理王道南介绍,泰康在线的经营策略分为两部分:其一,通过碎片化的产品积累客户,向客户普及保险知识、进行保险消费者教育;其二,发展互联网社交,建立用户生态,靠差异化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把服务和保险绑在一起。

例如,在泰康在线的挂牌仪式上,其曾推出“Ai(癌)情预报险”和“福临门家财保障险”。其中,Ai(癌)情预报险区别于传统防癌保险在患癌后再理赔的方式,引入在线诊断、一滴血筛查技术,判断癌症高危人群,提升人们对癌症预防和早筛意识。

在陈东升看来,金融企业的互联网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三块,一是打造中后端平台,将现有客户数据建成大数据平台,将各大业务系统整合到统一系统内;二是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大数据解读客户行为,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甚至个性化服务;三是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将更多的实惠带给消费者。

未来,泰康将依托健康大数据、健康险产品、健康服务,打造一个闭环系统。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陈东升颇为重视公司治理。他认为,“好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好种子,有了好的治理才会健康地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