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确认拟录取已过去快一年,为了帮助自己铭记过去痛苦且快乐的保研时光,也为了给将来有志于保研的学弟学妹们提供经验,我希望能够尽量详细地对自己的保研之路进行回顾,记录保研过程的点滴。
本科学校:
中流工科985
专业:
英语(辅修本校财务管理)
前三年加权平均成绩:
90.45;GPA:3.81
英语:
雅思7.5;专四优秀
专业排名:
保研面试前:10/55;保研综排:5/55
科研经历:
翻译方向水论文一篇未发表;随教师进行实验语音学研究一学期;一段藤校暑期学校;无大创、大挑经历
获奖情况:
一次校级奖学金;两年三好学生;校级先进个人;无竞赛获奖
夏令营情况:
中山大学(未拿到offer)、西安交通大学(优秀营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拿到offer)、东南大学(未参营)
预推免情况:
浙江大学(递补拿到offer)、南京大学(拿到offer)、同济大学(未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递补拿到offer)
最终去向: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本科成绩高开低走,使得我对于保研愈发没有自信。
在大三下学期各个高校发布夏令营招生简章后,我开始拿着自己专业排名16%的成绩进行海投。
尽管辅修了财务管理,但我深知自己对于经管类的专业知识一窍不通,所以我投递的都是各高校的外国语学院。由于自己在大三下时并不确定自己将来想要学习什么专业,所以和英语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我几乎都报了一遍。同专业排名靠前的同学也有不少报名夏令营的同学,由于本科学校层次的缘故,大家可选择的余地不多,目标基本一致。
为防止与同学冲突同时也为了节省时间,我选择投递竞争相对缓和的中山、西交、东南以及自己的保底学校港中深,同时我也抱着中奖的心态投递了浙大、上交。
最终的夏令营入营情况证明我的选择基本正确。
对排名要求较高较强的学校(如华五)基本只要每个学校排名最高的学生,而我也顺利地拿到了西交、东南、港中深以及中山的入营资格。
我报名的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硕。选择这个方向主要是因为我前面有两名同学报了中山的语言学方向,我为了能够入营而另辟蹊径,完全没有考虑是否愿意学习这个方向。
中山大学的夏令营共入营70人左右,夏令营安排十分周到,活动也十分丰富。整个夏令营为期三天半,第一天主要是报到注册以及破冰活动。第二天早上听讲座,下午进行笔试。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笔试试题分为两部分,均是写作文,试题较为灵活,并没有直接考察专业相关知识。第三天上午进行了面试。
四位老师面
试一位学生,首先是进行自我介绍,之后学生随机选择一套题目,由老师进行提问。
我抽到的问题包括
介绍自己的科研经历、为什么想学这个专业、相对于翻译你更喜欢哪个方向等
。
第四天早上进行闭营仪式。
中山大学环境优美,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也较为雄厚,老师们工作的效率也很高,第三天下午就出了面试结果,很遗憾我没有拿到优秀营员,但这次的夏令营经历也使我积攒了一定的面试经验,同时也
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最重要的是收获了爱情。
西安交通大学以工科见长,因此我的同学们都没有报名该校的夏令营,这便允许我选择和我科研经历更为吻合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西交大和中山大学都公布了夏令营入营名单,能够看出西交大受地域的影响,生源稍弱于中山大学。
西交大的夏令营流程与中山类似,第一天报到,第二天早上举行开营仪式,下午进行笔试和面试。西交的笔试试卷包括听力、阅读和写作三部分,听力部分包括五十个单选,都是听一段对话和问题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由于教室的播放设备问题,听力全程听不清楚,只能靠蒙。而阅读和写作部分都中规中矩。面试紧接着笔试进行,依然是四位老师面试一位学生。先是进行自我介绍,
其次老师会对学生的科研经历进行询问,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个人规划、研究兴趣等进行提问。中山和西交的老师都没有专门对专业知识进行提问。
第三天主要是听讲座、师生座谈以及参观校园,非常感谢西交提供的与教师交流的宝贵机会。
在西交参营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区域与国别研究这一方向,与相关老师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西交的老师们都非常的热情,同时也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
老师对我的研究经历很感兴趣,对我的面试表现也非常满意,我也顺利在一个月后拿到了优秀营员。
港中深是一所新兴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地处深圳,发展潜力巨大,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都很突出。早在大二结束时我就了解到了这所学校的夏令营招生条件,同时自己的学姐也被该校录取,我一直希望参加该校的夏令营。
由于自己的保研资格在九月中旬以前一直是个未知数,而港中深并不需要保研资格,因此我非常希望拿到该校的录取资格。
港中深的夏令营是在中山和西交之后进行的。
夏令营第一天依然是报到注册、参观校园,第二天白天聆听讲座。
讲座的老师来自港中文、对外经贸和北外,老师的专业程度都很高,讲座的内容也很有意思。
港中深的培养方向还是偏向于实际应用的,这与其他研究型高校有所不同。
第二天晚上学校在附近的五星级酒店开办了欢迎晚宴,令人难忘。
第三天早上进行笔试,下午进行面试。
笔试第一部分为两小时的笔译,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
英译汉的内容是关于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而汉译英是有关中国的近代科学发展史。笔译过后是英文复述。先听一段听力,内容是关于心理学的实验,之后进行复述。之后是英译汉的视译,先用五分钟看一篇文章,之后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是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
下午的面试临时改为了
英文辩论
,八个人一组,进行四对四的辩论。每组会提前十五分钟拿到辩题进行准备,之后进行辩论。辩论时长为20分钟,辩论过后老师会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提问。我所遇到的辩题为
中国是否应该在贸易战中做出更多让步
。而老师单独的提问主要是
与
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学习翻译的原因
有关。
港中深的考试内容都比较新颖,贴合实际,这与这所学校的风气、历史以及深圳这座城市都有很大关系。
在港中深学习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有助于就业。
尽管学校很新,但老师都很有经验,学生的去向也不错。
在夏令营结束后一个月,我收到了offer,我便脱离了失学状态。
从九月初开始,我继续抱着厚脸皮和碰运气的心态把自己想去的学校的预推免都投了一遍,包括清华、浙大、南大、北外、同济等学校。在本校复试前两天,我陆续收到了浙大、南大的预推免通过消息,这让我本已平静的接受去港中深读书的内心起了涟漪。学校在9月中旬如期进行了推免复试,在出结果前我就和女朋友一同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车。在南大报到结束后,我收到了我获得保研资格的消息,我的预推免之路也就正式开始了。
我报名的是南京大学的笔译专硕。南京大学毫无疑问是众多英语专业学生的梦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实力强,学校层次高,地理位置好。在预推免之前我从未想到过能有机会参加南大的考试,至今回想起来仍十分激动。
在报到时能够看出仅这一方向便有接近100人参加考试,其中有不少其他夏令营认识的同学,大家都准备在预推免阶段再搏一搏。预推免的安排紧凑了许多,没有了参观、讲座环节,只剩下笔试和面试等待着焦虑的考生。
南大笔译的笔试和港中深的笔试有些类似,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南大的英译汉是关于商业的话题,而
汉译英比较具有挑战性,要翻译的是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
我平时从未进行过文言文的翻译练习,不过好在文章是高中学过的,还能够读懂。我艰难地翻译了下来,自我感觉却很良好。南大的面试要比笔试轻松许多。四人一组,三位老师,中英问题各两个。
英文问题包括学过什么翻译课,为什么想学翻译;中文问题包括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遇到导师不愿接收你怎么办等。
南大的老师都非常的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带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我没有在南大过多地停留便前往杭州。
夏令营阶段浙大已经拒绝过我一次,我也从未对浙大抱过希望。预推免时我选择了相对新兴的国际组织与国际交流专业,当时的考虑是我认为这个专业报的人会比较少,竞争力小,我有可能通过。没想到我的构想成为了现实。前一天晚上刚到杭州,第二天早上就来到了紫金港参加面试。浙大校园风景优美,找考场途中还与浙大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当时的感受是真羡慕他们能在浙大学习,我也希望抓住这次机会成为浙大的学子。
去年我的学长曾参加过浙大的预推免,从他那里我了解到浙大的预推免没有笔试,只有面试。我所报名的是外院里最新设立的国际组织与国际交流专业,本科我没有学过相关的内容,也不知道面试会考些什么,因此我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早早地来到了候考教室。参加面试的一共有二十个人,老师给每个人分发了复试成绩表,面试也如约而至。
该方向的面试分为两轮,第一轮和三位外教面试,第二轮和四位中国老师面试。外教面试环节,先进行自我介绍,之后外教会根据自我介绍进行提问。我在自我介绍中提到了自己作为乒乓球队队员、交响乐团成员的经历,外教对此非常感兴趣。外教也询问了我将来想要在哪些国际组织中工作,我提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外教也都比较满意。整个外教面试气氛逐渐轻松,能看出外教对我有一定的兴趣。
第二轮面试面对中国教授们,我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老师们对我的科研经历进行了询问。之后老师询问我对他们学院是否有了解,有没有对某个老师的研究感兴趣。幸亏我提前浏览过官网,并说出了一个老师的名字,紧接着老师们的压力面试便开始了。
老师让我谈谈我的学习背景、经历对未来的研究有什么作用,自己能为该方向发展做出什么贡献,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上述问题的回答都遭到了老师的反驳,我只能不断地为自己圆场,整场面试变得异常的漫长。出了教室,我感觉自己可能与浙大无缘了。
在南京大学报到注
册
时,北外发布了预推免名单,女朋友和我都通过了。我们急忙买了去往北京的车票。浙大的面试结束后,我便马不停蹄赶往北京。北外我报名的是英语笔译方向,第二天早上报到,下午笔试。
笔试时整个大教室里座无虚席,而英语笔译也是报名人数最多的方向之一。笔试的试题和平时的综合英语考试题差不多,语法、阅读、写作都包含在内,还是很有难度的。笔试结束后,学院才发布了面试分组和时间。我被放在了最后一天的下午,同时也是最后一个人。
面试分为视译和提问两部分。刚刚落座的我就被要求在三分钟内阅读完两篇文章,一篇英文一篇中文,之后进行翻译。
文章分别与国际贸易、天猫双十一活动有关
,我艰难地完成了翻译。之后老师提问了一些有关翻译的问题,如
刚刚的视译你觉得你那一部分做得比较好、做好一名翻译最重要的素质、你学习翻译将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以及你读过什么书等
。整个面试的专业性应该是几所学校里最强的,老师的态度也非常和蔼,北外也不愧为外语类第一学府。
从收到中山的补录开始,保研之路上就始终充满着意外与惊喜。在参加完夏令营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学习了二十天的雅思,之后又开始紧张地为本校复试备考。本校复试刚结束又奔向南京,在南京陆续收到北外通知、保研资格通知等,这一切都在为最后的结果做着铺垫。从杭州回到北京后,晚上在北京地铁上发生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
在地铁上,女朋友听到身边的一位女生说自己要参加北外的考试,还要交钱等话题,之后又提到‘浙大过了我肯定不去北外’等言论,我突然被惊醒。望向她的手机,上面赫然写着‘浙大外院国际组织与国际交流复试结果通知’。那位女生是面试的前七名,浙大也只给前七名发了邮件,询问他们是否接受浙大录取。我看了看自己的邮箱,没有新邮件。
顿时,我感觉地铁很晃,人生无望。
尽管邮件里提到了替补名单,我也没去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