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思教育
微思​教育是由欧美名校面试官和海归、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组成的专业团队,帮助上千名申请人拿到了名校offer,包括哈佛、斯坦福、牛津、加州理工、多伦多等顶级牛校。公众号提供欧美留学相关的情报、经验、案例和周边,帮你认清自己的留学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微思教育

微讲座记录 | 暑期爆改计划!南开学长如何解锁哥大/西北/南加大offer的?

微思教育  · 公众号  ·  · 2024-07-17 20:12

正文



嘉宾背景
庞学长 南开大学20级数学专业,GPA85.11,托福95,在今年24F申请季中收获哥伦比亚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Mathematics、西北大学-MS in Statistics and Data Science、南加州大学-M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Engineering、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Master of Science in Statistics、普渡大学-M.S. Statistics Degree i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r Probability等录取。最终去向:西北大学。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做留学经验分享~分享内容包含以下六点:

1. 个人简介
2. Why留学?Why美国?
3. 美国名校录取看重什么?
4. 大一到大四如何规划?
5. 选校定位
6. 微思给我的帮助



1
个人简介



我来自南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GPA85.11,不高但也不低,TOEFL95,GRE记不清了,不是311分就是313分,不是很高。24F主申美国,申请专业有统计、数据科学、运筹学等,收到的offer:哥大、西北、普渡、南加州、UIUC.


2
Why留学?Why美国?



那我为什么要选择留学? 留学为什么要选择美国?

先说下我在国内这边的情况。我的专业课排名是20%多点,其实可以在国内保研,所以我主要比对下国内保研和出国留学,或我在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区别。

选择的自由度


显然留学的自由度更高。我是数学专业,如果我选择留学,可以换专业,也可以改变我的细分方向,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统计、数据科学、运筹学等~如果我选择保研,有比较大的概率在南开继续读研,没办法选择专业,只能读应用数学,而且不确定会分配到哪个导师,可能导师做什么,我就只能跟着做什么。而且数学和应用数学系的很多方向,我未必感兴趣,它也未必是比较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我现在录取到了西北大学,相当于换了一个专业方向,从之前的数学变成了现在的统计与数据科学。但系里面无论是做统计纯理论的老师,还是做数据科学的老师,都是有的,甚至有些老师是研究计算机的方向。选择的方向比较自由,同时和老师属于双向选择,更像是合作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我在国内大概率就只能是被分配一个导师,做他的东西,但是在国外,我可以选择我感兴趣的方向,找到意向导师,建立联结,像我找到的很多导师都不是本系的。

就读体验(学业/生活)


我个人认为国外相对于国内,要稍微好一些。比如学校的生活环境,大家可以看下地图,建在湖边,风景非常好,还有海滩,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技术领先


另外,我感兴趣的方向是机器学习相关的。美国这方面的技术是远远领先的,领先于国内和其他留学国家,所以我选择了美国。

我在南开的时候上过一节机器学习导论课,当时的任课老师感觉也是刚刚接触这个方向,翻译教材并写在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课。我相信到了美国,应该会遇到非常厉害的教授,学习到更前沿的知识。

就业环境


一些比较热门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如果能够留在当地,薪资相对国内是高很多的,可能比同样水平的人高两倍到三倍。并且不会因为工作失去自己的生活,而是Work-Life Balance.


3
美国名校录取看重什么?



校内成绩


校内成绩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无需为此过分焦虑。去美国留学,好的学校特别多,而且并非只有前30才是好的学校,很多大学无论是读博还是就业,都是很好的。不同的分数段,可以匹配不同的院校。

校内成绩,又分为很多课程成绩,首先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有一些核心专业课程和高级专业课程。核心专业可能最为看重,当你到大三的时候就会接触到很多高阶专业课程。如果你的一些核心专业课程不是很高,成绩不理想,可以在后面选择一些高阶专业课程,拿到不错的成绩来弥补之前的核心专业课程成绩的不足。另外还有一些除去专业课程以外的课程,比如A类课或E类课。说到这,可能会有同学问我需不需要刷高这类课程呢?其实理工科专业申请的招生官在审核时会把他要看的课程列成表格,计算你的成绩,所以A类课和E类课,在审核中的影响并不大。

校内成绩是最容易引发焦虑的因素之一,无论你是3.0,3.5,3.8还是3.9的成绩,都各有各的焦虑,都会担心我的成绩是否会与我想申请的院校和项目不匹配。但我还是觉得,你所能申请的院校,本质上除了名声不同,其余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异。

语言成绩


这方面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你申请的是TOP项目,还是非TOP项目。

非TOP项目,达标即可。

对于绝大多数申请者来说,申请的都不是最顶尖的项目,申请者的背景都是有短板的。所以语言成绩这一块,相对来说是要求很宽容的,尤其是理工科。

这是我当时申请的情况。绿色是被录取,紫色是没有被录取,后两列是TOEFL和GRE的要求。


你们可以看到,我的TOEFL是95分,没有达到哥大的录取要求,但还是被录取了。

TOP项目,越高越好。

顶尖项目申请者的任何背景几乎都是很不错的,这时候语言成绩自然就卷起来了。

下面是杜克大学统计学硕士项目录取人背景的官方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它每年对申请者的GRE要求都在328和329分,平均GPA也达到了3.8以上。对于理工科来说,是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完全不难想象,当你申请了一个TOP项目的时候,他对你的任何要求都会水涨船高,所以想要申请的同学,语言成绩自然是准备得越高越好。

科研实习


先说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你非常非常有实力,你做了一段非常出色的科研,拿到了美国教授的强推,或者你跟着国内教授,他有学术资源,直接给你安排到国外读书,不过这种一般会拿到phd offer, 比较少见。

对于普通同学来说,是很难拿到教授强推的(中国教授推荐信基本没用),一般拿到的都是比较模板化的推荐信,或者是平推,对申请的帮助有限。

这时做科研实习的相关性最重要,一定要慎重选择项目。要保证几段科研实习经历要在一个领域内持续进行由浅入深的探索,与你的个人发展目标契合。

文书


我认为文书在留学申请过程中是重中之重,一定一定要重视。它肯定不能在你GPA特别低的情况下,录到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它的作用依然很大,且在各项申请要素中性价比最高。

招生官审核申请者材料,主要看的就是文书,包括简历,personal statement,SOP等等。简历上需要润色科研实习等活动经历,大多数人的经历没有本质区别,讲得好,能够自圆其说,那就是好经历。

文书的书面材料,可以类比成面试。首先你要对你过去的所有活动进行描述,极大地体现出你对学科和行业的理解,此外还要表达你未来的职业发展诉求,体现你与学校的匹配度。学校招生官是非常看重这一点。


4
大一到大四如何规划?



大一大二:


强烈建议理工科的同学学好专业课,有时间就去滚动复习下之前学过的课程。专业课学得不好,不仅成绩低,而且后续科研实习质量(无法分辨、做不出来)、文书写作,甚至职业规划都受到影响。

而且当你去了解不同职业和专业方向的时候,受限于你的专业知识,你可能也无法看懂这方面的信息。所以大一大二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课,广泛地了解相关专业的不同分支,看看它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大三:


建议大家合理选择高阶课程。我刚才讲过,看看你的低阶课程哪里有问题,有针对性地去选择高阶课程。比如你的高等代数学的不好,可以用你之后的一些代数方面的课程来弥补。

大三这个阶段,你已经学过了大多数专业课,可以进行更有质量的科研和实习。同时,最好在大三下之前就把需要考的语言成绩考出来。等到大四开始申请,时间就会比较充裕了。

大四上:


建议大家把大块的时间投入到写文书中,而且要详细研究下自己的选校定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四下:


要提醒大家,也要为接下来的留学生涯做准备,无论你以后是读博还是就业。如果要读博,就去套磁录取学校的教授,开始你的科研任务。如果你想就业,就去准备就业相关的面试笔试,刷算法题……

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去美国留学呢?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美国虽然贵,但还是很值得的。抓住去美国前的剩余时间才能体现出美国的性价比,不然到了那儿以后,可能资源会比较少,或者时间很紧张。


5
选校定位



选校定位,我们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哪个学校好?什么是好学校?

好学校,其实分为面子上的好,和里子上的好。面子的好通常指排名高,名气大。但我 重点想说说里子上的好。

首先是 毕业后的去向。 大家一定要关注学校的毕业生去向,无论是读博的比例,还是找工作的比例。比如我所申请的西北大学的项目,去年18个人,其中有9个人读了phd,平均专排在20名左右的phd项目,所以还是很不错的。

考虑完毕业去向,也不能忘记关注 就读体验。

以密歇根安娜堡举例,它在村里,大多数项目的课程压力也比较大,就有很多人在就读过程中会出现抑郁的情况,或者读不下去以后辍学/转学。那我们就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权衡。

知道哪个学校好以后,也要知道 哪个学校能要我 ,对吧?这些学校的录取偏好,录取门槛是什么样的?就很考验我们的信息检索能力了。

常见的渠道是项目官网,小红书,或者向机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询问。询问信息包括录取者的GPA、有一些什么样的科研实习经历,比如有一些研究型项目,强烈偏好有科研背景的申请者。一些授课型项目,最典型的金融工程项目,是要求必须有对口的实习经历。

所以我们一定要搜集到更全面的信息,做更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就是谈谈具体的选校策略。

选校策略最重要的就是多,且要有梯度。不能全选好学校,也不能全选一定能录上的学校,要按照从高到低的难度分散开来,既要有主申的学校,也要有冲刺的学校,还要有保底的学校。

我建议的数量是,冲刺和保底校各3个,主申学校可以选5-8个。


6
微思给我的帮助



首先最重要的是,微思结合我的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提供了很好的选校建议,并且在写文书的过程中,建立了非常积极地配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