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马讯 10月26日 今日,i黑马独家获悉,联合办公空间Mad Space宣布破产倒闭,全部入驻创业者已经搬离。而这个创业空间的运营时间前后不到一年。
北京铭基国际创意园内,Mad Space仍然处在断电状态,内部昏暗,几个创业者正在打包物品,准备搬离,丢弃的办公物品和打翻的盆栽弄得满地狼藉,吧台还有没来得及下架的进口啤酒。
当天上午,现场一位Mad Space的工作人员对i黑马表示,Mad Space与物业方就租金问题未能达成共识,物业方要求上涨9%的租金。这意味着“5年时间需要亏损2000万元”,上述工作人员说。最终,物业以断电的方式迫使Mad Space搬离。
而Mad Space在内部发布的致歉信上透露,他们“经历了长达两月的与园区物业方沟通及其他空间合作方爽约迟迟未能介入后”,决定破产清算。
陆曼(化名)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她很早就发现了端倪。她所在的公司搬入Mad Space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经历了7次停电事故,九月份停了4次,十月份停了3次,最近一次停电发生在周五下午。她还专门找到园区物业,Mad Space要搬离,她是从物业口中得知的消息。“整个公司军心不定,都不想来上班。”她抱怨,运营方和物业这一段时间的矛盾已经影响了她们公司的正常运转。
Mad Space在今年3月份开始试运营,距今只有半年多时间。一位知情人士分析,Mad Space最终倒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商业模式没有走通。联合办公空间的收入来自创业者的租金,但入驻率低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据上述工作人员透露,Mad Space的入驻率最高峰时为60%,不过现场的创业者则表示,Mad Space入驻的团队不超过20个。
过低的入驻率直接影响到收入。这里的办公空间都是按工位出租,一个开放的工位每月700元,但也有隔间内的工位每月是1071元。Mad Space两层的办公面积达到2800平米,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为5.5元。据此计算,Mad Space每个月光房租方面的支出达到了40万元。“现在(孵化器)没有盈利的都在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二是运营管理不善。根据其工商信息显示,Mad Space的运营方是北京迈德思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股东包括北京房加家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营天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扭转局面,Mad Space甚至在暑假期间,把公共空间设为了艺考生的培训场所。陆曼则抱怨,Mad Space内的甲醛味太重,有同事出现恶心现象,而办公区内部也比较昏暗,没有提供太多的服务,更多人只是把这里当成办公的场所。其中一位创业者在回想联合办公空间提供了哪些服务时,他想到的是“饮用水是免费的”。
三是行业竞争激烈。Mad Space的不远处是中国传媒大学,所以入住Mad Space空间的创业者也大多是文化传媒行业相关。不过,Mad Space的附近能看到多家创业咖啡馆和创业服务机构,除了楼下的一家创业咖啡馆,马路对面是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规模庞大;不远处还有高碑店创意文化中心和洪泰创新空间等多家创业服务机构。
入住Mad Space的创业者张永忠透露,他来了一个多月时间,“创业者就这么多”,而他发现包括联合办公、创客空间等在内的各种创业孵化器在遍地开花。他住在太阳宫附近,每天到东五环外,路上单程花费的时间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他之所以愿意付出时间成本看中这里,主要也是因为价格便宜,他每月的租金只有700元。相比于望京SOHO,这里的租金还算便宜。望京SOHO的开放工位租金是560元一周,封闭工位要720元一周,创业者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每月至少2200元的租金。
这并不是首家倒闭的孵化器(此处的“创业孵化器”包括创业咖啡馆、联合办公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今年2月,深圳地库咖啡馆关门歇业。这家孵化器仅成立4个月,烧了100万,最高峰时仅有10个团队入驻,入驻率远低于预期的20个团队。同年4月,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创业孵化器“孔雀机构”关门倒闭,而孔雀机构倒闭之后,很多创业者的押金至今都没有全额退还。(详见创业家报道《孔雀之死:一个孵化器倒闭样本》)
今年初,i黑马曾专门做过一个孵化器困境调查(详见i黑马报道《孵化器困境调查:骗补贴者横行 微商滥竽充数》),根据实地走访soho 3Q、洪泰空间等多家创业孵化器后发现,它们普遍面临入驻率过低、盈利模式有限等难题。
“所有北京的孵化器加一块儿,入驻率能达到30%就不错了。”洪泰洪泰智能硬件孵化器负责人曾对i黑马表示,孵化器比创业者多的现象越来越趋向现实。根据他的统计观察,北京正常运行的孵化器达400多家,工商注册里含孵化器业务的企业接近万家,海淀区和朝阳区是主阵地。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的数据则超过了千家。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今年1月透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近3000家,面积超过8000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众创空间2300多家。而深圳一地,孵化器总面积就超过460万平方米。
随着孵化器的遍地开花,“创业者不够用”的窘境愈发突出。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模式,或者直接入股免费入住,或者通过FA对接融资,或者通过财务、法务、招聘、会议等创业服务挣钱,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企业走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这些都是孵化器的基础和标配,但创业团队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很小。”科技寺一工作人员对i黑马透露。这些理论上行得通的逻辑,实际上却远达不到商业模式的范畴。
*本文系i黑马原创,作者周路平。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格式,未经授权,转载必究。推荐关注i黑马微信公号(ID:iheima)。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文字阅读)
阿里PK腾讯:谁将是日后万亿文娱产业老大?
扎克伯格是怎么做活Facebook的?要成功,有这三个词就够了!
加入他们的实验室
和导师开启一次创业实验学习探索之旅,
请戳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