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死在片场,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Sir电影  ·  她一下海,就拿到今年最高分? ·  2 天前  
最红安  ·  周星驰,突传消息! ·  3 天前  
最红安  ·  周星驰,突传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电影看到死

阿彼察邦47岁生日,去膜纪念碑

看电影看到死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16 10:08

正文

看死君: 今天是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46岁生日。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东南亚导演之一,我们已经反复推荐过他。本推送成文于六月上海电影节期间,首发于 MOViE木卫 (movie432)。





阿彼察邦被大众熟知,一是因为他几乎是被戛纳一路捧红的泰国导演,二是他与蔡明亮的美学亲缘性。


从2002年凭借《祝福》( Blissfully Yours )获得一种关注单元奖、2004年以杰作《热带疾病》( Tropical Malady )获得评审团奖,到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波米叔叔》( Uncle B 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摘得了第63届戛纳金棕榈,阿彼察邦站在了戛纳的最高峰。


祝福

Blissfully Yours


导演陈述

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

人们选择匿名的幸福。

我希望这样内心燃烧的情感

能够对所有观众根据自己爱情经验而开放。

祝福



导演陈述

我们都有兽性的一面。

作为人类,我们的责任是成为驯兽师那样的人,

驯服其它动物,

甚至教它们做一些与兽性背道而驰的事情。

能找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导演陈述

洞穴和丛林一样,

象征着我们的根源、生灵过去的家园,

布米回到洞穴,

就如同时空穿梭一样


阿彼察邦和蔡明亮的关系也很微妙。同样受到泛亚式镜头语言的影响,也同样是同性恋身份,近似的影像气候,以及在实验影像的领域都有自己独有的框架。而阿彼察邦也把蔡明亮的《不散》纳入自己的十佳,他还坦诚,安迪·沃霍尔、杜尚也对他影响甚远,而法斯宾德除了同性恋身份,还有他对爱与生命的表达,都是无比动人的。


阿彼察邦的影像作品不是第一次来到上海,在2012年就在UCCA进行过个展的回顾,涵盖了从1994年的实验影片《0116643225059》迄今的20部作品。而在去年下半年,就有两部装置影像进入美术馆。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烟火(档案)》,2014

单频高清录像,杜比5.1声道,彩色,6分40秒

@RAM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迪尔巴》,2013

单路视频/装置/全息屏。

@香格纳画廊


阿彼察邦如何被理解,是一个具有挑战的任务,他的影像存在一层名为神秘的屏障,让人无从进入他隐秘的丛林和变形的欲望。


香格纳画廊的阿彼察邦《纪念碑》个展,展示了艺术家从1994至2017年精选的影像装置及摄影作品,所有作品均在国内首次展出。提供了一个理解阿彼察邦的方式,从 “洞穴”、“火”与“光/影” ,进入他的幽冥影像。


本展览持续到7月27日



洞穴

在洞穴里由火、阴影以及太阳光线

构成了另外一个现实平面

柏拉图洞穴描绘了对阴影和现实的混淆

两种现实交错产生的幻觉


本次的《纪念碑》影像展,掀开幕布,我们如同进入一个 洞穴 ——这就构成了阿彼察邦的“火”、“光”、“影”所发生的场所。


《俳句》(2009)

单路视频,高清数码立体声(展览中为无声), 彩色

1分58秒  (图片来自香格纳画廊)


在《俳句》中,一些年轻人睡在红色的时间机器中,阿彼察邦记录了在纳布亚进行的庞大项目 " 原始 " 。在这个影像里,我们所看见的他们的睡容,却无法看见他们的梦境。 真实的不可见,就成为阿彼察邦的影像主题之一


阿彼察邦的洞穴之喻,来自于柏拉图。


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他们的身后有一堆火,当有人从火堆前走过,投射到洞穴墙壁上产生影子,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当有人把囚徒拉出洞穴,他们从影子,看到了光下的事物,甚至看到太阳本身。


柏拉图,洞穴

《发条橙》被迫观看电影


在反洞穴的柏拉图那里,蒙昧的人通过文明教化摆脱洞穴,从感官世界达到理智世界。而阿彼察邦, 他对墙壁上影之迷恋,对洞穴中火光的迷恋,告诉我们去返回洞穴,那里被静谧与神秘充斥,又时时刻刻从内心释放出不可见的光亮。


洞穴首先带来的是恐惧感,这种恐惧不再是人的恐惧,而是空间的恐惧,是 人类学-宇宙学的恐惧 ,它与伟大的原始传说呼应。一切尚在混沌之中,一切并非黑白分明,只有未知的灰阶, 生死之间的灰阶


在灰阶中必然存在 无法被文明化的无意识 ,它需要我们拿着烛台去洞穴。而 内心的烛火唤起了我们的中心意识 ,在洞穴里,我们发现发现壁画,发现人类灵光乍现的痕迹,发现内在的精神冲动,发现艺术的起源,科学、想象、遐想、诗意融合与归一。


当时有很多受到敬重的高僧

他们以冥想为主要的修行方式

在与世隔绝中获得涅槃

他们都强调一点

闭上眼睛之后

会产生各种其他想法或是幻觉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中布米叔叔安逝的洞穴


其次,洞穴又是 被包裹的宇宙 。布米叔叔曾有问:“山洞像不像是子宫?”于是, 洞穴又有着孕育的魅力,这是生命起源;是密闭空间,是安全感的温床。


阿彼察邦设计的飞行器


阿彼察邦在“家与光”的讲座上,跟我们讲述了他曾经想象过梦想的交通器的样子,图片是当时交通工具的雏形,这是他们手工制作的。冬天的时候,这架飞船里非常温暖。大家喜欢在里面玩乐、饮食、睡觉。这正是一个洞穴最简单的模型。


从光亮到黑暗

闭眼之后在黑暗中萌生的幻想和梦

我们从中获得对历史和叙事的理解


在洞穴里做梦,这不正是电影的隐喻吗?




小时候,医院、湄公河、孔敬

这些一层层的记忆

像永远存在于一个狂热的梦境


《烟火(风扇) 》(2016), 单路视频装置,

全息投影,高清(比例: 9:8), 杜比5.1,彩色。

8分43 秒。 (图片来自香格纳画廊)


名为《烟火(风扇)》的这幅作品装置于一楼正中间,通过两盏灯投射在中央屏中,再透光到两边的墙面上,构成了三重投影。观者围绕中间屏幕上的火焰走一圈,感受仪式般的视觉体验。能感受到阿彼察邦对火的尊崇。


《烟火(风扇) 》(2016) (现场摄录,非原作)


只见过夏天的人和只见过冬天的人有本质的区别,对“热与冷”的敏感性以及身体的敞开度完全不同。


在阿彼察邦日常的书写中,有夏日的正午阳光,有蒸腾起热浪的空气,有藏匿在灌木丛林的阵阵虫鸣,有林木静默或摩挲有声,有纳凉的亭子,夏日的冰块,突来的大雨,在明媚存在冷意,但这些都是平常映像。而真正有魅力的,是那漆黑不可测的黑夜里,布米叔叔的红眼睛、电风扇的光影、幽深的洞穴,一明一暗中,就产生了剧烈的差异和张力。 就温度感觉的塑造,阿彼察邦的热带影像,是具有冷感的。 如寒冬的人们渴望火光,而热带的人们渴望幽暗。


“暗夜里的火” 是阿彼察邦非常重要的主题, 火成为黑暗(稀释)空间中聚焦能量的点,它不是具体的物理的热,而是内在的热的意识,满足了目光的欲望,升华到最高点。


《宫殿》(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2007)

五屏影像装置(墙面投影,展览选择其中三件)

数码, 无声, 彩色。(现场摄录,非原作)


对火的追求,使得阿彼察邦成为 普罗米修斯情结者 ,他逾越了火所含有的“教化”的作用,而突出表达了对“火”的热爱与尊崇。火在极速地释放热量和焚毁一切,同时又产生光明。


《幻梦墓园》片段


灯光的作用成为火的一个面向,保留了光,舍弃了热,其实灯光和梦境是共通的,梦境保留了影,舍弃了真实。




我们将光线投影到幕布与烟雾上面

烟雾上的显影构建了关于鬼魂的概念


阿彼察邦的影,有两种,一种是 暗影 ,更近似洞穴;一种是 重影 ,即双重曝光。


《影子》(2016)

双屏同步影像装置,现场音频,12 分29秒

(图片来自香格纳画廊)


暗影与鬼魂相连。梦境就是生与死之间的灰阶。 《影子》的主体造型设计是延续了《幻梦墓园》的电影场景:Banlop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从睡梦中渐渐苏醒,Jenjira则坐在一旁发呆。《影子》成为电影的梦境投射下的暗影。


阿彼察邦对医院的记忆,来自他母亲所在的医院,母亲的办公桌上放着显微镜和听诊器,通过这些,他对微生物、寄生虫、心跳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电影《幻梦墓园》截图


而让阿彼察邦难以走出医院的,是他本次展览上的另一部影像记忆:《父亲》,记录他父亲得肾衰竭住院的画面,这段画面被用于《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中,也是布米叔叔原型。


《记忆,丛林》(2017),摄影, 艺术微喷

(图片来自香格纳画廊)


阿彼察邦一直在探索魂灵、不可见以及幽冥时刻,通过暧昧的暗影,他试图与离去的至亲尝试勾连,在模糊了生死的梦境里,在古老传说里,在可见的不可见里,在宇宙的子宫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Sir电影  ·  她一下海,就拿到今年最高分?
2 天前
最红安  ·  周星驰,突传消息!
3 天前
最红安  ·  周星驰,突传消息!
3 天前
同道大叔  ·  十二星座希望爱人如何爱自己!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