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罕见涨停,机构抢筹1.4亿元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点评一下? 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微博视频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超3600只个股上涨! ·  3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雷军为何会公开惦念大S?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广东最散装的市,低调了!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10-09 20:00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散装东莞


文字:杨帝

制图:澄澈 / 校稿:通麦 / 编辑:澄澈



散装 ”,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最著名的莫过于“苏联”笑话,也可以说是 长三角地区 的典型代表。


实际上,在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 ,也同样存在着 许多“散装”现象 。例如佛山,“ 区不认市 ”的现象常常发生,这倒是也与长三角的苏州情况类似。


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达

“散装”现象也很普遍


同样在大湾区,有一个城市的散装,如果对照同级别的城市,就很难找到相似的例子,这就是 东莞


东莞坐落于广深两座一线城市之间,众所周知,它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直筒子市”。“直筒子市”,是对 未设县级行政区、直接管辖乡级行政区的地级市 的俗称。


东莞被夹在广深惠之间

人口在广东仅次于广深

( 横屏 珠三角行政区划图)▼


作为国家统计局认定的特大城市, 东莞的经济实力也很强 。最近的东莞,也非常“网红”,从“ 篮球城市 ”,到 平均年龄33.4岁的 年轻城市 ,再到最近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东莞以城区人口突破1000万荣升“住建部版本”带引号的“ 超大城市 ”。


东莞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强劲

横屏 东莞夜景 图:图虫)▼


那么,为什么东莞会有 “散装”城市之称 呢?这种“散装”,又给东莞带来了什么呢?



强镇林立,“不知”有市


实话实说,到了2023年,东莞肯定是一座 全国性的知名城市 了。一个事实可能令人们意外,即使不是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所有中国人大概在很早的时候,都会了解到与东莞有关的事情。原因无他,林则徐的 虎门销烟发生地就在东莞


相比人们对历史的熟悉,知道“ 虎门 是属于东莞的一个镇 ”的人,占比就不一定多了,大多数都是珠三角本地人,或是和珠三角有来往的外地人。


虎门镇所在


同其他散装地区一样,虎门人也 很少会认同自己为狭义的东莞人 。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虎门人去南城(东莞市府所在地),往往会说“去东莞”,而不会说“去市区”一类的话。


这是因为在虎门人看来, 虎门是虎门,东莞是东莞 ,虽然南城与虎门之间的直线距离仅有25公里不到。相似的距离放在北京,通州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已经超过了25公里,但是通州人进二环里面办事,除了老一辈的通县人,很少有人会说“我去北京”,大部分都会说“进城”、“去市里”,或者直接说具体地名。


“下不认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发达地区往往是出于经济原因

欠发达地区往往出于当地历史辉煌原因

当然空间距离也是有很大影响


很显然,这就是典型的 “下不认上”现象 。江苏是“市不认省”、苏州是“县不认市”、佛山是“区不认市”,到了东莞这里则是“ 镇不认市 ”。


东莞 不设区县 ,由 市直接管理街道和镇 ,现设4街道和28镇。


密密麻麻的行政区

横屏 东莞行政区划图)


莞城街道 ,是东莞曾经的 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就坐落于此。


南城街道 ,是 东莞市政府 所在地,原名篁村区街道,2001年更名为南城街道。


东莞的“中心城区”由四个街道组成


再来看东莞的镇,个个强大。在《2023年全国 千强镇 发展报告》中,东莞28个镇 全部上榜 ,且14个镇 跻身前百


在绝对值上,东莞的镇街也个个能打,许多镇街的GDP已“ 富可敌市 ”。


东莞的千强镇数量“遥遥领先”

(图:《2023年全国 千强镇 发展报告》)▼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虎门镇,现如今是著名的 纺织重镇


长安镇 ,东莞经济排名第一的镇,拥有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 电子信息、机械五金模具两大特色产业集群 。人们耳熟能详的OPPO、VIVO和小天才,都在这里。塘厦镇是 电子元器件 重镇;厚街镇,则是 鞋业、家具业 重镇。


东莞经济排名第一的长安镇毗邻深圳

大量的电子和机械加工厂在此安家落户

横屏 长安镇 图:图虫)▼


可以看到,东莞的经济和人口都 集中在各个强镇 。相比之下,作为主城区的四个街道占比较低,“镇不认市”的情况就不意外了,而带来的结果就是“散装”。



制造世界,城乡结合


东莞强镇林立的局面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1978年,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大潮初起。当时还是农业县的东莞缺乏资本,为图发展,只能 从小资本的“三来一补”做起


所谓“三来一补”的“三来”是指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 ,而“一补”是指 补偿贸易 。这是一种在改革开放初期十分流行的合作贸易形式。“三来一补”的出现主要跟改革开放初期地方缺乏资金、技术和技术人员有关。


太平手袋厂

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图:东莞市人民政府)▼


和广东省的其他县市一样, 来自香港的投资 ,是最重要的资源。为了争夺香港“三来一补”的机会,东莞充分调动乡镇和村庄的积极性,采取了“人盯人”的战术。凭借这一策略,东莞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速增长。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奠定了 东莞工厂星罗棋布,各镇开花 的散装格局。


这类“三来一补”的外贸轻工业加工厂

为东莞早期的产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图:图虫)▼


1985年,东莞 撤县设市 。1987年,东莞 升格为地级市 。当时掌舵东莞已有十年的市委书记李近维出于种种考虑,为升级后的东莞 留住了“市管镇”的架构 ,并一直延续至今。


不设区县,市直管镇,也让 镇的权力有所提升 。所以各镇能够最大程度的 调动主动精神 ,在追逐发展的道路上 各显神通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东莞各镇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发达的交通网络

横屏 南沙大桥鸟瞰 图:图虫)▼


如今,强镇林立的东莞已是 中国制造名城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加工、造纸及纸制品等 产业实力雄厚


同时,不同于其他制造强市,东莞因散装可以说是“ 无所不造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指出,“行业的多元化与工作的互相发放的方便, 东莞冠于地球 应该没有疑问”。张五常甚至认为,深圳将凭借毗邻东莞的优势,成为地球经济中心。


东莞经济实力雄厚

是一座GDP“万亿”之城


东莞的发展也是全球化的传奇故事。时至今日, 东莞已是全球分工链条的重要环节 。东莞制造,享誉世界,亦有“ 东莞堵车,世界缺货 ”的说法。


产品畅达全球
东莞是一座真正的“世界工厂”

横屏 东莞港鸟瞰 图:图虫)▼


今日,有很多人把东莞“散装”的原因归结为“市管镇”的架构,其实今日东莞的“散装”格局早已在 东莞升地级市前 就已形成。


退一步讲,即使当年东莞不采用“市管镇”的架构,而采用设县设区的模式。由于具体 各个强镇的林立 ,现在的东莞依旧还会是一种“散装”的局面,大概会变成一种“ 镇不认市”+“区不认市”+“镇不认区” 的“三重格局”。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不设区县,东莞也开始 承受“市管镇”的代价了


“散装”格局之下

东莞的城市规划也很散乱

像几十个镇组合而成的“缝合怪”

横屏 东莞市卫星图 图:壹图网)▼


首先便是 市容 。GDP超过万亿,常住人口 超过千万 ,能够制造整个世界的东莞,有着与城市地位极不相称的城市面貌。东莞制造业立市的发展道路和不设区县的行政架构,共同导致了 生产功能区与居住功能区犬牙交错 的城市面貌。


到处都是这样的厂房和城中村

城市面貌确实很一般

东莞市寮步镇航拍 图:图虫)▼


在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大城市无不变得金光闪闪,瑞气千条。然而,东莞却始终 保持朴素的面容 ,许多初次踏足东莞的人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走进了某个西部的县城。


再来个近景瞅瞅

还是各种样子的厂房

横屏 东莞市寮步镇航拍 图:图虫)▼


更为致命的是,曾助力东莞野蛮生长的市管镇,已经开始成为东莞进一步发展的制约。特殊的发展路径,导致东莞 土地资源无可避免的碎片化 。东莞40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零散分布在两万多个地块上,70%的村级工业园在300亩以下。这也就意味着,需要 大块连片土地的龙头企业 ,无法在东莞落地。


东莞的土地资源紧张

图中淡黄色的城镇空间

已经快被各种厂房和住宅填满了

横屏 《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此外,东莞的 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50% ,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是香港的两倍多。繁荣的东莞,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除了不便开发的山地和滩涂

其他地方几乎都已开发殆尽

横屏 东莞路网卫星图 2023年11月20日)▼



海纳百川,厚德务实


作为改革先锋,东莞始终保持着 对危机的敏锐感觉 ,也从 不畏惧任何挑战 。早在2001年,东莞就开始谋划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整合大朗镇、大岭山镇、寮步镇三个镇的边缘地区,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应运而生。


松山湖科技园的晚霞

近景即华为小镇

横屏 图:图虫)▼


2010年9月,松山湖升格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大名鼎鼎的华为小镇就坐落于此

横屏 华为小镇鸟瞰 图:图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