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海南人,“回南天”要来了,关紧门窗→ ·  昨天  
直播海南  ·  造谣“三亚将开赌场”,一男子被行拘! ·  昨天  
直播海南  ·  情况属实!官方通报:停职调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国际经验丨法国人民是如何建设“环帝都经济圈”的?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8-06 18:46

正文

对于法国这样体量的国家来说,只拥有一个最高首位度的中心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巴黎就这样扮演着法国第一大城市,差不多也是唯一巨型城市的角色。


内容来源:地球知识局

作者:冬之阵


随着现代的城市化进程,巴黎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挤压着全国其他城市的生存空间。然而巴黎的膨胀过程,并不受到其他地区的待见,而且诞生出了一系列 大城市通病的问题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一下法国是如何发展出它的环首都经济圈的。

巴黎的不断扩张

基于人口数的欧洲灯光

巴黎在国内无人能及


01

江心岛上的法国人


去巴黎旅游,不看巴黎圣母院就算是白去了。然而,今天被熙熙攘攘的游客占领,而且经常发生治安事件的圣母院门前,曾经是巴黎最早有人居住的地区。

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


这一点其实有点奇怪,因为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一座名为西岱岛(Ile de la Cité)的江心岛上 。选择这样的地点作为最初的定居点,巴黎的先民一定有着自己特殊的考虑。

充满文化遗产的西岱岛


巴黎的母亲河是塞纳河 ,这条漫长而蜿蜒的河流甚至可以被认为是整个法国北部的母亲河。整个法国北部的水流几乎最终全部汇入了塞纳河,向西北方向不断地拐着弯进入了大西洋。作为一条典型的平原河流,塞纳河流域地势平坦,从巴黎到河口365公里,坡降只有24米,倾角微乎其微。

法国北部两大水系

塞纳河与卢瓦尔河

巴黎主控塞纳河、奥尔良连接卢瓦尔

巴黎+奥尔良=法国北方枢纽


因此,塞纳河的水流缓慢河面宽阔,非常有利于航行。今天去巴黎市内坐游船,闪转腾挪的空间很大,几乎不会有碰船触岸的风险。 从内河航运的价值来看,这条河流的部分航段堪比欧洲的第一大河多瑙河。

协和广场旁游船林立


平缓的河流对于航运和农耕灌溉是个好消息,却也同样会带来敌人。 对于早期想在这里定居的巴黎居民来说,和可能来犯的敌人之间维持一个安全的缓冲距离是相当重要的。而江心岛,显然就是对塞纳河宽度最好的利用,先民选择在岛上开始繁衍生息也是在过于良好的地理环境中的无奈之举。


02

巴黎开始的地方



公元十世纪, 欧洲北边的维京人崛起 ,横扫了欧洲大陆北方沿海,法国也没有能够幸免。维京人最犀利的武器,并不是他们的战锤和战斧,而是作为交通工具的长船。


这种船身体细长,既能够在近海巡航也能够沿着河口进入内陆。普通的内河船只能够进入的河道,这些船只也都能进入。 本就有很强通航能力的塞纳河,自然也就成为了这些长船战斗的空间。

维京长船的复刻品


居住在西岱岛上的巴黎先民们,就依靠河面上的桥拦住了维京人的长船,让他们无法继续深入法国内陆。而且这些西岱居民,还利用河面的防御优势,对维京人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最终让维京人回到了海上,保护了法国内陆。


如此优质的防御条件,对于身处中世纪,朝不保夕的其他地区居民来说自然是很诱人的条件。备受维京人困扰的沿海居民,纷纷举家搬迁到西岱岛附近寻求庇护,巴黎的城市规模很快得以扩充, 在塞纳河左岸和右岸形成了大量聚居点,并且最终发展成了人们熟悉的巴黎城


03

丹麦人望桥兴叹



巴黎在人口和经济实力上的急速扩张,也给了这里的人们向外迈出征服步伐的理由。从巴黎出发,走水道向东最远可以到达今天的比利时,向南能够接触奥尔良,只要控制了几个山口,就能将西南和东南的两块地全部拿下,也就画出了今天法国的基本势力范围。


只要法王能牢牢掌握住北方核心区, 整合法国周边几大板块便不难。政令之所出、国王之所在,俱是巴黎,正所谓“法兰西帝都”。


04

“法兰西孤岛”


所有的帝都都会集中大量的资源,从权力、财富到人才、文化,都喜欢往这样的优势高地走。在农业时代,其实巴黎就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大城市病。 大量的移民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给市容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甚至还会导致各种流行病

这应该是一个巴黎房价还很便宜的时代

城市边缘城和村仍然傻傻分不清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给排水技术还不发达,城市卫生情况难以控制——连皇宫里都没有修厕所,更何况贫民扎堆的穷人区了。


甚至有人指出,高跟鞋之所以在巴黎被发明出来,就是因为当时的城市污水横流,贵族们为了防止自己华贵的服装被污染,只能穿着高跟鞋走路。倒是一种很实用主义的解释。

巴黎人口在其后数百年时间内不断增加

摊大饼扩张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城市病出现,执政者就要想办法,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疏散人口和机构,大巴黎城市圈的构想就这样出现了


不过当时还是封建制社会,法国国王对于全国的控制能力其实相当有限,地方大领主们也随时在觊觎国王的位置,因此肯定不能把资源转移到超出自己控制中心的地区。 法国国王于是以自己的封地为中心,将方圆大约一百公里的地区划为大巴黎的转移区。

确实很像一个岛

(与最初的历史边界不符)


不过当时的城市发展水平,还没有到要把城市功能转移到这么远的地步。国王们在区域内最喜欢的,还是南部靠近巴黎一些的小城,比如坐拥凡尔赛宫的凡尔赛。


在拥有这座华美的宫殿和花园之前,实际上这里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镇,今天也主要依靠旅游业生存。

方便法王检阅人民游客


这个领土其实也是法国国王自己作为贵族领地的极限了。 在这个区域内,行政系统更加集中,却给了商业系统更多的优惠权限,吸引周边领地的商人前来经商(并且狠狠收税)。 那是巴黎商业在古代史上的黄金岁月,商人组织甚至有和国王在税收上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一块土地,于是被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为“法兰西岛(Île-de-France)”,也有人称其为 “法兰西孤岛” ,似乎是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称呼,因为在这一地区里的人们自认是最正统的法国人,将法王治下的其他地区视若无物。

法兰西岛, 核心为巴黎


这个行政概念其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也就是以巴黎为核心的法兰西大区,它的法语名字,仍然是“法兰西岛”。二战之后这里曾经因为要限制维希政府的残余势力被分割成了8个省,但在1976年又重新整合为一个大区。


当然最正统的“法兰西孤岛”,还是巴黎本身。 去巴黎旅游买火车票的时候,就会看到他们骄傲地用“Île-de-France”自称。


05

地产兴城大巴黎


时间进入现代,法兰西岛的概念有多大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更加重要的问题是 如何解救城市病突出的巴黎市


本来,老城区难以改建并不是困扰历代执政者的难题。在王权时代,城中心的小木屋拆了也就拆了,当时的人既没有文物保护的意识,对王权的干涉也不能置喙。 但到了现代,拆迁可不是政府说想拆就能拆的,腾不出空地就没法建高楼容纳更多人口。

法式大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