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
《孝经》中的十大智慧
影视作品中,
我们经常看到前线战事紧急,
将领将重要通信交给一个骑手,
然后大喝一声“八百里加急!”,
骑手飞身上马,一骑绝尘。
那么说来说去,
“八百里加急”
到底是什么速度?
在古代,
信息的传递必须要靠人和马,
所以会在各地要道建立许多
驿站
,
供往来的驿卒使用。
“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也不常有
为了最快的速度,
驿卒必须在驿站换马。
就像接力一样,
毕竟一直跑,
再强的马也受不了,
所以马舍也是驿站里必不可少的配置。
《析津志辑佚》记载,
元代大都驿里就有一千三百余匹马,
给这些马配备的马舍有数百间之多。
比如高邮的孟城驿,
就配有100余间厅屋供来客休息。
今日是孟城驿博物馆
上面这段话是《马可·波罗游记》中
对元朝驿站的一段描述,
因为驿站的房间有时可能提供给显贵暂住,
平常的维护和装饰,
是不敢怠慢的。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其时,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
两地相隔三千里,
事发六日,玄宗就得知了这一消息,
可以得出,
传递速度每天大约为五百里。
李隆基:是谁想搞事情?
唐代五百里约合现代的227公里,
按日行20小时来算,
不分昼夜,不停换人换马,
合11.35公里/小时,
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而做到一个当前时代的最高速,
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可想而知,
也难怪用驿站运送荔枝会被杜牧嘲讽。
到金代时,
为了保护军事通信,
加强通信联络,
仿宋朝在辽宁地区建有“递铺”。
像一个方形的小堡,
铺与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十里左右,
管理非常严密,
具有
军事性质
。
元代,
由于疆域辽阔,
发展交通,
强化了驿站制度,
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
这时驿站也叫“站赤”,
实际“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
虽然到最后,信息传递的速度不够快,
还是成为了元帝国土崩瓦解的一大原因。
元代急递铺令牌图样
由于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规定,
传驿稍有差错,
便要受到
严厉的处置
。
唐朝规定,
驿长负有的职责中,
必须每年呈报驿马的死损肥瘠,
以及经费支出等帐目明细表。
而驿卒作为最重要的实际邮递者,
不论烈日,
寒风,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
丝毫不逊色与今天的快递哥。
更可怕的是,
如果耽误行期,
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
最重可处徒刑两年。
若耽误是重要军事文书,
则罪加三等,
如因文书耽误而产生兵败等严重后果的,
判处绞刑
。
看来每次送信都冒着生命危险
虽然速度远不如今日,
但是就其严密的组织程度,
交通覆盖的方式,
并不亚于现代运输,
甚至可以说,
正是驿站奠定现代物流方式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后台回复
签约作者
即可了解
重酬征稿
详情。转载授权请加诗词世界小编微信H1834394409,
加粉丝群后台回复
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