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社区公共服务
为上海居民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信息查询和办事预约。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社区公共服务

【快讯】身份证将启用“电子身份标识”

上海社区公共服务  · 公众号  ·  · 2017-09-29 14:30

正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至少泄露了5次。 近日,公安部放出了“大招”, 电子身份标识载入手机卡 的时代即将来临! 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中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网络中进行有效监管,净化网络环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电子身份标识有何作用?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简单来说,eID就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它既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身份证那样的证件。


这项技术最关键的是: 未来,当你使用载有eID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


也就是说,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

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权益!


电子身份标识,将实现“多点开花”


近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对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展示。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 eID载入手机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包括不动产权自助查询、食药检查等方面,eID都将大显身手。



目前,电子身份标识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银行卡。


而在即将到来的10月,全国首个将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也将在海口正式运行。


可见,把数字身份加载在手机SIM卡中,全新的在线身份信息验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注意或做好以下五个方面,以保护个人信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