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三重利空冲击,债市迎来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早盘长债利率高开于2.8%,8点短时回落至2.7%后再度反弹,9点半左右回升至2.8%并保持震荡直至11点半。午后长债利率再次宽幅爬升,最高上行至2.84%附近并保持震荡直至收盘。全天来看长债利率上行10.3bps至2.838%,为今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1年期国债活跃利率日内涨幅高达16bps,属于罕见的极端熊市行情。
本轮债市走熊在上周五已经可以预见,支持民营房企融资的“第二支箭”和防疫政策优化二十条举措出台引起了长债利率的大幅回调,而周末央行、银保监会出台16条“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相关举措,宽地产预期进一步发酵。然而周一市场的调整显然高于市场预期,宽地产和防疫优化在基本面和政策面打乱债市预期后,次日的万亿mlf到期又加深了资金面的看空情绪。在资金利率高波动收紧的背景下,央行并没有大规模放量omo进行对冲,使得市场对于mlf到期续作方式存在较强的悲观预期,短端利率调整幅度更甚。总体而言,本次熊市的基本驱动在于偏弱基本面对债市的支撑随着防疫优化政策的推出而崩坏,而宽地产和紧资金的预期实现了火上浇油。
周二,情绪修正,利率暂歇调整。
早盘长债利率延续交易前日悲观情绪,高开于2.85%附近。而后呈倒N字型在2.805%和2.835%之间宽幅调整,中午在2.82%附近企稳,午后缓慢稳步回落。全天来看较前日有所下行,回落幅度为2bps,10Y国债活跃利率回落至2.815%附近。
当日债市主要在交易前日极端情绪冷静后的补正,以及MLF缩量续作落地后的短期利空出尽,叠加10月经济数据的走弱。8点到10点间随着MLF续作决议公布长债利率快速宽幅调整,由于前日市场情绪已经达到冰点,因此部分符合预期的缩量MLF并没有提供过多的增量利空,反而实现了利空出尽后的利多。就10月偏弱基本面数据而言,考虑到基本面修复预期已在上周五以来全面修正,当日长债利率的走牛更多是由于前日过度悲观的修正而非偏弱基本面的利多。当日资金面延续收紧,短端利率延续向上调整,收益率曲线平坦化进一步加深。
周三,债基赎回潮触发债市二次调整,短端利率调整显著大于长端。
早盘长债利率小幅下行,9点半达到日内最低点2.795%,而后进入上行区间。下午1点50分后利率上行斜率加大,3点达到日内最高点2.85%,而后略有回落,4点后在2.83%附近震荡。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利率上行1.5bps至2.83%。当日短端调整幅度更甚,1Y国债活跃利率日内上行3bps,而1Y国开债活跃利率日内上行达到11bps以上。
周一债市全面走熊后,固收类基金以及理财产品面临较为严重的净值回撤,进而触发了本轮理财赎回潮。观察日内债市走势,国开债调整幅度大于国债,而短端利率调整幅度大于长端。国开债流动性好于国债,因此率先被抛售以应对日内的赎回;短久期品种为现金性理财产品青睐,因此在赎回潮中首当其冲,叠加资金面延续收紧,调整幅度超过长期限品种。另一方面,当日NCD利率宽幅上行,银行应对理财赎回而资金吃紧。总体而言,紧货币+情绪低点是当日调整的主要原因。
周四,资金面预期趋稳,长债利率宽幅走牛。
上午长债利率围绕2.825%震荡,中午11点10分左右正式进入了下行区间,而后保持了震荡下行的趋势直至收盘,全天下行幅度达到5bps,收于2.835%。
截至周四本周利率走势是一日上一日下,且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体现了市场情绪整体偏非理性。当日长债利率下行的驱动亦是情绪面的因素,市场聚焦前日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涉及呵护年末流动性的相关内容,对央行短期内采取措施平抑资金面波动存在较强预期。而当日央行延续投放超1700亿元以上的7天逆回购,资金利率明显回落,市场对于流动性收紧节奏边际放缓的预期更为笃定,叠加前几日利率调整幅度已经较高,多头信心回归,日内全面反攻。总体而言,近期债市驱动显著偏向于情绪面,但随着情绪消化以及政策和基本面的形势明朗化,预期终将会回归常态。
周五,债市预期依旧悲观,长债利率震荡上行。
早盘长债利率最低下行至2.785%,但很快进入了上行区间,9点半达到2.81%后短暂回落,并在2.8%的位置企稳。11点10分左右长债利率突然宽幅上行,12点半达到2.827%的阶段性高点,而后围绕2.8225%的点位窄幅震荡。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利率上行2.75bps至2.83%,而短端利率则有所下行,1Y国债活跃利率日内下行2bps。
当日债市消息面平静,长端利率上行显得缺乏逻辑。一方面资金利率下行为主,虽然7天利率早盘有部分波动,但日内加权平均值下行了14bps,并不至于对流动性市场信心产生压力;另一方面NCD利率部分期限存在上行,国有行1年期存单午后上行幅度较大,全天上了4bps。观察长债利率日内走势,除去早盘的上行外,11点空头突然发力,或是因为市场当下仍是盯住资金面的边际变化交易,尽管资金利率走松,但长期限存单利率的上行使得本身不稳定的市场预期再度修正,进而导致了当日的第二波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