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中国,由于土地和房地产融资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从中的直接获利甚少,使得中央各部门长期对地方政府的这笔“计划外”收入抱有一定的怀疑。为了纠正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让地方政府充分负起“住”的职责,中央各部门陆续和竞相出台了包括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拆迁、城市更新以及“三旧改造”等一些列旨在控制房价为目标的政策。这些政策尽管方法和手段各异,但核心却高度一致,就是“放量抑价”——通过增加土地市场的供给,压制房价“过快上涨”。
由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于价格悬崖,这些政策很快“如愿”,市场供给开始过剩,商品房的去化周期不断拉长。最后再叠加上限售、限价、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楼市调控手段以及限房价、限地价、竞配建等一系列土地市场调控操作,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成功”打垮了已经屹立了二十年不倒的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中国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全面下跌,可谓凭一己之力搞垮了全国人民付出巨大努力创造出的抗疫红利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好局面。
面对中国经济危局,拯救房地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很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既然花这么大力气才把房价压下来,只要稍稍放松控制,房价就会立刻出现报复性反弹。但现实是,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和上涨是非对称的,房价如同生育率,压下来不易,恢复更难。在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的转换点上,价格-数量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市场需求是100套时,供给从99套增加到101套会导致原来的消费者竞争突然转变为生产者竞争,相应的市场价格也会从消费者竞争生成的价格不连续的暴跌至生产者竞争决定的价格。基于预期的资本定价如同泡沫,一旦破裂,就无法自我逆恢复。
对于目前已经进入生产者竞争周期的房地产市场,简单取消各种限购并不足以扭转已经形成的资产价格将下跌的预期。由于资本市场交易的是未来,因而信心非常重要。而政府对房价的反复和坚决打压等于在不断告诉市场,一旦房价恢复上涨,政府打压房价的政策必会如期而至。而市场上存量土地的巨大卖压,也会迫使相互竞争的开发商急于以更低的价格出清,而这无疑又会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的反向逻辑——价格越低,需求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拯救房地产市场需要特别的举措和办法。
如果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已身处危机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的当务之急就要立刻把它“送进ICU”——不论有多少后遗症,都必须先让房地产市场恢复“心跳”!目前中国楼市的问题,乃是前一阶段错误的放量压价策略所致。正是这一战略,导致房地产在2021年第三季度出现供求预期逆转。任何资产一旦产生供大于求的预期,就会立刻失去流动性。此时要想制止房价下跌,就必须首先调整战略、改变预期。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里,没有快速的市场出清,就不会有价格的恢复上涨。在资本市场决定需求的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价格的涨跌,只要价格下降,即使不高,需求仍会萎缩。此时,要想恢复市场的流动性,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资产从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要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必须尽快出清已经进入市场的商品房用地。只有当市场意识到很快就会无房可售,供大于求的预期才会逆转为供不应求。
既然是“急救”,抓住黄金的时间窗口就至关重要。如果不尽快“上呼吸机”,房地产市场就有“日本化”的危险——就算不会马上休克,也会长期休眠。因此,此次的房地产政策调整必须一上来就用猛药,不能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不能有半点犹豫。具体急救方案包括(但不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