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先生
有幸与你见证这个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智先生

为什么中国的军武看起来这么土?

智先生  · 公众号  ·  · 2024-06-18 20:57

正文

今年5月8日,福建舰完成了首次海试,顺利返航。
随之而来的,是官方破天荒公布的一系列高清大图和视频,震撼了大家的眼球。

之所以说破天荒,是因为在7天前,福建舰从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准备开展首次航行试验时,央视进行了全程直播。

在直播画面中,眼尖的人发现了央视神一般的拍摄画面。

像下面这张还算发挥正常。

顶多就是把福建舰拍成了076型两栖攻击舰。

不过这款排水量高达5万吨的两栖攻击舰,素来就有小航母之称,所以也不算偏得太离谱。

但是像以下这张「纤夫的爱」就有些难绷了。

还有这张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广角下的福建舰」,可以说在广角这块,他们是专业的。

最经典和最离谱的,要属这张「远航渔船」。

大家在瞠目结舌之余,也不得不佩服官方御用摄影师的功力深厚。

玩笑归玩笑,大家仔细对比的话,还是能发现这真的是一艘渔船,就是不知道为何官方会给它来个特写罢了。

所以当官宣部正式发布福建舰的系列4K大图后,人们总算领略到了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的风采。

曾几何时,这种构图只存在于灯塔国的军事杂志上,可如今真正的国产航母正式亮相,国人终于能引以为傲了。

只是再往下翻一翻,我们在其中一张图片里,还是能看到官方对整活的念念不忘。

对军迷们来说,这个构图可以说非常熟悉了,因此根据这张图片把福建舰命名为「闽渔18」。
为什么会带个渔字,主要是一直以来官方在对系列航母的拍摄上,都痴迷于渔民视角。

比如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嫌不够直观的话,P完图以后,顿时变成「辽渔号」,是全世界吨位最大的远洋渔船。

老实说,对于官方的传统艺能,老百姓表示习以为常,因为这些年出现得过于频繁,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海军这块,官方发挥一向非常稳定。

能把排水量4000多吨的054A护卫舰,拍成两位数吨位级别的小渡轮;

只要角度拿得好,航母可以拍成两栖舰,而两栖舰自然也可以变成运沙船,看上去与各大媒体说的威武巨舰似乎有些距离;

最逆天的是以下这张,被网友们称为「宝宝军舰」的抓拍图。

有人在讨论区发表疑问,这驱逐舰一看就是未成年的,不会涉嫌雇佣童工吧。

任大家如何头脑风暴,都很难把它和我国百分百自主研发建造,吨位去到1.28万吨的 南昌号 驱逐舰,联想到一块去。

再补一张传说中南昌舰的「战斗姿态」。

嚯嚯完海里的军舰,怎么少得了天上的飞机。
比如网上流传已久的大肥鸡。

它的原型是有「大国鲲鹏」之称的运20国产大型运输机。

但在摄影师的精心构图下,这两者除了颜色相近,其他可以说毫无关系了。

另一名受害者,则是在歼20出来之前,撑起空军半边天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出道以来,力压各国同级战斗机,鲜有敌手。

只是依然逃不过鬼才摄影师的神来一手。

还有打破波音、空客垄断的国产C919大飞机,在军宣摄影师构图下,成功变成像运爷那样的大肉机。

人们最佩服的不只是摄影师的神奇抓拍角度,而是这居然能过审......

这还不算,海空都有了经典镜头,怎么也少不了陆军的军武装备。

例如在2021年在珠海航展上大出风头的山猫全地形车。

这款全地形车由于功能非常全面,能搭载多种武器系统,而且拥有操作简便、综合机动能力强、体积小、速度快等特点,所以备受各国关注,去年还得到来自俄罗斯的大订单。

但风光无限的山猫地形车,在官媒的微观镜头下,成了这样。

或是这样。

仅从画面构图来看,还挺有小型猫科动物的娇小美感。

另一个被整活的还有火箭车。

堂堂一大杀器被拍出玩具的质感,如果下方加上购买链接,直接就是电商广告了。

眼见海陆空三大领域,无一幸免都遭到官媒的「毒手」,人们在玩梗之余,难免会有所疑惑,所谓的官方御用摄影师,莫不都是临时工吧?

确实,要说官方不懂拍照吧,在中国军网、央视军事频道等官方网站上, 经常 可以看到大片级别的军武抓拍图;

但要说官方很会吧,在阅兵、军舰海试等关键时刻的取景又非常地迷。

这神一刀,鬼一刀的操作,把老百姓弄得晕头转向。

也许是看风评越来越歪,官媒只能亲自下场,以官方玩梗的形式,拍摄了一段有关火箭车的采访视频。

官方是想告诉各大网友,有些东西为了国家安全,是需要保密的,不是想拍就能拍。
道理老百姓都懂,只是心里总归会有点不甘心,总觉得国内的军事拍摄缺了点啥。

在最近几年,当法新社的暗黑构图在国内流行起来后,大家伙顿时醒悟,明白缺啥了,是杀气。

网友们纷纷吐槽,对比法新社视角下的杀气凛冽,官方很多时候把我国军人拍得过于亲切了。

有人说,也许这是战忽局宣传策略的需要。

众所周知,作为传说中的组织,「战忽局」一直威名显赫。

就拿局座张召忠把美军忽悠瘸了的案例来说。

作为美军最强大的五代机,F22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造价和维护成本非常高,导致美国官方的 财政 压力很大。

为了减轻负担,美军决定转向研发F35战斗机,这是一款以F22为基础进行「削弱式改良」的战机。
虽然在隐身能力、空战能力等方面有所减弱,但是成本降低了不少,十分符合美国军方的心意。

可在F35研发出来后,美军却下不来决心是否要拆除F22的生产线,批量投产F35。
因为风闻当时中国的第五代战机也要出来了,自断一臂的事情可不能做。

这时张局长走出来,给了老美一颗定心丸:放心拆,没事,我国什么实力你还不清楚?哪有什么第五代战机,纯粹就是歼10改而已。

这下灯塔国放心了。
时间来到2011年,当中国第五代战斗机歼20成功首飞,翱翔蓝天的时候,美国傻眼了。
当时F35已经进入了批量生 产,同时美国还说服全体北约成员一起列装F35,来不及改变主意了。
最关键一点,F22的生产线已经拆了,重新搭建费时费力,还耽误时机。

因此美军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