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要保障学生充足的课间活动。有权威媒体评论说:课间会不会被挤占,能不能真正交给学生,不仅是时间段的问题,更反映出学校的育人理念。一时间,激活课间的经验在全国陆续推出。去年秋季开学后,包括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在内的全国一些中小学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孩子们在课间动起来?1月7日,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一小学(武科大校区)班主任余婧,武汉市人大代表、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教师杨雪莲,武汉市政协常委、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不约而同强调课间活动能提高孩子们的“心理韧性”,即应对挫折的能力。
余婧代表认为,孩子要交两个朋友,一是图书馆,二是操场。在操场上释放精力,既可以提高正向情绪,减少抑郁发生,也能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
“课间活动时间可以锻炼社交能力。”杨雪莲代表说,“比如孩子们如果不合作,游戏就玩不下去,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也要能接受沟通失败。这就是锻炼‘心理韧性’的过程。”
青山区钢城第二小学足球社团的学生们正在练球。记者覃柳玮 摄
当前,全国一些中小学开始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课间活动时间的延长,不一定要消化在每节课之间,也可以利用‘大课间’开展特色活动。”余婧代表说。
杨雪莲代表则提出,课间活动时间延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多出来的5分钟,从哪里来、怎么落地,需要试点学校分享经验。
梅志罡委员认为,培养体育运动习惯是开展课间活动的前提。“让孩子通过积极运动达到积极休息的状态,课间活动是课程的加油站,而不是分割点。”
余婧代表现在是一个六年级班级的班主任。每到大课间,她就会和孩子们一起跳长绳、循环跑,孩子们非常开心。
余婧说,老师自己要“会玩”,再带着孩子一起玩,师生一起成为大课间的受益者。她介绍,大课间由学校进行顶层设计,体育老师精心筹备,任课老师集体参与,能科学保障孩子的课间活动。
黄陂区天河航天小学的孩子们课间玩耍。记者刘嘉 摄
“江汉区也有‘阳光一小时’。早上有晨练,晚上有晚跑。”杨雪莲代表说,课间十分钟看似是学校、老师、孩子的事情,其实还涉及家长。如果家长能动起来,他们能在家里教会孩子一些传统的游戏,再由孩子带到学校与其他孩子分享。而孩子们在学校学会了新的游戏,又带回去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玩,从而实现亲子互动。这样,课间十分钟就带来了增值的东西。
梅志罡委员认为,不妨把课间活动延长到课余时间、家庭时间里。他说,当前许多大学校园操场开放,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大学校园里一起运动,或者沿着东湖跑一跑。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红牡丹……”在大兴第一实验学校的课间十分钟,编花篮、纸球接力、加十游戏、跳房子等传统游戏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项目。
图源:央视新闻
杨雪莲代表介绍,当初学校的体育老师把传统游戏带进校园时,一下子带动了全体师生的兴趣。“我们玩编花篮,音乐老师可以教节奏,体育老师教孩子如何保持平衡。课间十分钟非常精彩。”
余婧代表对此深有感触。她了解到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设置了打沙包游戏,很受男生欢迎。跳房子、跳长绳等项目则有很多女生喜欢。为了减轻家长对游玩安全的顾虑,她还专门在家长群设置了读书会,共同分享应对孩子受伤的经验。
“中国数千年文化留下了许多儿童游戏,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我们可以对传统项目进行有效开发,与现代的益智项目结合。孩子在不同场景、不同场地都有游戏玩,学玩结合,寓教于乐,体育锻炼将真正成为‘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五育并举,给孩子带来更完善的身心健康发展。”梅志罡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