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醒醒吧文案(ID:caifuziyou6666)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立flag时刻。
立flag,指的是说一句振奋的话,或是为自己定目标、做规划,但结果往往与期望相反。
简单地说,就是
一个人被他自己说的话打脸了
。
比如我的大学同学小B。
她朋友圈的日常是这样的:
——忙完又到凌晨2:00 ,明早约跑步的举手
——今天跑了几个地方见客户,午饭都没时间吃,算了,当减肥吧,努力到感动自己应该会瘦吧
——报了几个管理培训班,希望提高自己,毕竟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加油
——今天开始学英语,背了100个单词,打卡啦
——加班中,推了朋友的饭局,不为别的,为了团队的梦想,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嗯,满满的收获,见了几个客户,谈了几项合作,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类似的朋友圈很多,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
拼命立flag 感动自己
她团队中的一个学妹告诉我,事实是这样的:
所谓的忙完实质是手机没电了,然后离开公司回家。
只做了一件正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的ppt或者word,
营造一种良好的努力氛围,然后再心安理得地玩手机
;
明明可以早点完成的事项,却整晚都在刷朋友圈、聊微信、煲剧,故意拖到很晚,再匆匆忙忙假装做5分钟正事。
也许就是为了感动自己,假装每天都工作到这么晚。
但是,该没有起色的照样没有任何起色,
结果可不会配合你演戏
。
所谓的见客户谈合作只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看似是沟通各种合作、各种项目,一旦真正落地执行时却无从下手。
因为团队在小B的引领下,一直是把有限的精力盲目平摊在80%的事务上,导致每件事情只能做得平庸,而很多
关键的事情无法全力以赴去做
。
所谓的报了培训班只是把咨询的聊天记录发朋友圈,证明自己很上进、很努力;而事实是因为
犯懒和拖延心理
,于是借口说忙不去了。
所谓的跑步只是为了穿上新买的运动服自拍,如果你偶遇她,会看到她走几步就停下来自拍。
说好的汗水和努力,只是为了立flag的剧情需要
。
毕竟天天立flag才能更好地拼命感动自己
。
即使立flag完不成也没关系,总有人夸你立flag立得又快又好。
毕竟自我包装也很重要,但是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有待考量了。
当然,天天立flag感动自己的人肯定不止小B一个。
我也曾经悄悄地立flag,然后悄悄地打脸。
比如我2017年初就立flag:1年内结束单身。
也不能全怪我,毕竟立flag是很早以前就流行的。
立flag后的你
八十年代初,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大学的教授,临床心理学家John Norcross 曾经做过新年立flag实现度的调查。
教授发现人们在立flag后的六个月内,有 40% 的人坚持并执行。
而在长达两年的跟踪调查中,坚持并执行的人只有 19% 。
我建议教授再做一次调查,如果在今天这个社交媒体时代进行同样的研究,失败的人可能会多得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互联网我们更容易有“ 浮夸风 ” 的倾向,从而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本身与我们 “ 好高骛远 ” 的天性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满足感会被进一步放大
。
当我们在朋友圈立下各种flag时,会被他人看到从而吸引点赞、评论:
——哇,你好棒!
——加油,你真是一个努力的孩子,我看好你!
——向你学习,真是太优秀了。
发几句假装努力的文字,配几张励志的写实图,帮助自身树立一个非常正面的模范形象,引起他人的欣赏、追逐、艳羡,别人也会因为朋友圈有你这个正面典范而感到骄傲,会更想与你交好。
立flag带来的巨大满足感和快感,足以激发我们制定更浮夸的计划,不断立下更闪亮、更打脸的flag。
当别人为你的flag点赞、评论时,你似乎产生了 “ 我已经完成目标 ” 的虚假感受。
你会沉浸在想象中的成功场面和想象中的成功所产生的喜悦,但是忽略了这个过程中要付出的汗水和艰辛。
立的是不是 flag ,你自己心里清楚。
你看起来很努力
前些天,学妹离开了小B的创业团队,说忙了一整年决定给自己放个假,明年再拼。
在小B一年半载的熏陶下,学妹似乎也成了拼命感动自己的人。
作为学长,我忍不住想找她聊聊。
我只问了她一句话:
你真的很努力吗?
她问我:什么叫努力?
我告诉她:努力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是“
看起来很努力
”
。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很努力,但结果会告诉你。
它可不会给你面子,甚至会狠很甩你一巴掌。
你以为自己经常去图书馆泡一整天,就是努力了?
刷几分钟微博,再刷几分钟知乎,再逛几分钟淘宝,再
加微yyyzhan
聊一会天,看一会公号醒醒吧文案,然后再看十分钟的书,看一半又看不进去,于是你又拿起手机发朋友圈立flag:
——“今天又努力看了一天书,打卡咯”
你以为经常火急火燎的熬夜赶工作就是努力了?
还不是因为你之前的懒惰和拖延导致该做的工作没做完。
之前早干嘛去了?你知道有人可以提前完成并且近乎完美吗?
令我有点尴尬的是,我还没说完,学妹就哭了。
你看她,又动不动就被自己感动了。
但是动不动就被自己感动,这没有用。
平时下班后不是打游戏就是ktv,突然有一天看了几页书,就觉得自己真是太tm努力了,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努力一小时就感动一整天的也大有人在。
上大学时,室友说要带书回家看,结果只是把书背来背去。
在职场,我还见过无数发奋图强自学英语的,都是从背单词开始。
结果是只背了一个单词:
abandon。
因为基本上所有四级、六级,各种英语考试词典的第一个单词就是abandon。
我见过朋友说要减肥,喊了好几年,半斤都没减,如今还天天发朋友圈立flag减肥。
结果是早点、下午茶、宵夜一个不落下。
你的努力到底是为了达到目标,还是只是为了看起来很努力?
一边假装努力过,一边又赖在舒适区,所以他们一般会偷偷给自己设定一条稍显模糊的止损线。
当他们看了几页书,上了几天课,去健身房聊几次天,加了几次班,熬了几天夜,总之就是看起来努力到一定阶段时,脑海里便会浮现一些自我感动的词。
这时候他们会告诉自己:我很努力,我很勤奋,我已经尽人事,剩下的就是听天命。
至于目标有没有完成,事情有没有做好,能力有没有提升,也丝毫不在意。
反正差不多就行了,我已经努力了,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
日剧《Legal High》里面有一句台词特别好:
——
“
越是工作做不好的无用之人,就越是会主张自己有多努力。”
而事实只有你自己知道,
就是你的努力还远远不够,甚至根本没开始。
你所谓的努力,是汗水还是戏?
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努力落在何处?
结果会告诉你,毕竟现实很残酷。
真正的努力
抛开那种“给自己加戏的努力”不谈,在我的认知中,
真正努力的人却经常假装自己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