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文,北漂图书编辑,一个红迷。
所谓“壁花”,常指聚会上那些因害羞或缺乏社交经验而受人冷落的人。这些人常常内敛而温和,不会在一分钟内就能与陌生人打得火热,或者在冷场时找到合适的话题。他们不会在吃火锅时热情地招呼大家吃肉加菜,在KTV时也可能因怯自己的歌声而躲在角落玩手机,他人敬酒时,他们慌慌张张地站起来也不知说什么好。参加聚会的人形形色色,在闲谈寒暄与酒杯相撞的热闹之外,独留一小片落寞与尴尬的安静空间笼罩着这群壁花。他们也想努力勇敢一点,和众人谈天、玩笑,融入到群体之中,渴望着有人可以关注自己,毕竟,这世上没有人愿意被遗忘。
曾经,我也是这样的人。
所以,读到《红楼梦》中的宝钗时,我觉得好像更有共情一些了。我常常觉得,若是能在聚会上遇到如同宝钗一般的人,定然会觉得春风拂面,舒畅自在。夜拟菊花诗那一回,宝钗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这一句便可谓是宝钗的聚会观。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如何组织聚会、参与聚会,亦是一门学问。宝钗无论是作为东道主还是参与者,都会时刻关注着参与者的感受,而不只是贪图自己的玩乐。这一点在书中,其实皆有笔墨。
大观园的聚会,即是他们的大小宴席,以及他们的娱乐项目,正如我们朋友相聚时有唱歌、桌游,他们也有吟诗作对,行令占花。虽说相较于我们更雅致,但到底也是朋友之间的寻常聚会,亦如你我一般。菊花诗社那两回,虽是湘云作东,但却是宝钗谋划出力。为了让参与者觉得诗题新鲜而又不至于为难,便有了十二个菊花诗题,并说:“他们看了,谁作那一个就作那一个。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一首不成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在宝钗看来,作诗本是大家取乐的,并非要争个高下或以此炫耀诗才。
这一回黛玉却连中三元。我曾疑惑,宝钗曾在海棠诗社拔得头筹,怎么这一次却排在了探春、湘云之后?若不是宝玉落第,只怕就是宝钗的三首诗垫底了。细细考量,这也是宝钗的体谅。这些菊花诗题,本就是她想出来的,若她有心,大可花一晚上的时间去构思写作,可这不就不公平了么?出题者怎么又成了做题者?于是宝钗主动避嫌,这三首诗便随手草就,只愿那些诗才敏捷或稍逊的人都能在聚会中得到乐趣。李纨评价黛玉的诗时曾说:“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先赞许的便是诗题,因宝钗的诗题,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黛玉的诗才。更巧妙的是,书中明写黛玉勾的两首《问菊》和《菊梦》,恰恰就是宝钗在前一晚亲自先拟的两个诗题,展现了宝钗黛玉之间某种隐秘的灵犀。
不过曹雪芹显然不想让大家遗忘了宝钗的诗才,在紧随其后宝黛钗三人的螃蟹诗中,宝钗的螃蟹诗写得不禁让人叫绝,说是螃蟹绝唱。这一隐一显,不仅显示出宝钗才华横溢,也写出她从未恃才傲物。宝钗并不想在聚会上独自大放光彩,而是以一种更为谦卑的姿态去亲近他人,也不至于冒犯。比如写海棠诗时她说:“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写螃蟹诗时说:“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反观黛玉写诗是“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颇有李白式的狂傲与不拘。不过这亦是两人习性使然,并无优劣之判。
第五十回芦雪广联诗是最能体现宝钗的聚会观的,这一回湘云因才思敏捷,兴致大发,一人大战宝钗、黛玉、宝琴,联完诗李纨说要咏梅,湘云便争着先作一首。此刻的场面虽然充满其乐融融,但李纹、李绮、邢岫烟三人却是才来,对众人多不熟悉,亦不敢强出风头,而湘云就像是KTV里的麦霸,其余人只能默默听着她独唱。不过,这也是湘云豪放本性,忽略了他人,并未做他想。这种状况被宝钗注意到了,于是她断然不让湘云再作了,还说“你都抢了去,别人都闲着,也没趣”。宝玉因不会联诗,落地受罚,去栊翠庵里求一支红梅。宝钗想到宝玉并未在方才的游戏中尽兴,于是说:“回来还罚宝玉,他说不会联句,如今就叫他自己作去。”并让李纹、李绮、邢岫烟三人都作:“方才邢李三位屈才,且又是客。琴儿和颦儿云儿三个人也抢了许多,我们一概都别作,只让他三个作才是。”宝钗的心细之处在于,她很能关注到每个人的感受,并能亲切地让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并不想冷落任何人。试想若是你也处于李纹等人的心境,受到宝钗如此呵护,不就很快融入到姊妹当中了吗?每逢读到这一回,听到宝钗说的这两句话,便觉得很是暖心。
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小姐丫头们聚在一起行令玩。一时不知行什么令,于是大家决定抓阄,结果抓到了“射覆”。宝钗便说:“‘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一起行令的还有不识字的丫鬟们,所以宝钗才想玩一个大家都能玩的。比如今人一起玩桌游,若有不会的,那自然先选一个简单的桌游,再慢慢过渡到稍难的游戏。不想探春接着说:“如今再拈一个,若是雅俗共赏的,便叫他们行去。咱们行这个。”这个“他们”“咱们”的叫法,若是一起来玩的人听到如此说,怕是有些生分,而宝钗却更希望大家彼此能打成一片,无论是小姐还是丫鬟。
还是在同一回,黛玉本来想以盗窃官司的事打趣宝玉,却没想到盗窃主角彩云也在场,让她很是不自在,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反观宝玉却“忙低了头”,可见宝钗真心关切每一位聚会者的感受,若有尴尬的时刻,也能及时暗中提醒,不让场面一度冷下去。
黛玉在聚会上失言也并不止这一处。第四十回大观园中行令时,黛玉也说出了闺阁禁书《西厢记》里的句子,此时“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幸而众人并未听出来,所以没有理论,事后宝钗才在私下里告知黛玉。这就比如在聚会上,若有人做了不该做的事,但无关紧要,大可不必在公众场合上揪出他的错来。这不只是保全他的颜面,亦是不扫了众人兴致。
聚会上的宝钗,是一位进退自如的社交达人:她既非八面玲珑的交际花,时刻凸显着自己的存在,锋芒毕露,同时也并非一言不发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毫无存在感。即便是有贾政这样的家长在场,她也能坦然自若,毫不退缩。不仅如此,她还时刻关注着那些羞怯内敛的人的感受,不至于让他们被冷落。在我看来,真正的善良,便是对于相对自己更加弱势的人的在意与关怀。比如参加聚会的人中若有经济不宽裕者,那么就别选择高档的消费场所(虽说在书中,宝钗直接暗中资助了湘云,替她出了经费);比如聚会时玩的项目有人不熟悉,那么就挑一些大家都能参与的项目;一群朋友在一起,也别老想着独自出风头,让其他人都闲着看你表演。这一份体谅与善良,是我们这些还需经常社交的年轻人应该多学习的。
订阅号推荐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