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父母再有钱,这三种兴趣班也不要报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9-01 06:00

正文

| 花朵之蓝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在过去的两个月暑假里,“兴趣班”成了家长圈里的高频词语。


我身边的朋友,有的给孩子报了5门课程,每天上2小时;有的报了长达半个月的乐器集训;还有的索性直接放在日托班,早8点到傍晚6点都在机构里学习。


问起背后的原因,他们纷纷说:假期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花点钱没关系,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很好。


育儿专家李玫瑾曾说过:


现在市面上兴趣班复杂多样,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并不多,有很多兴趣班都是父母在交智商税,看似是为孩子好,浪费钱不说,还吃力不讨好。


很多家长也是踩了无数坑后,才发现:琳琅满目的兴趣班,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如果报了以下三种吃力不讨好的兴趣班,不但不会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磨灭兴趣,让孩子感觉疲累和压抑。


01
超前学习的辅导班

武汉有一位妈妈,5年内花了12万给儿子报了17个培训班。每晚都要九点才能回家,每周只能休息半天。


在超前教育下,儿子堪称“神童”:5岁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小托福考试还得了全国前三名。


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想必孩子会发展得很好吧?


结果恰恰相反。


刚上小学的时候,孩子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简单了,不认真听课。


到了二年级,成绩急速下滑,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实在令人惋惜。


早在40年前,德国政府就做过一个对比实验:50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另外50所专注传授学科知识。


结果显示,超前教育的孩子确实有学习优势,却最多维持到小学四年级,在情感和社交上更是比不上同龄学生。


超前教育在短期内确实会有一定成效,但从长远来看,不过是拔苗助长罢了。


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发展顺序和规律性。


过度给孩子喂养超越年龄的知识,不但会增加他们的压力,还会打击学习信心,磨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懂得顺应天性。


在什么时段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孩子吸收生命的养分,从一颗小树苗长成苍天大树。



02
盲目跟风的艺术班

网友丢丢妈说,当初看到身边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去学钢琴,她也跟风了。


上了八年,丢丢也没学出什么名堂来。外婆让她随便表演些什么,她两手一摊,无奈地说“不会”。


丢丢妈和其他家长交流后才发现,原来光靠在老师那里学的一个小时根本不够。


要想学好,每天还得在家练习两三个小时,期间需要家长耐心指导。


可是家里没一个人会钢琴,孩子弹错了也不知道,更谈不上指导。


关键是,孩子对弹钢琴一点兴趣都没有,最终只得半途而废。


近年来,各类艺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搅动了父母焦虑的心。


不少父母觉得,学艺术是一件好事,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气质,于是一头扎进艺术班的漩涡中。


殊不知,如果孩子没天赋、不喜欢,在不适合的领域苦苦挣扎,只会引起他们对艺术本身的厌倦和反感。


所以,在给孩子报艺术班前,不妨先考虑几个实际的问题:


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天赋?家长有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支撑孩子读下去?


想明白这几个问题,再下决定也不迟。


03
夸大其词的速成班

几年前,“量子波动速读法”风靡家长圈。培训机构声称,只要以足够快的速度去翻越书本,就能记住书的内容。


“5分钟就可以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闭着眼也能和书发生感应。”


不少家长却相信了这荒唐的理论,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驱动下交了钱,最后发现是一场骗局。


此外,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速成班:


蒙眼识字、脸吸铁勺、蒙眼辨色、听音频提升大脑……


“十天出一个天才画家”“半个月流利开口讲英语”等夸大宣传的传单更是明目张胆地递到家长的手中。


家长花了冤枉钱,孩子走了弯路,学不了知识不说,还会养成浮躁的心态。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的,学习从没有一蹴而就的奇迹,真正的成功,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所以,家长面对这种培训班,要保持清醒,千万别掉进坑里。



04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呢?


可以考量四个维度,用兴趣班助力孩子的成长。


不可否认的是,兴趣班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是孩子技能学习、探索自我、发现潜能的窗口,更是培养兴趣、激发创造力与热情的平台。


如果真的有需求给孩子报兴趣班,不妨考量四个维度,选好兴趣班,助力孩子的成长。


  • 1.量身定制,因材施教


年糕妈妈分享过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故事:


在年糕还小的时候,她给孩子报了戏曲和街舞。没想到年糕一点也不喜欢,还导致精神压力特别大。


她发现年糕喜欢运动,还挺有天赋的,于是转报他喜欢的足球、网球等体育活动,年糕学起来果然如鱼得水。


古语云:“因材施教”。


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为孩子做出最优的选择。


量身定制的兴趣班,才让每个孩子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 2.质胜于量,宜精不宜多


作家耶胡达·阿米亥在《人的一生》中写道:


人的一生没有足够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足够时间去容纳每一个欲望。


每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兴趣班不仅会让孩子疲于奔命,还可能因为分散注意力而无法深入学习和掌握某项技能。


在不影响休息和运动的前提下,精选一两个真正符合孩子兴趣和潜能的优质兴趣班,让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深度学习,这样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 3.灵活调整,适应变化


选择兴趣班不能all in ,也不是必须一条路走到黑。


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兴趣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移。


小时候对绘画充满热情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更倾向于探索科学奥秘。


曾经对舞蹈爱不释手的少年,或许在某个阶段会对编程产生浓厚兴趣。


父母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这些变化。


当孩子表现出对某个新领域的兴趣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引导孩子理性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兴趣班。


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进行适时的优化和升级,才能持续激发他们的潜能。


  • 4.放低期待,注重过程


在网络上看到有父母吐槽自己的孩子:


花近10万,学了几年的芭蕾舞,跳起来像广播体操;


花3500学街舞,来来回回就几个动作,把亲妈都气哭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