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想必不少小伙伴冲着性价比入手了 Intel 12、13 代酷睿不带 K CPU 吧,例如 12490
F
、13400
F
等。
为了进一步拉低预算,这些 CPU 咱们通常会搭配一块入门或主流级
DDR4 内存版
B660 或 B760 主板。
那么问题来了,正是在这套
组合
搭配 DDR4 内存情况下不少同学发现内存频率竟上不了 3600MHz。
众所周知,12、
13 代酷睿在
B660、B760 主板上已经开放内存超频。
按理说只要内存体质优秀,超频至 3600
MHz 以上乃至 4000
MHz 以上也不在话下。
但事实是偏偏就卡在 3600MHz 有的甚至连 3500、3400MHz 也上不了,谁看了不懵圈?
实际上这是因为 Intel 在近几代 CPU 中埋下了一个坑:
锁 System Agent (SA)电压
。
其针对的便是不带 K 的 型号
(
结尾带 K 的不存在该问题
)
。
要知道,决定内存频率上限除了内存体质、内存电压、CPU 支持等条件外,还有一项条件至关重要,即
SA 电压。
超频内存时,主板通常会自动调整并提高 SA 电压以满足需求。
但在 12、13 代非 K CPU 中 Intel 强行将 SA 电压锁定在了 0.95V,相当于变相限制其内存超频能力。
这时候内存能不能上 3600MHz 纯粹看脸了(CPU 内存控制器 IMC 体质决定)。
运气好能上但 3600 基本也到上限,小忆了解到的很多都只能以更低频率运行。
想上高频其实也有一个方法:将内存运行模式调整为
1∶2 分屏模式
。
内存分频模式是 Intel 自 11 代酷睿引入,为的是方便支持更高频率内存,例如搭配 DDR5 内存时只能以 1∶2 甚至 1∶4 模式运行。
分频自然是有代价的,会带来
同频率下延迟大增,效率反而下降。
如图,同样 3400MHz 频率下 1∶1 不分频(简称 G1,左)对比 1∶2 分频模式(简称 G2 ,右),后者内存延迟增加了近 40%,效能实际远不如前者。
因此如果不是 G2 模式下频率远远高于 G1 模式,小忆并不推荐用 G2。
那应该怎么判断自己内存运行在 G1 还是 G2 模式?
很简单,只需打开 CPU-Z,在内存选项里,「Mem Controller」数值等于下面「内存频率」表明为 G1 模式,数值为二分之一即分频 G2 模式。
注意:这里显示的「内存频率」乘以 2 才是内存的实际频率。
目前主流品牌主板在 Bios 超频界面都有更改内存运行模式选项,大伙儿可根据需要调整。
最后,还有一个完美解决内存上不了高频的办法:
动用钞能力入手结尾
带
K 型号。
电粉群招新啦!想解决软硬件问题,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吃瓜调侃?
快加入我们!群里有技术讨论,问题解答,还有官方分享的黑科技软件和性价比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