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晚安”,每天22:00送你一张晚安卡
毕业这些年,每次回家或返校,我都很有感触。
刚毕业那会儿,无论混没混到学生会主席或部门部长,到头来大家找的工作都差不多,聊还能聊到一块儿去。
但是
过了几年,
差距就拉大了
,
薪酬、认知都不在一个水平了。
就像一场赛车比赛,刚上场的时候,大家速度差别不大,但有人是在用 5 档飚车,有人用1 档慢慢前行,还有的人在开倒车……
那些混得好的,很多是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不是说天上掉馅饼正好砸到他们头上,而是说他们做对了一件事情,并且一直在做——
毕业后从未放弃学习
。
不是说毕业后考研考博一路名校才叫没放弃学习,对职场来说,学习不是修几门课就能达成。
知名浙商、台湾半导体业界企业家张忠谋彼时已至古稀之年,他谈到自身经历时,说到24岁是他人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一年,他已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却在博士资格考试失败。从那时起,他结束了学术之路,从此把重心转向企业经营。
他立志
不再为考试、学位而读书,要为志趣和工作而学习
。
这一转念,让后来的他比24岁以前
更加用功
。
张忠谋说:“24岁是我
有范围、有纪律、系统性终身学习的开始。
”他提到自己现在99%的知识,都是24岁之后学来的。
这不仅是成功者的经验传承,也在说明终身学习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为什么终身学习这么重要?
有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
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
。
现在看还是新知的东西,也许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永远成为过去了。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现在来看多数已经陈旧得发霉了。不仅是知识,包括现在很多流行的观念和策略也都在迭代。
可见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你停止学习,就像水在涨而你就站在那里,学不会游泳就被淹死了。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
进入职场后,不会学习往往体现在这两类人身上:还没有摆脱“学生思维”的职场新人,以及没有学习意识的职场老人。
很多职场新人其实也懂要学习的道理,也很努力,但因为还
没有摆脱学生心态
,以至于成长缓慢。他们多半有这样的表现:开会不敢发言,干活等待指导,成长等待老板教。
这是还在沿用学生时代的心态——等着别人划重点。习惯了学校里手把手教,老师不翻页,也不会想着自学一点点。所以毕业了上班了,还觉得应该如此,自己没成长就怪公司怪领导。
怎么不想想,
人家凭什么要把自己几年的心得体会教给你呢
?公司找你来是要一起工作出成果的,又不是办教育。付你工资还要负责手把手教你,想得实在太美。
还有一类职场老人,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甚至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他不一定能觉察到,年过三十,开始走下坡路的不只有健康,还有头脑和知识储备。
失去了学习意识的他们,慢慢地感觉到力不从心,难以完成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也很难跟新来的年轻同事打成一片;对许多新兴事物,比如新出的APP或软件一无所知;也缺乏有创意的提议和看法。
那么,职场人如何成为学习上的强者?
策略一:
主动,主动,主动
还没有摆脱学生心态的员工,极需要在这一点下功夫。
毕业了,进入职场了,没有卷子让你写,没有必考题型,老板不教,你就自己去找人问、去找学习资料学,不做伸手党。
以及,在
主动学习
这一块儿,千万别自我设限。别觉得你从事的是网页设计,就可以不用懂销售,你还别说,有销售理念的设计师更懂怎么在视觉上突出网页的亮点。
策略二
:培养你的观察力
魔鬼都藏在细节里,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职场上格外重要。
在学校,有老师给你划重点,考试也都在固定的框架中,成绩难以体现观察力的好坏。而一旦出了象牙塔,变数多了,许多策略和解决方法没有标准答案,这时拥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往往能提出一个合适且周全的规划。
观察力和学习有什么关系?金克木先生是“深度学习”领域的行家里手,他曾写道:“我读书经验只有三个字:少、懒、忘。”然后他笔锋一转,又说:
“现在比以前还多了一点,却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就是
读书中无字的地方比有字的地方还多些。
”
金克木先生在读书的时候,会就着连字带空白一起读,仿佛每页上都藏了不少话,不在字里而在空白里。
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就可归为“深度学习”的方法了。不仅如此,这种读空白的方法,金克木不仅用于读书,而且用来读人、读物,所谓“三读”。这样一来,世间就无一处不是学问了。
于无字之处
读书、读人、读物
,其实就是
培养一个具备观察力的有心人
。
策略三:
别瞎学,先学现阶段急着用的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作者Spencer Johnson说过:“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在漫无目的的忙碌中成功。
”
学习也是这样。多学知识当然是好事,但一定不能忘了学这些是要干嘛,这才是最根本的。
作为刚入职的萌新,去创业讲座听CEO讲战略讲市场,都不如把目前工作在用的手艺练好来得实在。你在做运营,就看运营方面的书;在写文案,就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在做设计,上设计方面的课就比听什么创业经靠谱。
你在做哪方面的工作,正在被什么问题困扰,就学哪方面的技能,读哪方面的书。你甚至可以直接找“在行”的行家聊,直奔你的问题讨教。
所以学之前,先问一下自己:
我学这个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不管你是哪所名校毕业的,所谓“名校光环”都会被踏入职场的前三年冲淡。
会学习的人与不会学习的人,他们的未来截然不同
。
我只希望,
当“未来”到来时,自己还没有被甩得太远。
文 | 鱼子酱,橙子学院4075号会员,正在践行“Keep growing,fuck everything else”。
橙子想说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最终的胜者
并不是那些最开始跑的最快的
而是那些一直在跑的
点击
“阅读原文”
开启自己的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