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连环话
凤凰财经金牌栏目,一张图看懂财经万象,专业财经,轻松看懂。唯一正牌官方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财阿星 ... ·  15 小时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点评一下? 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微博视频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连环话

中国调味品之王市值蒸发千亿背后:股东和机构正在“跑路”……

财经连环话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0-13 08:19

正文

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栏目出品

作者:席文超 季雅欣


海天味业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溯源于清代中叶乾隆年间开始鼎盛的佛山酱园,距今己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


它自2014年上市以来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价最高涨幅超过20倍,长期是机构重仓股之一。


它被誉为“酱油界的茅台”,有着与茅台一样干净的财务报表,强劲的增长能力以及独一无二的行业地位。


不过,海天味业最近烦心事也不少,小小的酱油瓶里面总被吃出稀奇古怪的东西,营收增速下滑,市值蒸发近一千五百亿元。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还注意到,机构也在悄悄离它而去。



“酱油界的茅台”实至名归



海天味业被人戏称为“酱油界的茅台”其实不无道理,它有着堪比贵州茅台的赚钱能力和行业地位。


目前,海天味业市值高达5100亿元,是中炬高新的10倍,千禾味业的25倍,调味品行业中市值最高的企业。


放眼整个A股,比海天味业市值高的企业也仅有9家,分别为贵州茅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五粮液和中国石油等巨无霸企业。


排在它后面的有新能源电池龙头市值4400亿元的宁德时代,医药龙头市值4700亿元的恒瑞医药,快递业龙头市值3500亿元的顺丰控股,家电龙头市值3200亿元的格力电器,房地产龙头市值2700亿元的万科A,汽车制造龙头市值2244亿元的上汽集团等著名企业。


对于海天味业的“江湖地位”,众大佬心服口服。万科总经理郁亮近期曾这样说到,“之前有人说卖房子不如卖酒的,现在连卖酱油的也不如了,也许有些同行不服,对卖酒的我早就服了,对卖酱油的反正我也是蛮服气的。一个产品、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千家万户的需求,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否成为老百姓的首选,就是判断产品和企业优秀的标准”。


海天味业在行业内称得上“巨无霸”,但是依然保持不错的成长能力。据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4.25亿元、168.44亿元、195.94亿元和114.72亿元,同比增长16.97%、16.77%、16.32%和14.17%。净利润分别为35.31亿元、43.65亿元、53.53亿元和32.53亿元,同比增长24.21%、23.60%、22.64%和18.27%。


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还注意到,海天味业盈利能力明显强于同行业竞争对手且还展示出进一步提升的潜力。2016年-2020年半年报显示,海天味业销售净利润分别为24.48%、25.92%、27.34%和28.38%,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和千禾味业销售净利润均小于20%。此外,海天味业每年销售净利润递增1%,而中炬高新和恒顺醋业趋势明显放缓。


海天味业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一方面取决于海天味业良好的成本管控。据资料显示, 2017年至2019年海天味业期间费用率为16%到17%,远低于千禾味业25%至27%的水平。


另一方面则受益于海天味业产品十足的竞争力,无论是提高供给还是提高价格,都没有影响到销量,反而会成为提高营业收入和利润率的手段。


除了内在因素之外,海天味业的龙头地位还体现在外部。首先,海天味业拥有调料品市场20.4%的市占率,渠道已下沉至县级甚至乡镇级市场。据2019年年报显示,海天味业全国经销商网络总数超过5000家,在90%的省份销售过亿。


其次,海天味业依赖于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对上游供应商采用“先货后款”的结算方式,对下游经销商主要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在降低了应收账款的同时收取大量的预付账款,既避免了坏账的风险,又保障了充足的现金流。


上述内外因素的叠加让海天味业像茅台一样成为一台“印钞机”。


那么海天味业到底有多有钱?给大家简单的列两组数据:自2014年上市以来,海天味业累计实施现金分红7次,累计分红金额126亿元,而它上市融资仅18.38亿元;海天味业账面上趴着123.94亿元现金,几乎等同于现金的交易性金融资产44.65亿元,近2年仅靠理财就分别收入1.53亿元、2.93亿元和1.99亿元的收入,超过60%的A股公司营业净利润!



消费者频频吃出异物 酱油、蚝油增速下滑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海天味业近期烦心事不少,小小的瓶子里总是会被消费者吃出稀奇古怪的东西。


9月17日,据《广州日报》报道湖南的李先生购买的海天酱油,在开瓶使用不到一周后发现瓶内有活动的蛆虫。随后又有媒体报道,一位消费者在食用海天味业旗下“海天蚝油”三个月后,在其桶底部发现一只完整蝙蝠。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监测, 9月18日前后,因有消费者反映在酱油中发现蛆虫,舆论关注度倍增。


从高频词云来看,“蛆虫”、“蝙蝠”以及“质量问题”为热点关键词。

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发现,从海天味业的产品中吃出异物并非个案。在微博上搜索“海天酱油生蛆”关键词,就可以看到近几年各地有多起类似投诉,并附有照片或者小视频。


不过,海天味业官方回复声明均表示完全系消费者保存不当与产品质量无关。其在线上互动平台公开回应称,海天蚝油从原料到产品的过程中,均在密闭容器与管道中进行流转,无裸露情况。加热灭菌后的成品和消毒后的包装物均进入密闭洁净空间进行灌装封盖,灌装封盖后利用光学检测、视觉检测等一系列在线检测设备,快速实现包括产品密封性等在内的各项指标的检验。海天所有流通的产品,均设有同批次产品的留样,每一批次的产品均可追溯产品生产过程及源头。海天不允许任何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存在。


海天味业并非“看人下菜”,不仅对消费者表现强硬,对监管部门同样如此。2018年10月,海天味业曾被江苏消保委点名,公司所生产生抽酱油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NRV%计算有误,标识与实际检测结果不符合。随后公司迅速回应被点名是因为少标记了蛋白质含量,而蛋白质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因此并不构成产品品质问题。


海天味业的强硬表态或源于对自己产品质量和生产环节的自信,但是正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博士兼副研究员张宇说,大型企业在生产技术和安全控制方面相对严格,但是在没有足够的证据的情况下,制造商直接将问题归咎于消费者储存不良,这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同样表示,出现一次蛆虫事件可能是偶然现象,但多次出现蛆虫事件,这不禁让人质疑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这也将严重损害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而连续多年爆出的异物事件也对海天味业产生一定影响。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涉及问题的酱油、蚝油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0.71%和16.48%,去年同期分别为13.61%和21.13%,增速下滑较为明显。而同行业的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的酱油营业收入增长38.84%和9.68%,依然保持较快发展。



市值蒸发千亿依然偏贵 股东、机构正在“跑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