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生活中这五件事,正悄悄损耗你的能量 ·  2 天前  
新华社  ·  突破1亿人次! ·  5 天前  
新华社  ·  国庆假期,比赛都看不过来了! ·  5 天前  
新华社  ·  国庆假期第3天,来这里遇见美丽面孔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01 19:15

正文


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




1

教育家孙云晓讲过一件事:

有一天傍晚,他打出租车。

的哥问:“你做什么工作啊?”

孙云晓答:“做儿童教育。”

的哥有点不屑:“老爷们还搞儿童教育啊!”

聊天中,孙云晓知道他有一女儿,

就反问:“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吗?”

的哥得意地说:“教育孩子是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心理专家刘赟也说过一件事:

她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时,

经常碰到一外籍爸爸也来接他的孩子。

她很好奇:“你不工作吗?”

老外答:“工作啊。”

刘赟问:“那怎么经常是你来接孩子?”

老外答:“我还觉得奇怪呢,为什么你们总是妈妈和老人接孩子?”


去年父亲节,《家长报》报过一件事:

一小学某班搞了个“爸爸沙龙”,

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沙龙?

“因为每次开家长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妈妈。”

所以老师这次想和爸爸们交流一下。

没想到的是,那天来参加沙龙的,70%还是妈妈。

有两位爸爸虽然来了,却连孩子读几班都不知道。


“爸爸”在孩子们的成长中,

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

“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因为在孩子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画家刘墉说。



2

去年底,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个调查:

94%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就有“影子爸爸”。

2015年,上海社科院做过一个调查:

孩子教育主要由父亲负责的比例,

十年间,从30%下降到20%左右。

这两个调查都在大声询问:爸爸去哪儿了?

是啊,爸爸都去哪儿了?


●下班后不爱回家

“今天晚上要加班。”

“今晚单位有个应酬。”

不管单位是否真的需要加班,

不管是否真的必须出去应酬,

很多爸爸都是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

到了周末,又会说:“约了人踢球。”


●陪孩子是老婆的事

觉得“男主外,女主内”天经地义。

问一同事:“你怎么从不陪你儿子玩?”

他说:“男人负责在外挣钱,陪孩子是老婆的事。”



●永远在玩手机

李宁在群里说老公的“事迹”,

立刻引发妈妈们的一片共鸣:

“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说父爱如山了,

因为父亲们每天回家不是抱着手机,

就是葛优躺地靠在沙发上看电视,

像山一样杵在那里一动不动!”


●男人天生就不会带孩子

上个月,一位妈妈抱怨:

“我老公平时不爱和宝宝玩,

我又做家务又带孩子,整天累死了。

问他:你就不能帮帮我吗?

他说:我不懂怎么带孩子啊!”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

一男的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逛街,自己赚钱!”

朋友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这里叫寡妇。”


父亲,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中国家庭,很多都是“丧偶式育儿”。



3

成龙在自传里写过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老婆有事走不开,

就让他去学校接儿子房祖名回家。

成龙跑到小学去接,等半天也不见人。

后来才知道:“儿子已经上了中学。”

忙于拍电影,疏于陪伴和教育儿子,

结果房祖名后来沾染上了大麻。

成龙后悔不已:“我不是一个好爸爸。”


2002年2月23日,北京动物园,

两只黑熊突然口吐白沫,载倒在地,

来回翻滚,口中发出“嗷嗷”惨叫。

而肇事者,竟是清华大学学生刘某。

警察问:你为什么要用硫酸泼熊?

刘某答:我想验证一下熊到底笨不笨。

询问发现,刘某还做过不少恶劣事件。

而这些恶劣事件之根——“我来自单亲家庭,父亲在我生活中完全缺失。”


美国父道组织研究发现: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90%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75%的吸毒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



缺少父教,容易造成一系列问题:

●男孩易变“娘娘腔”

缺乏冒险精神、探索意识,

性格阴柔懦弱、胆小怕事。


●女孩容易成为“大叔控”

缺少父爱的女孩缺乏安全感,

所以长大后容易变成“大叔控”。


●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缺少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抑郁、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击性强。严重的则热衷于早恋、逃学、偷盗、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恋暴力。


●孩子容易出现成瘾性人格

孩子出现成瘾性人格,首要责任在父亲。

比如,北京军区总医院研究发现,造成网络成瘾的病因,排名第一的就是父爱缺失。


●孩子的智商情商会低一些

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两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


所以,教育家孙云晓说: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

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



4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男孩,

读初中,体重超重,学习成绩偏下,

而且总喜欢跟女孩子混在一起,

鲜少与男孩有交集,自己还不觉得有什么。

妈妈担忧得不得了,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结果发现:男孩的性别认同发生了错位。

在这个家庭里,父亲总是缺失,而妈妈特别宠溺孩子,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与妈妈并未真正脱离共生关系。


很多5岁前的孩子认为,只要他们愿意,男孩可以成为妈妈,女孩可以成为爸爸。

5岁以后,孩子才慢慢会有稳定的性别认同。

所以,父母共同陪伴与教育孩子非常重要

这会让孩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

也就是说,父教,是性别之育。



5


作家林曦讲过一个父教的故事:

孩子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大哭。

我问他:“你很委屈,很生气吗?”

孩子说:“嗯,我要报仇。”

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电视里一样,用剑刺他。”

“好,这样很解气,爸爸帮你准备一下。”

过了一会,我抱着衣服和被子下楼。

孩子一脸惊讶:“你怎么拿这么多衣服?”

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会被带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个月,所以要给你带换洗衣服;如果用剑的话,就要呆很长时间,肯定得准备被子啊!”

孩子红着脸说:“真的会这样吗?”

我认真回答:“嗯,法律规定是这样。”

“那我们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气吗?”

“其实我也有错,我不生气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从此以后,孩子学会了选择和代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往最坏的结果想一想,这个最坏的结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试一试。如果承受不了,就不会去做。

父教,是规则之育。



6

一个朋友讲了他教育儿子的故事:

孩子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

拿着成绩单给他看,一脸不开心。

朋友问:“你有没有找到原因?”

孩子理直气壮:“老师教得不好,爱发脾气,我们都不喜欢他。”

朋友问:“那你们班第一名考了多少分。”

孩子答:“100分。”

朋友说:“我非常敬佩这位同学。”

孩子问:“因为他考得好吗?”

朋友说:“不是因为他考得好,而是就算他不喜欢数学老师,他还是努力地去学,就像太阳,带着自己的光芒。”

孩子有点好不意思了。

朋友继续说:“你呢,就像镜子,别人让你不开心了,你反射出来的就只有不开心。一个人啊,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

孩子低下头:“我知道了。”

从此,孩子的数学成绩便稳步提高。

他学会了对自己负责,遇事不抱怨,犯错也不会推卸责任。

父教,是责任之育。



7


一位我尊敬的公务员朋友,

讲过他父亲教他做人的故事:

他爸在他暗恋一个姑娘时说:

一个姑娘不会因为你专一痴情而喜欢你,只会因为你优秀而喜欢你。

朋友感叹:真是醍醐灌顶。

初中一年级,他爸问他。

“怎么才能让别人尊重你?”

“我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我。”

“错了。是实力。”

朋友感叹:太他妈深刻了。

公考竞争最激烈那一年,老爸问他。

“你为什么想考公务员?”

“想过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想受人尊敬。”

“你错了,当官,是要为大家做点什么。”

朋友感叹:这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他父亲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

从来轻声细语,只对他说过一句狠话:

“不要妄想我会给你报销发票。”

朋友感叹:这句话,也成了我的做事准则。

后来,他身边同事很多都犯事入了狱,

但是他却一直清清白白、平安无事。

他感叹:所以我一直很感谢我父亲。

父教,是远见之育。



8

拾遗君也说说自己的父亲。

我父亲最喜欢说一句话:

“干什么都不容易,多体谅体谅别人。”

印象最深那次是我半夜下飞机,

坐黑出租走了十几公里,花了250块钱。

我回家抱怨:“这黑车真是太黑了。”

父亲说:“贵不贵不是你这么算的,你想想,黑出租生意并不好,别人一晚上也许只接到你一个人,守了一夜才250块,你还觉得贵吗?干什么都不容易,多体谅体谅别人。”


就因为这句话,我学会了换位思考,

为他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父教,是人格之育。


前段时间,在央视看到一故事。

一长途车司机,因为常年不在家,

就利用寒假带着儿子一起出车。

那路真是陡峭崎岖,行车步步惊险。

在翻越一座大山时,车子坏了。

父亲趴在雪地上修车,一趴两小时。

车修好,冲上山顶那一刻,他告诉儿子:

“你记住,人生就是这样。关键时候就得咬着牙往前冲,冲上去就能看到霞光万丈。”

这位父亲只有小学文化,

儿子后来考上了博士,

在读期间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

儿子说:“父亲,让我学会了独立。”

父教,是独立之育。



9

女人与男人身体、性格、思维的不同,

决定了母教与父教有着显著的区别。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男人较女人来讲,更具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宽容精神、求知精神,这些特点,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比如,针对父亲的探索精神,

“妈妈总是拉着小孩子的手,

而爸爸总是让小孩自己在后面走或前面走,

在车上也是这样,妈妈一般总是抱着孩子,

而父亲甚至可以让小孩吊在栏杆上晃来晃去。”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人生下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亲密性,母亲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个是开放性,这方面父亲具有天然优势。

母性教育是一种“根”的教育,目标是使生命滋润、丰满。

父性教育是一种“主干”的教育,目标是建立人生的主心骨。

所以孩子稍大之后,父教的影响就远大于母教。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规则和纪律。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10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是父教倡导者。

他有六个小孩,孩子上中学前一直生活在乡村。

可这些孩子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

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25岁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

后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获得博士学位;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后就读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

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28岁担任哈佛大学最年轻副教授。


很多媒体问:“你的育儿秘诀是什么?”

蔡笑晚说:“把父亲角色当事业来经营。

在他看来,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不但失职,更是失败:“父亲是我的终身事业,它在所有日常事务中永远排第一位!”

他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蔡笑晚的成功证明了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11

真正的父教,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

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成为好父亲,从做好一些小事开始,做个善解人意的父亲或者学习型的父亲,比如至少教会孩子下一种棋、与孩子一起“异想天开”、对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以及和孩子一起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等都可以拉近父亲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文章有所删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这对60后神仙眷侣,坐拥1200亩鲜花山谷,上央视《朗读者》走红后,全国人民都不淡定了!

点击图片阅读 | 被骂了20多年,这不务正业的农民却在北京一夜成名。成了中国的“毕加索”,让众多大师自愧不如。

点击图片阅读 | 奥斯卡乌龙了,但我们心中早把奖颁给了《月光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