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为全民瞩目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一场视听享受,更是中高考命题的宝藏素材库。2025 蛇年春晚中,诸多节目都与中高考的多个学科考点紧密相连,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
语文:传统文化与语言艺术的交织
作文素材
金句引用:主持人口播的 “金蛇狂舞辞旧岁,玉燕迎春万物新”,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用于议论文开头,可如 “在时间的长河中,新春总是带着蓬勃的希望如期而至,恰似‘金蛇狂舞辞旧岁,玉燕迎春万物新’描绘的那般,旧符换新桃,新的华章在天地间徐徐铺展”,瞬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发读者共鸣;置于结尾,“新的一年,我们怀揣憧憬与梦想前行,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时代的浪潮里,续写属于我们的‘金蛇狂舞辞旧岁,玉燕迎春万物新’的美好篇章”,升华主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人物故事:小品《家的方向》中,主角小张在外漂泊多年,为了能在春节回家与年迈的父母团聚,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抢票,遭遇了网络卡顿、票源紧张等重重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故事为 “亲情” 主题作文提供了鲜活论据,可论述亲情的强大凝聚力和支撑力;舞蹈《千年丝路》中,舞者们身着绚丽服饰,通过灵动的肢体语言,生动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各国商人往来贸易、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能够在论证 “文化传承”“文明交流” 等话题时,有力地说明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方式,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
立意升华:戏曲节目《蛇仙传奇》在传统白蛇传故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现代舞台特效,将水漫金山的场景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呈现,同时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新的诠释,赋予角色更丰富的情感层次。这种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为 “文化自信”“非遗保护” 等作文提供了有力的论证思路,表明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
对联规则:春晚舞台对联 “蛇盘福地千家乐,春到人间万象新”,上联尾字 “乐” 为仄声,下联尾字 “新” 为平声,严格遵循仄起平收规则。在对仗方面,“蛇盘” 与 “春到” 都是主谓结构,“蛇” 与 “春” 名词相对,“盘” 和 “到” 动词相对;“福地” 对 “人间”,均为名词,且描绘的意境相互映衬;“千家乐” 对 “万象新”,“千家” 和 “万象” 数量词相对,“乐” 和 “新” 分别从情感和状态上展现出新春的美好景象,是对联考点的典型范例。
成语辨析:节目名《灵蛇献瑞》关联 “画蛇添足”“笔走龙蛇” 等生肖成语。在成语辨析填空题目中,如 “他在完成这幅作品时,添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反而 ,破坏了整体美感”,学生需要准确理解 “画蛇添足”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这一含义,从而正确填空;对于 “笔走龙蛇”,像 “这位书法家挥毫泼墨,书写时 ,一气呵成”,要明确其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的意思,才能在语境中准确运用。
政治: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的呈现
热点链接
核心价值观体现:小品《社区新风尚》里,社区工作人员小王耐心调解邻里因噪音问题产生的纠纷,还组织了社区志愿者团队,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营造出和谐温暖的社区环境,生动体现了 “和谐”“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舞《奋进新时代》舞台上,展示了科技工作者攻克技术难题、农民辛勤耕耘迎来丰收、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守护健康等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奋斗身影,歌声激昂向上,有力呼应 “中国梦”,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紧扣 “高质量发展” 主题。
文化软实力关联:武术表演《中华武魂》中,武术健儿们动作刚劲有力,一招一式尽显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如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少林拳的威猛凌厉。这一表演不仅展现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更结合 “文化软实力”,体现出中华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瑰宝,在提升国家文化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与 “民族精神” 相联系,武术中蕴含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等精神内涵,对应教材 “文化强国” 章节中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等知识点。
命题方向
传统文化转化:结合《年画里的中国》剪纸 AR 技术,分析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在这个节目中,传统静态的剪纸艺术通过 AR 技术,以动态、立体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屏幕与剪纸图案互动,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学生答题时可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表现形式;结合现代审美,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新设计和包装,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如开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举办文化体验活动等角度,阐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方法。
中国故事传播:以春晚国际影响力论述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春晚吸引了众多国外媒体的关注,节目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国外观众对春晚中中国传统舞蹈、杂技节目的喜爱,不少外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观看春晚的感受,赞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体现了讲好中国故事能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消除文化误解和偏见,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历史:生肖文化与民俗变迁的回顾
蛇年文化溯源
神话与图腾:开场短片提及的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在先秦神话中,伏羲女娲被视为人类的始祖,他们创造人类、传授技艺,人首蛇身的形象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蛇的崇拜,认为蛇具有神秘的繁衍和再生力量,与当时的生殖崇拜和自然信仰紧密相关。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常以交尾的形象出现,其雕刻风格细腻、线条流畅,画面布局严谨,通过对这些画像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艺术风格、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文化观念,是考查学生对先秦神话、汉代文化艺术了解的重要考点。
生肖起源:东汉《论衡》中明确记载了十二生肖的名称和顺序,“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 等内容,详细阐述了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可能出现在选择题中,考查学生对十二生肖起源时间、相关文献记载的记忆与理解,如 “以下关于十二生肖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起源于唐代 B. 最早记载于《论语》 C. 东汉《论衡》中有明确记载 D. 与天干对应”,学生需要准确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作答。
民俗与时代变迁
相声《老礼新说》里春节习俗的变化,关联必修二 “社会习俗近代化”。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剪辫易服、废除缠足等移风易俗活动兴起。春节习俗也随之改变,拜年方式从传统的跪拜逐渐变为鞠躬、握手等较为平等、文明的方式;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舞龙舞狮,还出现了电影放映、新式游艺等。这一考点考查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背景、原因和影响的掌握,如 “简述清末民初春节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英语:中国故事与国际表达的对接
高频翻译词汇
春晚主题翻译:“金蛇纳福迎新春” 官方译法 “Golden Snake Ushers in Blessings for the New Year”,其中 “usher in” 有 “迎来,引入” 之意,如 “The new policy ushers in a new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新政策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blessings” 是 “祝福,福祉”,常见搭配有 “bestow blessings”(赐予祝福),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重点词组,在翻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语句时能够准确运用。
节目名翻译:《“一带一路” 情》译为 “The Bond of the Belt and Road”,“bond” 有 “纽带,联系” 的意思,如 “The trade cooperation has strengthened the bon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贸易合作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cultural exchange”(文化交流)也是常见表达,在涉及 “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英语写作中,这些词汇能提升作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如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motes extensive cultural exchange among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广泛的文化交流)。
作文话题预测
春节习俗介绍:书信或演讲稿中可能要求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春节习俗,如 “Dear Tom, I am writing to introduce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in China.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we clean our houses thoroughly, which symbolizes getting rid of bad luck and making way for good fortune. On New Year's Eve, the whole family gets together to have a big dinner, and dumplings are a must - have dish. After that, we stay up late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a tradition called'shou sui'...”,学生需要运用准确的英语词汇和语句,生动展现春节习俗的魅力,同时注意书信或演讲稿的格式规范。
春晚文化评析:以评析春晚的文化意义为主题进行写作,如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is not only a grand entertainment show but also a significant cultural event. 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prea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various programs like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folk dances, and acrobatics, the Gala showcases the rich and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to the world. Moreover, it strengthens the cultural identity and sense of belonging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要求学生从文化传播、文化认同、国际交流等多个角度,用英语清晰、有条理地阐述春晚在传承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备考建议
建立考点本:分类整理春晚中的金句、案例和文化知识点,如将语文金句按励志、文化、情感等主题分类;政治案例按照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国家发展等板块归类;历史文化按时间线梳理,从先秦、汉代到清末民初等。定期复习,强化记忆,可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回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真题演练:用春晚素材回答近 5 年涉及春节、传统文化的中高考真题。在语文作文中,用春晚中的人物事例、金句替换陈旧论据,使文章更具时代感;英语写作中融入春晚相关词汇表达,提升作文的新颖度和地道性;政治、历史答题时,结合春晚案例分析问题,增强答案的说服力和逻辑性。
关注官媒评论:参考人民网、新华社对春晚的解读,这些媒体往往从文化、社会、国际等多个视角深入分析春晚,其中暗含的命题风向。学生可从中把握考点方向,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学习如何从文化现象中提炼出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原理和观点,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春晚为中高考备考提供了丰富素材,带着 “考点思维” 看春晚,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高效!
班主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