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会  ·  东北没有澡堂,请尊称它“皇宫” ·  6 天前  
十点读书  ·  4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一大半都不上班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慈怀读书会

《离婚》道出扎心婚姻真相: 一边互相嫌弃,一边不离不弃

慈怀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09-13 06: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老舍的小说《离婚》中的婚姻观,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婚姻问题。文章指出,婚姻是现实的合作而非单纯的爱情,关键不在于三观是否一致,而在于夫妻之间是否有和解的能力。同时,婚姻也是责任的共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文章还强调了面对自我和人性考验的重要性,以及修炼平常心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婚姻中的和解能力

文章指出,在婚姻中,比起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拥有和解的能力。婚姻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彼此的问题和短板,要学会接纳和理解对方的不同。

关键观点2: 婚姻中的责任共担

文章强调,婚姻是责任的共担。夫妻之间要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张大嫂和张大哥的婚姻生活就是无数中年夫妻的真实写照。

关键观点3: 面对自我和人性考验

文章指出,婚姻中需要克服漫长岁月中的倦怠,克制贪婪的欲望,恪守内心的原则。面对人性的考验,要铸造坚硬的铠甲,守护心灵的避难所。


正文


点击下方👇卡片发消息【读书】免费听好书

解读:小燕 | 朗诵:知之
原著:老舍

婚姻就如同一道门,门外看婚姻,皆是幸福气息,但穿过门后,才发觉平淡粗粝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剪影。

历经生活的风雨,婚姻承载的美好,逐渐零落成一地的叹息。

家长里短的琐事,形同陌路的相处,如此种种,在老舍的小说《离婚》中也在同样上演。

老舍先生将镜头聚焦于平凡的日子,用清淡的笔墨揭露出婚姻中最残酷的一面。

书中每一段走入困境的婚姻背后,都映射出了无数家庭的问题。

那些离不了的婚,背后既有生活的无奈,也有被羁困住的灵魂。

人生行至半坡,比经营婚姻更重要的是修炼自我。学会觉知每一个当下,才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你看不上的三观
其实缺的是和解能力

当时的北平财政所,聚集了一群天天叫嚣着离婚,却都没有离婚的财政科员。

找工作,忙结婚,按部就班过日子的老李就是其中之一。

老李曾经是一位农村孩子,凭借过人的才识,考上了城里的大学,见识过城里生活的繁华,接受过新思想的熏陶。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按家里的安排,老李早早结了婚。

如今,人到中年的老李空怀一颗滚烫的心,却无比渴求“诗意”的生活。

感情经验丰富的同事张大哥看老李愁眉不展,早已了然于胸。便邀他来家,小酌几杯。

几杯酒下肚,老李坦言,自己想要一位“灵魂伴侣”。

一位不仅能吟诗作赋,而且精通琴棋书画的红颜知己。

而他那远在乡下的小脚妻子,大字不识,对文人雅趣更是一窍不通,显然与“灵魂伴侣”相距甚远。

张大哥对老李的想法嗤之以鼻,在张大哥的心中,没有不合适的夫妻,只有不会过日子的两口子。 

他提议老李将妻女接来北平,既能培养感情,也能打消离婚的想法,一举两得。

张大哥的这一提议,让老李的酒瞬间醒了一半。

他不由想起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妄想的浪漫终究敌不过平白的现实,只好无奈地点了头。

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生活似乎展开了新的局面。可老李的不断试探,逐渐让这段婚姻只剩下了厌烦。

他耐着性子为妻子读诗,妻子挂念的却是没做完的家务活、嗷嗷待哺的孩子。

他好心带妻子出去见世面,妻子对小巧精致的物品不搭一眼,却买了一条土里土气的围巾。 

叹息和无望,让婚姻成了一团死灰。相对无言的生活,使日子过得愈发苦闷。

殊不知,婚姻就像一面镜子,那些你厌恶的人,其实恰恰看到的是自己的心。

正是老李看不起妻子“俗气不堪”的那一面,才换来他如今光鲜的体面和自由。

而所谓的三观不同,不过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他人之上。在虚妄的优越中,也丧失了接纳与和解的能力。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保证夫妻关系得以维持的关键因素,并不是人们以为的三观一致,而是夫妻两人有没有和解的能力。”

想要经营好婚姻,不是看你提多少的要求,而是可以接纳多少的不足。因为,比差距本身更可怕的是,失去了与自己握手言和的能力。

人一旦学会与自我和解,才能在体谅和理解中,正视自我的需求,从而珍视相互的付出。

婚姻中,接得住对方的“坏脾气”,兜得住底,才能捧得住彼此的心。


你瞧不起的婚姻
其实共担的是责任

莫言曾说过:“婚姻本是合作,不必非弄成爱情的样子,爱是会消失的。”

过于执着婚姻中爱情的分量,反而看轻了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举一动都派头十足的张大哥,一生的使命便是给人做媒和反对离婚。

在财政所,上到科长、司长、下到书记员,都曾找他做过媒。

在媒人事业上,张大哥做的可谓是风生水起。

那是因为,张大哥的背后有一根定海神针,帮他稳定家庭的大后方,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这根“神针”就是他的妻子——张大嫂。

张大哥和张大嫂属于包办式婚姻,双方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也鲜有跌宕起伏的浪漫。

有的只是各有所职,责任共担,日子反而过得惹人艳羡。

平日里,会持家的张大嫂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妥贴得体。

张大哥邀请老李到家里吃饭,张大嫂盛意款待;有人哭哭啼啼地来找张大哥办事,张大嫂化身“助攻高手”,上前安慰。

若需出席聚会等场面,张大嫂则会一改往日风范,举止端庄、言谈温雅。

而张大哥不仅负责家庭的一切开销,更是妻儿的顶梁柱。

他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甚至在儿子被人诬陷抓进监狱,张大哥四处奔波,找关系营救。

他们把爱意与关怀融进柴米油盐里,让对方感受到细水流长的绵绵情意。

比起老李向往的诗和远方,张大哥最看重的还是生活中的烟火气,寄托了对平淡岁月的期许。

婚姻,最打动人心的感情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浸润在一茶一饭里的和气。

张大哥和张大嫂的婚姻生活,却是无数中年夫妻的真实写照。虽偶尔虽有抱怨,但日子过得踏实安稳。

婚姻本就是一场价值交换,在旗鼓相当的维度里,并肩作战、相扶相持,才能实现合作双赢。

山盟海誓,经不住情感的平淡苍白;花前月下,也抵不过生活的日常琐事。

在逼仄的婚姻生活中,唯有不离不弃的义气,同甘共苦的默契,才能给足彼此安全感,才能执手共进。

生活充满变数,婚姻也会遭遇无数险滩和礁石。

唯有扛起婚姻的责任,才能平稳穿越风浪,构建幸福的港湾。


那些离不了的婚
其实暴露出的是人性

民国时期,结婚证的证词意蕴深厚,一句“两姓婚姻,一堂缔约”道出了婚姻的本质,那就是缔约。

这份缔约束缚着彼此,要始终心存一份敬畏,既是对伴侣的尊重,也是对人性的考验。

在老李眼中,隔壁邻居的马少奶奶年轻优雅、活得通透。

年轻时,马少奶奶和丈夫情投意合,奈何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便私奔结了婚。

婚后,马少奶奶做起了全职主妇,全心全意操持家务。

当激情褪去,最初的悸动归于平淡,始终还是要接受时间的打磨和岁月的考验。

此时,单调无味的生活扯下婚姻的遮羞布,人性的光辉与贪欲,便一目了然。

马少爷拘囿于婚姻的平淡,控制不住自身的欲望,触碰了婚姻的底线,出轨了他人。

得知丈夫出轨,马少奶奶不争不吵;甚至丈夫把情人带回家,她也没有半分抵抗,心平气和的与其一同吃饭。

晚上,也默许丈夫进房睡觉,不哭不闹,更不提离婚二字。

如鲠在喉的痛苦与委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咽了下去。

或许困于现实中的经济压力,不得不妥协;又亦或早已失去了飞翔的翅膀,没有勇气飞出鸟笼。马少奶奶选择的原因,无人知晓。

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那些离不了的婚,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性,也清晰了自身的需求。

不论是对伴侣的依赖,以及对世俗眼光的担忧和未知的恐惧,都会让我们缺失婚姻的谈判力。

婚姻这条路上,唯有克服漫长岁月中的倦怠,克制贪婪的欲望,恪守内心的原则,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任何时候,唯有铸就一身坚硬的铠甲,才能在暴风雨来临时,修一处心灵的避难所。



多少年过去了,在这本《离婚》里,我们依然能窥见婚姻中无比真实的生活。

那些过不好又离不了的婚姻,诉说了对平凡日子的遗憾,道尽了人性的善恶,照出了世俗的无情。

无论和谁结婚,比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拥有和解的能力;

而真正维持婚姻的,并不是短暂的爱情,而是长久的责任;

忠实地面对自我,不越过人性的险滩,才能守住婚姻的底线。

在人世间行走,难免有杂念烦扰。

唯有修炼一颗平常心,才能经得起生活的乏味,扛得住风浪的考验,耐得住眼前的寂寞,活出真实的自我。

愿我们于平淡生活的岁月中,于世俗的烟火里,共同谱写人生最好的乐章。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小燕,一个爱读书的90后,阅读、阅己。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朗诵:知之,一个想用声音温暖世界的旅游人。

【慈怀线上读书会】
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
分享正在读什么书,读书感悟,读书方法……
我陪你读书,你陪我读书
每周直播分享,群里陪伴交流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学习
↓↓↓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读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