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张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浙江省疾控中心日前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健康蓝皮书——《2015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报告》。
这个浙江人的健康报告里有个数据家长们要重视了——在11个省级学生健康监测点开展学生常见疾病监测,结果显示:贫血率为8.1%。相当于每12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贫血。
可在生活中,哪家父母不是尽力让孩子吃好?为什么贫血率还有这么高?这对孩子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初二女生成绩下滑快
一查指标已接近重度贫血
14岁的小惠读初二,是个典型的江南小美女。身高1.57米的她,体重刚过80斤,瘦瘦小小的身子,白白净净的脸,就像林黛玉一样。
这是小惠的妈妈第一次带她到杭州的医院看病,起因是小惠经常头晕、乏力、心悸。妈妈打听了一下,这是贫血的症状,就挂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
小惠妈妈说,“她小学成绩很好的,到初中退步很快,在班里只能排中下了。”
检查结果,小惠的血色素是62mg/L,而大多数人超过120mg/L才正常,90~120mg/L代表轻度贫血,60~90mg/L意味着重度贫血。
血液科主任金洁拿着报告单叹了一口气,“这么严重的贫血,说明她贫血至少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
小惠的身上有太多贫血的症状,都被她妈妈忽视掉了:脸色苍白被当做肤白貌美;跑步没法跑完操场一圈,被当做缺乏运动细胞;每天睡不醒被当做太爱赖床…
经常头晕、恶心、乏力、手脚冰凉、严重时候会发麻、稍稍运动就会胸闷气短,四肢酸胀。体育课上跑操场,跑步后感觉喉咙充血,要静坐半个多小时才有好转。医生说,让小惠妈妈耿耿于怀的成绩退步,很大原因就是贫血。
金洁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贫血不仅代表着造血系统功能异常,意味着血液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还往往是恶性肿瘤、肾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肝脏疾病的先兆,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肾脏病和癌症中并发贫血的几率很高。
“不缺吃穿”的今天
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贫血
在各家医院的血液科诊室,像小惠这样来看贫血的孩子不在少数。
“贫血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中小学生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缺铁性贫血,大概占了90%多。”金洁说,家长们可以稍稍放宽心的是,缺铁性贫血是各个种类的贫血当中,症状最轻,也是最容易治愈的。
金洁告诉记者,这个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很快,对铁的需求量比成年人更高。
换句话说,一家三口每天吃一样的饭菜,对爸爸妈妈来说,摄入的铁元素足够了,可对孩子,同样的摄入未必够。
而初高中的女生们刚刚来月经,不规律的大姨妈往往来势汹汹,大量失血让她们比男生更容易出现贫血状况。“另外,有的小姑娘爱漂亮,想要瘦一点,就不怎么吃饭,摄入少,也容易贫血。”金洁说,所以女生往往比男生贫血更多。
孩子的变化是悄悄发生的
怎么判断有没有得贫血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这些表现来做判断:
1、除了头晕、胸闷、气急,还可以观察孩子脸色是否苍白,有些孩子本身皮肤就很白,不大看得出,也可以看看眼睑、手掌,是不是苍白的。
2、观察孩子的睡眠问题,睡得浅或者嗜睡,都要引起注意,贫血是全身性的症状,睡眠也能反应出来。
3、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也是贫血的表现。
4、注意力的问题也很重要,贫血之后吃不好、睡不好,注意力当然不能集中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也要找找是不是贫血。
对于已经得了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在医学上的治疗并不算复杂,轻度贫血只要在饮食上注意补充铁元素就好了,中度、重度的贫血病人,需要口服补铁剂,经过治疗也会慢慢好转。
家长们要特别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孩子的变化也是悄悄发生的。
补足铁元素
给孩子开一张食补单
贫血的孩子,怎么“吃”很重要。铁元素摄入足够了,缺铁性贫血自然就不会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