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是苏州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如何在庞大的产业规模之下,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系列报道《新苏州制造》,一起去有着“衣被天下”美誉的盛泽,看看苏州的纺织人做了哪些努力?
王山水是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公司里主要负责生产、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
一般人认为化纤产品和纺织产品主要用于衣服、家装领域比较多,王山水告诉我们,
其实在汽车里面,也有许多化纤产品,比方说装饰布、 安全气囊、 安全带,甚至车轮里的帘子线也是属于化纤产品。
化纤主要有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六大类。其中涤纶因成本较低,应用广泛,产量居于首位。
王山水解释说,
涤纶丝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是因为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科技投入方面在不断地完善
,过去普通涤纶产品存在的手感不好、吸水性不好、静电大这些弱势,现在通过技术改造后都得到了解决。涤纶丝本来没有弹性,现在做完以后具有了弹性,还有一些高密防水的涤纶材料,即使下雨,水也不会沾在上面,而且透气性很好。
不仅如此,现在还可以通过改变纤维截面的形状和结构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8字”中空型的纤维做出来的产品,保暖性和悬垂性就非常好;三角形的纤维可以生产仿真丝面料,光泽度非常高 ,而元宝型的纤维则可以仿羊毛。
随着工艺发展,涤纶丝应用已拓展到汽车、港口、工程等领域,甚至替代金属等材料。
高性能工业丝也成为化纤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王山水给我们介绍了一款工业丝产品,
一束丝里面有好几百根细丝,7克重的工业丝竟然有10公里长,如此细的纱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在机器上高速连续运转24个小时,不能断纱。
这个对设备、工艺、操作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
3年前,恒力与国际知名设备供应商合作研发“20万吨高性能工业丝”自动化设备。其中最大一项挑战是将8头出丝改为12头出丝。
王山水回忆,当时大的技术难题大概有四五十项,最长的一次实验中,一个步骤做了1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一个数据。有时候感觉没有头绪了,就回到原点重头再来,永不放弃。
20多人的研发团队,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攻克了40多项技术难题。
近日,恒力“20万吨高性能工业丝”车间开始试运行。
王山水表示,要想跟别人不一样,就要有自己的东西。
恒力这么多年既要做大,又要做强,就是要求每个项目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就是企业领先的要素。
如今纺织产业的应用已经不仅局限于常见的服装、家纺等产品,它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在军工、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苏州现在有3500家纺织企业,2个世界500强纺织企业以及吴江、常熟2个千亿级的基地,每年的纤维产量占到了全国的八分之一。
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在当下产生国际化的新优势,这不仅仅需要我们对于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更需要我们把握当下行业最新的动向,对标国际,在高性能纤维材料等方面有更多的技术创新。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苏州纺织人的努力下,纺织产业的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