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晋财(江苏大学教授 博导,广西特聘专家)
《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如期发布了,有这么几个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农民工的数量还在增加
,已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24万人;
二是很多农民工选择在本地打工
,人数达到11237万人,虽然仍然比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少,但增速比外出农民工快;
三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在减少
,在外出农民工当中进城打工的有13585万人,但比上一年减少了157万人;
四是留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最快
,而到东部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出现回落,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持续减少;
五是农民工越来越老
,平均年龄达到39岁,40岁以上的占比53.9%,一代农民工仍占半数以上;
六是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变了
,从事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在减少,从事第三产业(主要是批发、零售、居民服务、修理等)在不断增加;
七是农民工赚钱越来越不容易
,月工资增速出现回落。农民工群体为何在悄悄地发生着这些变化呢?
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
过去
快
40年,我的儿时同伴就是那时在高中毕业后去打工的,如今我们都已经步入知天命的年龄段了,本以为“打工”这个词经过这么长时间荡涤,应该慢慢消失,没曾想到,今天农民工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为啥总有那么多农村人出来打工呢?从源头上说,是因为在农村越来越没事干了,而这要归功于农村的发展。最近几年回
农村
老家,发现以前依靠人力畜力的农业,现在已经普及上了农业机械;以前依靠人力插秧种地,现在已经改用抛秧直播;以前靠人力砍柴挑水,现在已经普遍使用沼气、省柴灶,还有了自来水。农村的这些进步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现在的农村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人留在家里,那些从田地锅灶游离出来的农村人,当然还不到享受闲暇的生活阶段,只能出来寻找赚钱的机会,加入浩浩荡荡的打工队伍。于是我们看到,尽管经历了快40年,农民工队伍还没有到达刘易斯所说的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拐点,这只能说明中国农村以前实在太落后了,现在真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发达地区城市门槛变高了
按照以前的思路,从农村游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最为向往的地方就是去城市打工,那里繁花似锦,那里喧嚣热闹,那里机会遍地,那里魂牵梦萦!在上个世纪末,农民工来到城市租个房子落下脚,找个工作上班就能每月赚到一份比在农村种地高得多的收入。然而现在的城市,一边遍地都是大学生,学问比自己高得多,一边无法超越的高价房,使自己工资比住房租金低得多。造成农民工在大学生面前找不到工作,在高房价面前交不起租金,进城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中国工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从工场手工业的所谓工业1.0,经过机器大工业的2.0,再到自动化生产的工业3.0,如今还要进入到智能化的工业4.0,这哪是农民工能够适应得了的啊?马克思说了,随着“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技术形成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资本论第一卷692页)。今天是5月5日,是伟大的天才经济学家马克思的诞辰日,他在100多年前写的东西,今天仍然散发着光芒。随着市场取向的中国改革不断走向纵深,让农民工有机会几十年如一日在城市奉献,从而不断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让城市工业有能力在不断的财富积累中完成技术变革。然而,这种技术变革本身却无情地将农民工群体抛入到城市的相对过剩人口当中,面对越来越高的城市门槛,农民工只能望而却步,进城打工的意愿在不断降低,跨区域进城的农民工也就自然越来越少了!
进城的农民工要回家了
农村进步已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呆在那里,城市门槛高又让农民工没有能力跨越,徘徊着的农村人该怎么办?创业,不再做打工仔!那些年轻的农民工后代,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仅仅满足于在城里找个栖身之所就没日没夜地上班赚钱,他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要么通过读书闯入城市,要么在城市实施创业,在城里创业艰难,就干脆回家创业。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农民工平均年龄越来越大,而且仍然是以第一代农民工为主,4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了一大半!这些老年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高门槛的城市里待下去的能力也越来越弱,于是选择回家,在中国人眼里,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回到家乡没有农活干,当然需要打工赚钱,因为他们毕竟只有四、五十岁,还属于壮年,还不到退休养老年龄。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被淘汰下来的传统工业慢慢地转向中西部地区,给了这些回家的老年农民工以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中西部地区的本地农民工数量不断上升的原因。
农民工赚钱越来越不容易了
许多农民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仍打算在原来从事的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里打工赚钱,但是他们却发现,这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让农民工能够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在制造业里打工,城市建设的刚刚兴起,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使得他们能够很方便找到工作。这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当然也会要求更高的收入,再加上制度变革要求企业改善用工环境,确保农民工的各项权益,这对企业来说无疑一种成本压力。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使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慢慢丧失,许多地方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创新来实现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创造”转型,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这些回家的老年农民工在这样的企业里打工,收入增长的可能性自然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开始享受闲暇,到边远的农村地区旅游休闲的人越来越多,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众的社会方式多元化,在经济发展步入调档换速的“新常态”下,鼓励居民消费以刺激内需,这使得服务业的需求得到扩张,成为继制造业和建筑业之后的农民工吸纳源。不过,农民工所从事的第三产业大多数较为低端,诸如酒店服务、修理、批发销售等等,门槛也较低,竞争十分激烈,收入水平自然也就不算太高,农民工回到家乡,赚钱越来越难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