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唐
不住轮回,不住涅槃。冯唐文字,文字打败时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回家过年,我发现了3个残酷真相 ·  4 天前  
洞见  ·  立春:唤醒自己的60种方式 ·  4 天前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唐

冯唐:年过半百转行是怎样的体验

冯唐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2-12 08:08

正文


冯唐 作词 ,程璧 担任制作人

赵雯 作曲/演唱,首支原创单曲 《下雪了 想你了》

QQ音乐 网易云音乐已上线





2024

我走进你的怀里了

我走进你的山里了

……






01

PART.ONE





想念,就去相见



《下雪了 想你了》这首歌的歌词来自冯唐最新诗集《见一面吧》。


之前我读过他的《冯唐诗百首》,很喜欢,直白,简洁,有哲思,有真情,也有意境。比如《中药》:




世间草木都美

人不是

中药很苦

你也是




《冯唐诗三百》里的诗有长有短,都不太长。到了《见一面吧》都是三行诗,一共三百零五首,九百一十五句。冯唐立志做超简派诗人。


《冯·唐诗百首》


读完之后,我写了一首小诗:




《诗句》

是谁 规定 诗要写几行

是谁 规定 爱多久才算长

一秒 就很长

见不到你的日子 都很长很长




后来我在去漠河拍摄这首歌的封面照片时读完了聂鲁达的《我坦言我曾经历沧桑》,他说了几乎一样的话:“还有的人量我的诗行的长度,以图证明我把它们分割成了小段,或者过分拖长了。这无关紧要。有谁规定了诗到底应该多长,应该多短?应该是窄的还是宽的?应该是黄色的还是红色的? 这只能由产生它的诗人决定。


那是两个半月前,九月份。读完《见一面吧》,我立马做了一个好玩的尝试,把我喜欢的、最有感觉的句子摘出来,重新组合,变成一首稍微长一点的诗,像歌词一样的诗。大概半个小时,我完成了。


冯唐最新诗集《见一面吧》


我看着歌词,旋律就自然流淌了出来,我用手机录下了我的即兴清唱版。我发给几位好朋友听,包括这首歌的制作人程璧(她也是我第一张专辑的制作人),她给出的评价是,“顺着你目前的旋律唱,会很好听。”她又说,这首歌还是很有青春律动感的。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是“青春律动”,但想了想,冯唐不正是靠“青春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闯入文坛并奠定其文学江湖地位的吗?文字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节奏。



《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


最后制作完成的歌曲和我第一次清唱版本的旋律是一样的,因为当时我是那么顺畅地把它唱了出来,我希望保持它的原始感、本能感,所以没改一个音。


冯唐的诗也是自然的、脱口而出的、拈花一笑的、内观的、俏皮活泼的。


我是从听到《见一面吧》这个书名起,就很有感应。很多人可能信奉“相见不如怀念”,可我觉得如果真的怀念、想念,为什么不见?如果我内心是干净美好的,为什么不见?


“相见不如怀念”是不想破坏美感,想把过去永恒化。但我们应该活在当下,问问他(她) 现在 好不好,去见见 此时此刻 的他(她)。 我们要接受无常,接受变化,接受回忆和想象的幻灭。 想念,就去相见。


AI时代人更需要真实的交往和触碰,用冯唐的话说,“地球人的基因编码里,还有人性,还是需要见见人,三五好友,对酒吹牛,看到对方翕张的鼻孔和挥舞的双手。” 只有真实的连结才会产生真实的心动和心碎。 没有心动和心碎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想见就见,趁早见,好好见,不留遗憾。没有什么比跟你牵挂着的、爱着的人见一面更重要的事。





02

PART.TWO





其实

我也很喜欢北京的四季




在《见一面吧》这本诗集中,有一首我很喜欢的诗,第一版歌词我把它放在结尾。




其实

总体我很喜欢北京的四季

我可以转着圈爱你




后来考虑到歌曲的整体结构和意味,我觉得到“时间它就来了”,刚刚好,忍痛割爱把这首删掉了。


最后出来的歌词就是:






下雪了 想你了

二者之间的道理是什么

我们擦肩而过

之后为什么没有大雪零落

走的时候

春光明媚

怎么那么想哭呢

户外柳絮飘

初夏有了你的味道

看到一枝茂盛的花

像你

忍了忍

没告诉你

我走进你的怀里了

我走进你的山里了

然后呢

你问有没有时间见见

时间它就来了



等我再唱的时候,我发现这首歌的画面就是北京的四季,“下雪了,想你了”是 冬天 ,“走的时候,春光明媚”是 春天 ,“柳絮飘”是 春夏之交 ,“茂盛的花”、“初夏有了你的味道”是 夏天 ,而我想象“我走进你的怀里了,我走进你的山里了”,应该是在短暂而温柔的 秋天


四季的变化仿佛象征情感的流动、起伏,有矜持也有奔赴。





03

PART.THREE





管他几岁,青春万岁



进棚录音之前,为了更多地了解这首歌曲词作者冯唐的文学(内心)世界,他笔下的青春律动,我把《北京,北京》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完了。我读得很兴奋,这确实是我喜欢的小说的样子,确实是最好的青春文学。


我以前总觉得国内的青春片太单薄、太小清新、太模式化,真正的青春片应该是荷尔蒙飞扬、跌跌撞撞、摇摇晃晃、滔滔不绝的。冯唐的青春小说就是春夏秋冬的,冷暖交织的,动物凶猛的,灰飞烟灭的。


我并没有理解李敬泽老师在给冯唐小说写的序中说,“没有人会想象自己是冯唐小说中人,想进去也找不到门……他的小说永远拍不成电影电视剧。”我是完全相反的感觉,我觉得我像她,像她,也像他。我认为冯唐的小说很有电影感(蒙太奇),尤其在读《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时,我心中呐喊,“这本有没有拍成电影啊?我好想把它拍成电影啊。”


所以我带着我编的“电影”,满脑子的小红、柳青、翠儿、朱裳、秋水,秋水的初恋和女友,走进了录音棚,唱起了这首歌。


我仔细体会,这首歌是一首双性别叙事视角的歌,我在女生和男生间转换。比如,“下雪了,想你了”,是女生在诉说(当然你也可以想成是男生);“看到一支茂盛的花,像你,忍了忍,没告诉你”,是男生在倾诉(也可以是女生羞答答的心情),“我走进你的怀里了”像是女生坚毅又柔情的表达,“有没有时间见见”可以是男生问女生,也可以是女生问男生。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想到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作品,也许是因为前段时间刚读完她的书。冯唐和安妮·埃尔诺的小说都是自传体小说,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冯唐小说的虚构性比安妮·埃尔诺的更强,或许未来的文学,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他们都写父亲、母亲,身边的人和自己的爱情,都擅长把内心活动包括潜意识里的东西表达出来,既是非常私人化的写作,也记录、唤醒了集体记忆。如果你想了解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和北京,那就该读读冯唐的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给安妮·埃尔诺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稍微改一下也适用于冯唐:“他以古典又先锋的中文和敏锐的洞察力掏出了个人记忆,也解封了集体回忆,美好地唤醒了人性中的兽性和神性……”


狭义的人性不完整,狭义的人间不值得,怎么美好地唤醒人性中的兽性和神性? ”这句话出自冯唐的杂文集《稳赢》,书名好像很俗气,很成功学,但我读完后觉得很有趣、很文艺。比如,“和爱的人,而不是对自己有用的人,消磨时间。”“松浦弥太郎写过一本《日日100》。我很早就读过,很喜欢他从容地恋物,我还买了好几本送朋友。”“世界不只是增长和屠龙,忙是忙,不忙之后,宛如新生。”


《稳赢》


读完《稳赢》,我脑子里蹦出一句话:老妈教我喝酒好胜,老爸教我喝茶自在。其实人活于世,剽悍和松弛这两种状态都需要。能在儒释道间自由穿行是本事也是境界。我理解冯唐说的,“哪怕或许惹仇恨,也要坚持为往圣继绝学”。他有野心,也有能力。


心(人)在事上磨,冯唐提出“成事”,提出“读书,行路,学徒,做事”,创办“成事不二堂”,没毛病;他能写小说、诗歌和散文,还能写管理和商业,讲《资治通鉴》《道德经》,必须服。再说励志这个事,古今中外哪部伟大的作品不是在“励志”?不是在探讨如何活得更好,更智慧,怎样获得自由、活出真实和拥有爱?


《强者破局》


《稳赢》中有一章《北京的魅处》,“我想在广渠门外垂杨柳某个脆冷的秋天的早晨醒来。”读到这句话,我的思绪马上接到了歌词上——“我走进你的怀里了,我走进你的山里了。”这是在脆冷的秋天的早晨醒来后,想做的事。





04

PART.FOUR





那些“ ”“ 柳絮 ”“ 怀里

然后 ”和“ 忍了




后来,我又把冯唐的《万物生长》(“青春三部曲”之一)和长篇小说处女作《欢喜》读了。


“青春三部曲”中,《万物生长》和《北京,北京》更像姊妹篇,《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更独立一些。我自己的感觉是,《万物生长》写得比较老实,全盘托出,一丝不苟。《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机锋、诙谐多一些,更生猛快意。《北京,北京》更立体、更绵长、也更忧伤,好像一个时代,一段岁月就该结束了。


我不敢相信《欢喜》是冯唐十七岁时写的作品,已是纵横捭阖、阅尽千帆的味道了。果然是从小就拿着钱去买《辞海》《史记》《鲁迅全集》,高中就读狄更斯、劳伦斯英文原著的人。


《欢喜》


读《欢喜》的时候,我就像看到冯唐本人的脸,像从古代穿越来的俊秀书生;一脸的笃定、“不动心”,一副慈眉善目阿弥陀佛的样子。


而读《欢喜》我最大的欢喜是发现了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冬,春。《下雪了 想你了》这首歌也是从冬天讲起,进入春天,走过夏秋。我发现,他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写北京冬天的雪、夏天的花,春天的柳絮和秋天的树叶。 冥冥中,就该有这首歌。


冯唐笔下的“雪”:

“到了今天,早上一推门,下雪了!心里当下充满了惊喜,没有闲愁暗恨待的地方了。”《欢喜》


“越下越大的雪掩盖了平日里看倦看厌的一切,大家仿佛暂时忘记了总戴着的那副漠然的面孔,久无声息的童心又在冬衣紧裹下‘砰砰’跳了起来。”《欢喜》


“学生盼着雪天,也是因为可以发泄一下,表达不易找到别的方式表达的情感……手里的雪球向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脑袋使足劲扔过去,好让他们印象深刻……雪球在她身上开花,就算说出了总找不到机会,总缺乏勇气对她说的话。”《欢喜》


“我们三个希望下雪,那样我们就有理由在钟声响起的时候抱在一起,特别是和小红抱在一起。”《北京,北京》


“那时候,没什么人有呼机、手机,下雨了、飘雪了、想和一个人喝酒了,骑了自行车就去了。”《万物生长》

冯唐笔下的“柳絮”:

“花开了,春光浓浓的,熏得人睁不开眼睛,杨花柳絮漫天漫地飞了起来,笑着追人跑……”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有些心思,想不清,分不明,就像这酿在春光中的柳絮。有些心思也不必说出口,也不必想清楚,好在有柳絮。”《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这个时节,路边的花已经开放,而柳絮未起。一年里,这样有月无风的春夜,北京不会多过十个 。” 《万物生长》

冯唐笔下的“夏天”:

“我生命中那个重要的夏天,我天天骑车由南向北,穿过半个北京城去看望我的初恋。”《万物生长》


“今年夏天,我希望我是你在北京抱的最后一个人。”《万物生长》


“好,这个夏天,我也抱了一个人,也就只有一个人抱过我。”《万物生长》


“1994年 ,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个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北京,北京》


“窗缝里渗进来的北京初夏的味道。”《北京,北京》


“后来,我向小红坦白,直到回到北大一年以后的那个夏天,在游泳池看到小红烧肉的眼睛和身体,我才从心底喜欢上她。”《北京,北京》


“1997年夏天最热的那个周六的晚上,我一个人坐在东单三条基础医学研究所七楼的自习室里,感觉人生虚无。”《北京,北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