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国际顶尖名校访学?现在机会就来了!
前段时间,我分享过
项飙老师
所在的普朗克研究所招募访问学者的消息,结果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私信:“还有没有其他访学机会?”“有没有带奖学金的访学项目?”的确,访学机会是很过国内学生老师非常需要的经历,而且带奖学金的访学项目更是难得一遇!
我之前也分享过一些访学机会和研究计划写作技巧,并见证了一些同学成功拿到访学机会——
从哈佛到牛津,再到项老师所在的普朗克研究所。
相信只要努力尝试,机会总会属于那些准备好的人!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剑桥大学最近启动了一个带奖学金的访学项目,面向“全球南方”(包括中国)的学者开放。
这也意味着,你的竞争对象将不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学者,而是来自阿根廷、印度、非洲等地区的学者。相对而言,竞争压力会小很多!
还是老规矩!接下来,我会先介绍这个项目的
基本信息
,然后分享一些实用的
申请建议
。
访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好研究计划!
不管是研究选题、综述、理论对话等都有很多策略和技巧。大缸学苑/宇凡老师在下月开讲的《寒假论文写作和发表训练营》会系统讲授,也会涉及使用AI工具协助论文写作。这个训练营,还会带你拆解优秀论文、快速仿写出自己的论文。
>> 想写出让导师和审稿人心动的论文?
点击了解👇
项目简介
2026年,CRASSH将与
科学历史哲学系
合作。现诚邀与“
科学、政治与正义
”主题相关的研究申请。本次征集涵盖研究科学、医学和技术知识生产的伦理、政治和历史,及科学如何被不同群体用于追求正义的多种方式。
研究方向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科学和医学专家及活动家参与反殖民、反种族主义、气候与环境正义、裁军、性别平等、原住民权利、生育权利、遗产与祖先的归还,或科学与医学素养的项目。
此外,也欢迎聚焦科学与工程在预防犯罪、执法、起诉和战争中的伦理和历史问题的提案,以及探讨科学专家的道德责任、客观性、中立性及社会参与科学中的价值判断的研究。
访问学者奖学金将安排在2026年的
1月中旬至3月中旬的学期。
申请条件
申请材料与遴选流程
申请材料:
申请问题:
-
申请动机
:
为什么申请此访问学者项目?在CRASSH和剑桥大学度过一个学期会给你带来什么益处?(最多500字)
-
研究计划
:
请简述当前研究项目,并说明计划在访问学者期间开展的部分。(最多1000字)
-
活动设计
:
访问学者需在驻剑桥期间共同设计一场相关主题的活动,请提出主题和形式的建议。(最多400字)
遴选流程:
费用
CRASSH将提供以下支持:
-
往返经济舱机票费用(符合大学旅行政策)。
-
Wolfson学院单人套间住宿(CRASSH承担费用),并免除学者会籍费用。
-
每周140英镑的生活补助,用于支持食品和本地交通。
-
签证费用(如需)。
-
CRASSH办公桌、电脑使用权,以及剑桥大学图书馆及其他馆藏资源的访问权限。
-
三个月的线下访问学者计划结束后,还将提供为期九个月的数字访问学者计划,继续提供大学在线活动和资源的使用权限。
需自费部分:
-
旅行保险。
-
如携家属同行,需承担额外住宿及生活费用。
其他注意事项
-
访问学者需全程驻剑桥(约八周),但最多可提前安排一周外出。因非学术原因在英国境外逗留期间,无法领取生活补助。
-
学者需参加CRASSH的研究实践研讨会,并在主题活动中展示个人研究成果。
-
成功申请者需至少提前五个月确认旅行日期,四个月前申请签证(如需)。
-
学者需承担部分日常生活费用,假设其工资能够覆盖主要开销。
申请建议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
是不是只有世界名校背景的人才有机会申请成功?
当然不需要!
实际上,这个
奖学金的往期访问学者中,有来自加尔各答语言研究与研究学院、尼日利亚奥耶-埃基蒂联邦大学,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学者。
你可能从未听说过这些学校,我也没听过!
但
这并不妨碍他们申上这个项目
。
目前,该奖学金尚未有东亚裔学者成功入选,这也意味着剑桥也在期待谁可能
会成
为首
批东亚裔
获选者
。
那么,
什么样的选题更容易有可能申上奖学金?
访问学者奖学金和大多的项目制奖学金类似:
-
宽口径
看院系中心的匹配度;
-
中口径
看项目方向的匹配度
;
-
窄口径
看演讲匹配度。
从窄口径来看,
作为访问学者,你通常需要承担一项义务——为院系办一场seminar或讲座。想象一下:你的研究主题是否能让人家感兴趣?会不会有学生和老师愿意来参加?
这是最直观的方式帮你思考选题
匹配度的问题。
从中口径来看
,这个项目是和剑桥的的科学史和哲学系联合资助。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CRASSH)
之前也和神学院等联合资助过。毕竟,这个CRASSH是跨学科中心,一起出钱一起办事一起写到年终报告里,这在哪里都一样。我们爱丁堡大学很多跨院系的研究中心和各院系之间也常常这么干。所以,就要结合剑桥科史哲系的联合资助的方向:科学、政治和正义。对不熟悉“科史哲”的朋友来说,
可以简单理解为:
“通过科学研究历史,通过历史研究哲学”
。
该系的Hasok Chang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哲学家,但他做的
化学革命史
还比较传统。这个
项目的方向要求更倾向于前沿领域,例如“良序科学”
(good science)
。
以前的科学哲学/历史研究,只关注科学的规律和发展,不太关注科学与政治关系、科学作为政策等维度。如今
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已从单纯的科学发展规律,转向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策的交互关系。例如,Philip Kitcher等学者的研究特别关注科学与民主社会的关联,这也正是CRASSH中心的主要方向。剑桥的科史哲系最近也拿了很多这方面的项目,研究人工智能伦理等科学与社会关系议题
。
从宽口径来看
,剑桥
CRASSH中心
特别关注全球南方议题。这
是因为他们关注全球知识视角,尤其像全球南方、土著群体等。我们国内对这方面都不是很熟悉,因为喜欢谈”东升西降“,不太关注全球南方或被殖民的角度。
如果你能从全球南方视角提出与科学、知识相关的不正义问题,必然会大大
提升选题的匹配度
。
划重点!
你要思考的不是“正义”,而是“不正义”问题——
回答好上面的问题,你就明白这个访问学者的选题方向:不管是生态、人工智能、气候还是性别等研究主题,都可以从这个思路入手。生态与性别是不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不是一种科学?是不是通过价值中立/西方科学之名在影响着我们?
关于这个主题,我之前在《清华社会学评论》中发表过相关文章,探讨近年备受关注的
“知识的不正义”
(epistemic injustice)
问题。如果你读过CRASSH的研究员编写的
The Global Epistemics Book Series
,你会发现这些内容与本项目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原住民和土著权利研究中,这种“知识的不正义”表现的更加突出。例如,土著群体对于土地、人与动物关系的独特看法,与国家主导的资源开发和勘测技术之间的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热点之一——
我这两年参加很多政治理论的workshops,有大量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那么,你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可以借鉴类似的视角呢?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最后,如果你觉得看这些英文会有困难,想最快了解和这个研究中心相近的华人学者研究成果,那可以看我的母校:台湾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该系的主打方向就是“全球南方的社会学”。
例如,台湾原住民研究、马来西亚“清真科学”的实践,以及基因科学与民族认同的交叉研究,都是
非常符合剑桥大学这个研究中心的方向,可以参考借鉴。
>> 想写出让导师和审稿人一眼心动的论文?点击了解👇
* 从选题到成稿、发表,助你一口气通关论文写作和发表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