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PP门户
专注PPP领域的互联网平台、媒体、社群。服务政府、投资机构、项目承建商、法律、会计等机构与个人。提供学习、咨询、资金、资源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PP门户

【雄安PPP】雄安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 PPP模式将成主流

PPP门户  · 公众号  · PPP  · 2017-09-18 17:20

正文

 

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探索雄安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曹国厂、王敏、李亚红


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新华社记者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设立雄安新区有何背景和重大意义?新区选址为何定在这里?下一步如何规划建设?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


  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部署

  问:请介绍一下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答: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北京市人口已经达到2100多万,接近2020年2300万的人口调控目标,由此带来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大城市病,其深层次原因是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12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驱动和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个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是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二是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也可以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共同形成河北新的两翼。

  三是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雄安新区选址经过反复比较、周密科学论证

  问:雄安新区的选址是如何确定的?有哪些考量因素?

  答:解决大城市病难题,要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力、有序、有效地疏解出去,需要一个集中承载地。客观上,规划建设这个集中承载地既要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现有大城市的资源,又要交通便利,地理条件适中。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京津保腹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综合来看,该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现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可比较快地基本形成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半小时的通勤圈;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区域生态用水需求;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雄安新区的选址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比选、科学研究、专家严格论证后,最终确定了这个区域。


  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问: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考虑?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通知,明确了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先谋后动,加快组织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集聚全国优秀人才,吸纳国际人才,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指导河北省和有关方面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支持新区从创新载体、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探索新区管理新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

  根据新区建设需要,研究提出相关具体支持政策。同时,在专项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对新区相关交通、生态、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给予支持。

  统筹新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有序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发展。

  在规划上,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同时在建筑上要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元素,在建设过程当中要精雕细琢,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筑,留下千年传承。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发扬工匠精神,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工作。


标题:雄安新区投融资创新通途在哪里?PPP模式将成主流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刘武 ○编辑 邱江

雄安新区建设究竟有多大的融资需求?钱从哪里来?9月14日、9月15日先后在北京、河北保定召开的“2017金融街论坛”、“雄安新区投融资发展论坛(2017)”上,金融界官员、金融家、企业家纷纷就此展开讨论。无论是学术界、企业界,还是监管部门,都提到了“创新”这个关键词,均希望依靠创新来解决雄安新区建设的巨量融资需求。


政策创新激活金融活水

通过金融监管政策的创新助力雄安新区建设融资,是目前呼声相对较高的一种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所长黄群慧建议,在目前雄安新区建设的第一阶段,中央层面应该成立专职机构负责协调推进。

结合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雄安新区建设对金融的迫切需要,河北省金融办副主任彭景辉则建议,在金融政策创新、金融产品等层面开展试点,给予一些特殊政策的先行先试。

据悉,目前金融监管部门之间、京津冀三地之间、金融机构与三地政府之间、大型金融机构内部都已经建立了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层级协同推进机制,一些具体项目甚至已经落地见效。为了取得更多成效,京津冀三地官员建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天津银监局副局长王文刚呼吁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协同机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固有思想,发挥协同效果,激活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活水。”天津市金融局党委书记、局长聂伟迅建议国家金融管理和监管部门尽快出台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金融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主任周宏春则认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

一方面是巨大的融资需求,一方面又面临当地经济基础薄弱、金融发展水平低且环境风险敞口较大等多方面挑战,这就需要借助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表示:“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体现在具体的金融服务模式上。”

目前,金融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创新的服务模式,比如三地已在探索信贷、信托、基金等不同的发展模式,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曹妃甸投资基金等不同的基金品种。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华夏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也都有具体的服务落地。

在专家和企业家看来,促进雄安新区建设融资还有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可持续项目总监孙轶颋在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现有的投融资模式之后,提出了对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投融资的9条启示,其中排在第一条的就是“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据孙轶颋介绍,有一项权威访谈结果显示,90%的中国企业受访者将“政府强有力支持”作为绿色投资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其次才是资源稀缺或价格、能源安全、强劲的资本市场等。


业务创新丰富融资方式

在“2017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提出:“在雄安新区建设中,首先应该要探索开发出‘雄安贷’、‘雄安债’等产品,其次要稳妥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

霍学文认为,应进一步支持京津冀金融机构在京津冀区域内开展业务创新,尤其是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绿色债券、PPP、资产证券化等产品。

绿色已经成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主基调之一。周宏春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融资,包括开展绿色信贷和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业务。

PPP模式是最频繁被各界提及的融资方式。A股上市公司易华录未来所有数据湖项目就都将使用PPP模式进行投资建设。易华录总裁林拥军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公共产品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PPP将一直保持主流地位。

河北省城市建设投融资协会会长、河北省嘉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穆英林建议,在雄安新区先成立PPP工作办公室,由该办公室替代相应政府部门作为PPP实施机构,由雄安建设投资集团统筹有关资金,临时担负起财政部门职责来履行PPP项目涉及的相关工作。 

版权声明:本平台注明来源:“中国PPP门户网”、“湖北中财资信科技有限公司”等字样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中国PPP门户网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本平台转载于互联网的文章只为分享交流,本站将尽力查明、标注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请联系本平台,本平台将立即删除,联系电话:027-65382311。同时,本网站所有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欢迎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