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边走边读边吃
比特币,外汇,股市,澳元,美元,留学,移民, 阅读,书评,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边走边读边吃

川普关税超预期,全球股市大跌。

边走边读边吃  · 公众号  ·  · 2025-04-04 17: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5/4/4周五:

川普周三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对100多个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并向在场媒体展示他的关税列表。新增的对等关税从 10%至49%,税率和广度超出预期,震撼全球,引爆悲观情绪,全球股市普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开大合,向2024/9/6的低点看齐。


本文有五部分:

1. 川普 展示的是新税率,没包含旧税率,误导大众美国吃亏了。

2. 美国计算的中国对美国关税67%包括哪些部分呢?

3. 这个计算是否算多了?大模型Grok 3认为多算了,它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关税约48% 至52%。 (而美国现在对中国是54%,那么中国吃亏了)。

4. 所以外国对美国的关税计算是美国哪个部门搞的呢?

5. 还有哪些国家对美国的关税被美国高估? 高估别国的关税率,川普怎能加高美国关税呢?


(昨天发文时,配有多图说明,但审核未过。今天就改了一下,不配图了。)


1. 川普在发布会上 展示的是新税率,没包含旧税率,误导大众说美国吃亏了。

川普用各国对美国的关税与美国新增关税相比较。
→比如国家: 中国

→中间蓝白一栏:“Tariffs Charged to the U.S.A.” (外国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 包括货币操纵和贸易壁垒等因素): 中国对美国实际税率67%。

右边:“U.S.A. Discounted Reciprocal Tariffs” (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折扣”关税), 美国对中国新增关税34%。

→表面看中国还占了大便宜:中国收美国关税67%,美国只收中国34%。

其实,以上是误导,因为会上展示的是新增的关税,没有包含此前的旧关税。将新与旧相加,才是美国要收的总关税。

→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的总关税率是34% (新)十20% (旧)= 54%。



2. 美国计算的中国对美国关税67%包括哪些部分呢?

中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包括货币操纵和贸易壁垒)”为67%,在2025年的背景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分解:

  • 名义关税 :20%(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基于贸易战后的数据)。

  • 货币操纵 :6%(人民币在2025年低估6%的等效关税,基于最新市场数据和预测)。

  • 非关税壁垒 :41%(包括进口配额、技术标准、补贴等折算的等效关税,调整后计算得出)。

  • 总计 :20% + 6% + 41% = 67%。


3. 这个计算是否算多了?大模型Grok 3认为多算了,它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关税约48% 至52%。

它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确实,我们不应该假设表格中的67%是绝对正确的,强行让计算结果对应67%可能会忽略数据估算中的偏差或错误。表格中的67%可能是基于某些假设、模型或数据的综合估算,而这些估算本身可能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况。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对美国征收的关税(包括货币操纵和贸易壁垒)”,不以67%为目标,而是基于更合理的假设和最新数据进行独立计算,分析是否可能存在多估算的情况。


1. 重新评估各组成部分(不以67%为目标)

1.1 名义关税率(Average Tariff Rate)

  • 之前估算 :我之前估算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名义关税率为20%,这是基于中美贸易战后(2018-2020年)的数据。

  • 最新数据

    • 根据世界银行和WTO的数据,中国对所有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MFN最惠国待遇)在2023年约为 3.4% (World Bank Data)。

    • 然而,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了额外的报复性关税。例如:

      • 2018-2019年,中国对美国商品(如大豆、汽车、化工产品)加征了5%-25%的额外关税。

      •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2020年的报告,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在贸易战后上升至 20.7% (USTR 2020 Report on China)。

      • 2025年,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仍在持续,且特朗普上台后可能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但中国可能通过第一阶段贸易协议(2020年签署)略微降低了一些关税。根据2023年的一些分析(如PIIE的报告),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率可能略降至 15%-18%

  • 调整估算

    • 考虑到2025年的背景,我取一个更保守的估算: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名义关税率为 18% 。这反映了贸易战后的高关税,但也考虑了部分关税可能因谈判而小幅下调。


1.2 货币操纵的等效关税(Currency Manipulation)

  • 之前估算 :我之前基于2025年的最新数据,估算人民币低估6%,等效关税为6%。

  • 重新审视

    • 2025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2762(tradingeconomics.com数据),市场预测可能贬值至7.5-8(彭博社和高盛预测)。

    • TD Securities在2024年估算人民币低估11%,但我之前调整为6%,因为中国近年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太可能刻意大幅低估。

    • 然而,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加征10%-60%的关税(2024年12月彭博社报道),这可能促使中国允许人民币适度贬值以缓解出口压力。一些分析(如2024年11月X平台上的讨论)提到人民币可能被低估5%-10%。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3年的报告中提到,人民币汇率在2022-2023年基本符合基本面(即未明显低估),但2024-2025年的贬值压力可能导致小幅低估。

  • 调整估算

    • 综合IMF的评估和市场预测,我认为人民币在2025年的低估幅度可能在 4%-6% 之间,取中间值 5% 。这比之前的6%略低,反映了人民币汇率更接近市场化水平。

    • 因此,货币操纵的等效关税为 5%


1.3 非关税贸易壁垒(Non-Tariff Barriers, NTBs)

  • 之前估算 :我之前计算非关税壁垒的等效关税为41%,这是通过67% - 20%(名义关税)- 6%(货币操纵)得出的。

  • 重新评估

    • 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技术标准、国有企业补贴、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

    • 进口配额和限制 :中国对美国商品(如农产品、能源)仍有配额限制,但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中国增加对美采购,部分配额有所放宽。

    • 技术标准和认证 :中国对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仍然严格(如电子产品、医疗设备),这增加了美国企业的合规成本。

    • 国有企业补贴 :中国对某些行业(如新能源、钢铁)的补贴仍然存在,2024年欧盟和美国都对中国电动车补贴提出了反补贴调查。

    • 知识产权问题 :尽管中国近年来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如2020年修改专利法),但美国企业仍报告存在盗版和仿制问题。

    • 根据OECD的贸易限制指数(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中国的非关税壁垒在2023年对美国商品的等效关税可能在 15%-30% 之间。

    • 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导致中国进一步收紧非关税壁垒,但中国也希望吸引外资(2024年路透社报道提到中国放宽外资准入),因此非关税壁垒可能不会大幅增加。

  • 调整估算

    • 综合考虑,我估算中国的非关税壁垒等效关税为 25% 。这比之前的41%低,反映了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部分效果,以及中国吸引外资的努力。


1.4 综合计算(不以67%为目标)

  • 名义关税 :18%

  • 货币操纵 :5%

  • 非关税壁垒 :25%

  • 总计 :18% + 5% + 25% = 48%




2. 与表格中的67%对比:是否存在多估算?

  • 我们的独立计算结果为 48% ,而表格中显示为 67% ,相差 19个百分点

  • 这表明表格中的67%可能确实存在 多估算 的情况。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2.1 非关税壁垒的高估

  • 表格中的67%隐含非关税壁垒的等效关税为41%(67% - 20% - 6%),而我重新估算为25%。

  • 41%可能高估了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例如:

    • 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中国增加对美采购(如农产品、能源),这可能降低了部分进口配额的限制。

    • 中国近年来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2020年专利法修订),这可能减少了知识产权相关的隐性壁垒。

    • 2024年路透社报道提到,中国放宽了部分外资准入限制(如金融、汽车行业),这可能降低了技术壁垒的成本。

  • 如果非关税壁垒的等效关税更接近25%(而不是41%),则总关税率会显著降低。


2.2 货币操纵的估算偏差

  • 表格中可能假设人民币低估幅度更高(例如10%),而我基于2025年的数据调整为5%。

  • 如果表格假设人民币低估10%,则货币操纵的等效关税为10%,这会使总关税率增加5个百分点(从48%升至53%)。

  • 然而,IMF在2023年报告中认为人民币汇率基本符合基本面,2025年的低估幅度不太可能高达10%,因此5%更合理。


2.3 名义关税的估算差异

  • 表格可能假设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为20%-25%,而我调整为18%,因为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可能略微降低了部分关税。

  • 如果表格假设名义关税率为22%,则总关税率会增加4个百分点(从48%升至52%)。


2.4 其他可能的因素

  • 表格可能包含了其他隐性壁垒(如物流成本、腐败成本)或使用了不同的经济模型(如CGE模型),导致估算偏高。

  • 政治因素也可能影响估算:表格可能来自美国政府(如USTR),为了推动对等关税政策,可能有意高估中国的贸易壁垒以争取国内支持。



3. 调整后的合理估算

基于更合理的假设,我认为中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包括货币操纵和贸易壁垒)”更可能是 48%-52% ,而不是67%。具体分解如下:

  • 名义关税 :18%(考虑贸易战后关税略有下调)。

  • 货币操纵 :5%(人民币低估5%,基于2025年数据)。

  • 非关税壁垒 :25%(考虑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和外资准入放宽的影响)。

  • 总计 :48%。

如果假设名义关税为20%,货币操纵为6%,非关税壁垒为26%,则总计为 52% ,这仍然低于67%。



4. 美国对中国的对等关税(总关税率)

  • 表格中显示美国对中国的对等关税为54%(20%旧税 + 34%新税)。

  • 如果中国对美国的综合关税更接近48%-52%,那么美国的对等关税(54%)实际上略高于中国的综合壁垒,这可能反映了美国在贸易战中的强硬立场。



5. 结论

  • 表格中的67%很可能存在 多估算 的情况。基于2025年的最新数据和趋势,我估算中国对美国的综合关税更可能是 48%-52% ,而不是67%。

  • 多估算的原因可能包括:

    • 非关税壁垒的高估(41%可能高估了,25%-26%更合理)。

    • 货币操纵的过高假设(10%可能高估了,5%-6%更符合当前情况)。

    • 政治动机:表格可能来自美国政府,为推动对等关税政策而有意高估中国的贸易壁垒。

  • 调整后的估算(48%-52%)更符合2025年的实际情况,考虑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影响以及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调整。


4. 所以外国对美国的关税计算是美国哪个部门搞的呢?

外国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包括货币操纵和非关税壁垒的综合影响),也就是这张图中“对美国征收的关税(包括货币操纵和贸易壁垒)”这一列的计算,通常是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负责的。

为什么是USTR?

  • 职责分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是美国政府中专门负责国际贸易政策和谈判的机构。它不仅制定美国的贸易政策,还负责评估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具体依据 :USTR经常通过其发布的报告和调查来估算外国对美国的贸易壁垒。例如,USTR会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Section 301)调查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如知识产权盗窃、货币操纵等),并估算这些行为对美国商品的等效关税影响。

  • 模型计算 :USTR在计算外国对美国的综合关税时,往往会使用经济模型来简化复杂的贸易数据。例如,他们可能会通过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率(Trade-Weighted Average Tariff Rate)计算名义关税,再通过模型估算货币操纵和非关税壁垒的等效关税。这种方法在USTR的官方文件中有所体现,比如2025年4月2日发布的《对等关税计算》(Reciprocal Tariff Calculations)中提到,他们使用了一个模型来估算关税,涉及进口价格弹性、关税传递率等变量。

计算过程涉及其他部门吗?

  • 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 :商务部可能会提供贸易数据支持,比如通过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提供的进出口数据,用于计算贸易逆差和关税影响。

  • 美国财政部(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财政部负责评估货币操纵问题。例如,财政部会定期发布《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Semiannual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判断他国是否通过汇率操纵对美国商品造成隐性壁垒。

  • 跨部门合作 :USTR在计算综合关税时,通常会与商务部、财政部、国土安全部(DHS)等部门合作。例如,2025年2月13日的白宫备忘录《对等贸易和关税》(Reciprocal Trade and Tariffs)中提到,USTR需要与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调查非对等贸易安排。

具体到这张图

  • 这张图中的67%(中国对美国的综合关税)很可能是USTR通过其模型计算得出的。USTR会综合以下因素:

    • 名义关税 :基于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例如18%-20%)。

    • 货币操纵 :通过财政部的汇率分析估算人民币低估的等效关税(我之前估算为5%)。

    • 非关税壁垒 :通过USTR的调查和经济模型估算(我调整为25%)。

  • 最终结果(例如48%-52%)可能低于图中的67%,表明USTR的估算可能存在高估,可能是出于政治动机(如推动对等关税政策)或模型假设的偏差。

总结

外国对美国商品的综合关税计算主要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主导,涉及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协作。USTR通过经济模型和跨部门数据估算名义关税、货币操纵和非关税壁垒的综合影响。这张图中的数据(例如中国的67%)很可能是USTR计算的,但可能存在高估,实际值可能更接近48%-52%。


5. 还有哪些国家对美国的关税被高估?

Grok 3 答:

是的,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关税(包括货币操纵和非关税壁垒的综合影响)确实可能存在高估的情况,类似于我们之前分析中国对美关税(67%)时发现的潜在高估。以下我会从几个方面分析其他国家对美关税是否可能被高估,并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和最新的背景信息,探讨高估的原因和可能性。



1. 高估的可能性分析:方法论和政治动机

1.1 计算方法的不透明性

  • 表格中的“对美国征收的关税(包括货币操纵和贸易壁垒)”数据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计算,方法通常涉及经济模型(如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率、货币低估估算、非关税壁垒的等效关税)。然而,这些模型的假设和参数可能导致高估:

    • 货币操纵的估算 :USTR可能高估了某些国家的货币低估幅度。例如,对于越南(90%),USTR可能假设越南盾被低估了20%-30%,但如果实际低估幅度较低(如10%-15%),则等效关税会被高估。

    • 非关税壁垒的量化 :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进口配额)通常通过模型折算成等效关税,但这些模型可能过于保守或基于过时的假设。例如,USTR可能高估了某些国家的技术壁垒成本,尤其是在2025年许多国家(如欧盟)已经通过贸易谈判降低了部分壁垒的情况下。

  •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公布对等关税计划时,提到关税率是基于贸易逆差和出口额的简单公式(贸易逆差除以出口额,再减半),但并未详细解释货币操纵和非关税壁垒的具体计算方法。这种不透明性可能导致高估。


1.2 政治动机

  • USTR的计算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通过对等关税缩小1.2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并保护美国制造业(白宫2025年4月2日发布的《对等贸易和关税》备忘录)。为了争取国内支持,USTR可能倾向于高估外国对美国的贸易壁垒,以证明美国加征关税的合理性。

  • 例如,特朗普在2025年4月2日的讲话中称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对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并将此描述为“经济掠夺”。这种措辞可能促使USTR在计算中放大外国关税的影响。


1.3 数据滞后和假设偏差

  • USTR的估算可能基于过时的数据或假设。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可能未完全反映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中协议)或2025年其他双边谈判(如美欧贸易谈判)带来的关税和壁垒降低。

  • 此外,USTR可能未充分考虑某些国家(如越南、印度)近年来为吸引外资而减少的非关税壁垒。例如,越南在2024年放宽了部分外资准入限制(路透社2024年报道),这可能降低其实际贸易壁垒,但USTR的计算可能未及时更新。



2. 具体国家分析:是否存在高估

让我们从表格中挑选几个国家,分析其对美关税是否可能被高估,并重新估算更合理的综合关税率。


2.1 越南(90%)

  • 表格数据 :越南对美国征收的综合关税为90%,美国对越南的对等关税为58%(46%旧税 + 12%新税)。

  • 重新估算

    • 名义关税 :越南对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MFN)约为9.6%(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但由于越南对美国商品可能加征额外关税(如反制特朗普2018年钢铝关税),假设加权平均名义关税率为15%。

    • 货币操纵 :越南盾近年来被美国财政部指控低估(2021年被列入汇率操纵观察名单)。2025年,越南盾可能仍被低估,但幅度可能较小(假设10%,低于2010年代的20%-30%),等效关税为10%。

    • 非关税壁垒 :越南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进口许可)可能较高,但近年来越南为加入CPTPP和吸引外资(如2024年对美出口增长)降低了部分壁垒。假设等效关税为30%(低于USTR可能估算的65%)。

    • 总计 :15%(名义关税)+ 10%(货币操纵)+ 30%(非关税壁垒)= 55%

  • 结论 :越南的90%可能被高估,实际综合关税更可能在55%左右,高估了35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USTR高估了非关税壁垒(65%过高)和货币低估幅度。


2.2 欧盟(39%)

  • 表格数据 :欧盟对美国征收的综合关税为39%,美国对欧盟的对等关税为39%(20%旧税 + 19%新税)。

  • 重新估算

    • 名义关税 :欧盟对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MFN)约为4.2%(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对美国商品可能略高(因2025年美欧贸易摩擦),假设为6%。

    • 货币操纵 :欧元是自由浮动货币,2025年未被指控低估(IMF 2023年报告)。假设货币操纵影响为0%。

    • 非关税壁垒 :欧盟的非关税壁垒(如食品安全标准、技术认证)较高,但2025年美欧谈判可能降低部分壁垒(如2025年3月13日NPR报道,欧盟对美钢铝关税采取报复但未全面升级)。假设等效关税为25%(低于USTR可能估算的33%)。

    • 总计 :6%(名义关税)+ 0%(货币操纵)+ 25%(非关税壁垒)= 31%

  • 结论 :欧盟的39%可能被高估,实际综合关税更可能在31%左右,高估了8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USTR高估了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未考虑美欧谈判的进展。


2.3 印度(52%)

  • 表格数据 :印度对美国征收的综合关税为52%,美国对印度的对等关税为36%(26%旧税 + 10%新税)。

  • 重新估算

    • 名义关税 :印度对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MFN)约为13.8%(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对美国商品可能更高(因2025年美印贸易摩擦,如NPR 2025年3月13日报道,印度未获关税豁免),假设为20%。

    • 货币操纵 :印度卢比在2025年可能被低估(因美元走强),但幅度较小(假设5%,低于2010年代的10%-15%),等效关税为5%。

    • 非关税壁垒 :印度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农业保护)较高,但2025年印度为吸引外资(如NPR 2025年3月13日报道,印度降低部分关税以示好)可能减少壁垒。假设等效关税为20%(低于USTR可能估算的27%)。

    • 总计 :20%(名义关税)+ 5%(货币操纵)+ 20%(非关税壁垒)= 45%

  • 结论 :印度的52%可能被高估,实际综合关税更可能在45%左右,高估了7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USTR高估了非关税壁垒和货币低估幅度。


2.4 柬埔寨(97%)

  • 表格数据 :柬埔寨对美国征收的综合关税为97%,美国对柬埔寨的对等关税为38%(24%旧税 + 14%新税)。

  • 重新估算

    • 名义关税 :柬埔寨对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MFN)约为11.5%(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对美国商品可能略高,假设为15%。

    • 货币操纵 :柬埔寨瑞尔可能被低估(因经济依赖出口),但幅度较小(假设8%),等效关税为8%。

    • 非关税壁垒 :柬埔寨的非关税壁垒(如服装出口配额、技术标准)较高,但2025年柬埔寨依赖对美出口(NYT 2025年4月2日报道,柬埔寨称“只想生存”),可能降低部分壁垒。假设等效关税为35%(低于USTR可能估算的74%)。

    • 总计 :15%(名义关税)+ 8%(货币操纵)+ 35%(非关税壁垒)= 58%

  • 结论 :柬埔寨的97%可能被高估,实际综合关税更可能在58%左右,高估了39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USTR大幅高估了非关税壁垒(74%过高),未考虑柬埔寨对美出口依赖导致的壁垒降低。



3. 高估的普遍原因

  • 非关税壁垒的高估 :USTR可能系统性地高估了非关税壁垒的等效关税。例如,越南(65%)、柬埔寨(74%)的非关税壁垒估算过高,未考虑这些国家为吸引外资和维持对美出口而降低壁垒的努力。

  • 货币操纵的假设偏差 :USTR可能高估了某些国家的货币低估幅度(如越南、柬埔寨),而忽略了2025年全球汇率市场化的趋势(如IMF 2023年报告,多数货币已接近基本面)。

  • 政治动机 :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缩小贸易逆差(白宫2025年4月2日声明),USTR可能有意高估外国关税以支持对等关税政策。例如,特朗普在2025年4月2日称其他国家为“最恶劣的违规者”,这种措辞可能促使USTR放大估算。

  • 忽略动态变化 :USTR的计算可能未及时反映2025年的贸易政策变化,如美欧谈判(NPR 2025年3月13日报道)、印度降低部分关税(NPR 2025年3月13日报道)等。



4. X平台上的相关讨论

  • X平台上的一些用户也提到外国对美关税的计算可能被高估。一位用户(2025年4月3日)指出,“所谓对等关税事实上确实不能直接使用其他国家的官方关税数字,因为其他国家为了往美国卖东西同时阻止美国商品的花招非常繁多”,并提到增值税出口退税等隐性壁垒可能被USTR高估。这种观点支持了高估的可能性,但X平台的信息仅反映用户意见,需谨慎对待。



5. 结论

  • 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关税确实可能存在高估的情况,类似于中国(67%可能高估,实为48%-52%)。具体分析显示:

    • 越南(90%可能高估,实为55%)。

    • 欧盟(39%可能高估,实为31%)。

    • 印度(52%可能高估,实为45%)。

    • 柬埔寨(97%可能高估,实为58%)。

  • 高估的原因包括非关税壁垒和货币操纵的估算偏差、政治动机、以及未及时反映2025年的贸易政策变化。

  • 这些高估可能导致美国对等关税(表格第二列)的设置高于实际需要的水平,从而加剧贸易摩擦(如2025年4月3日路透社报道,中国和欧盟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




本文作者为澳洲认证外汇交易顾问,股价预测及技术分析专家。欢迎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