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继续探讨“试炼中得荣耀”系列的第二部分。今天的题目是“在异教世界中实践信仰(三)”。
今天我们会研读《彼得前书》第
2
章
9~21
节。让我先读出这段经文,《彼得前书》第
2
章
9~21
节。
9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10
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11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
12
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或作:眷顾)的日子归荣耀给神。
13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
14
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
15
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胡涂无知人的口。
16
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借着自由遮盖恶毒,(或作:阴毒)总要作神的仆人。
17
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
18
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
19
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
20
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
21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
这是上帝的话语。
一、基督徒不只是跟随耶稣的榜样,而必须首先蒙耶稣基督呼召。
有一首诗歌是根据《彼得前书》第
2
章写成的。歌词写道:“祢召我们出离黑暗,进入祢奇妙的光明。”《彼得前书》第
2
章
9
节说:“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这段经文末出现“榜样”这个词。事实上,我们稍后会看到,从这段经文开始,直到第
3
章,都是谈论耶稣的榜样。耶稣是我们应当跟随的榜样,但我们若要真正理解“榜样”这个词的含义,就要明白,如果我们真的把耶稣视为榜样,我们将会发现祂不只是一个榜样而已。如果我们真的听从耶稣的教导,我们会发现祂不只是一位老师而已。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去理解“榜样”这个词的含义。因为经文说耶稣给我们留下榜样,人们读这段经文的时候,很容易会下一个结论,以为基督徒基本上只是认识耶稣基督的教训,知道祂的作为,跟随耶稣,并且遵循祂的榜样而已。
第
11~12
节教导我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第
13~17
节教导我们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第
18~19
节教导我们作仆人的要顺服主人。第
20~25
节教导我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跟随基督的榜样,以善胜恶。这是这段经文的教训。第
3
章
1~7
节教导我们要敬重和体恤我们的配偶。我们从第
2
章
11
节至第
3
章
7
节看到这些伦理原则,你可能会得出这个结论:“跟随基督的榜样是指要做一个好人。这就是成为基督徒的意思了。”很多人得出这个结论,但人这样思想根本不了解经文的背景。耶稣的道德榜样给我们显示,首先,祂不只是一个道德榜样而已,然后祂才成为我们的道德榜样。因此,当你读这段经文的时候,你会发现耶稣先呼召我们,然后祂才成为我们的榜样。耶稣是救主。这就是经文的意思了。在《加拉太书》第
6
章,保罗并不是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榜样。”保罗说的是:“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
”在《哥林多前书》第
2
章,保罗不是说:“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的教训和榜样。”保罗不是这么说的。他说:“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
重点是,在其他宗教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宗教创始人的榜样。佛祖是一个榜样,穆罕默德是一个榜样,孔子也是一个榜样。人们跟随孔子的榜样,他们就成为儒家弟子;人们跟随穆罕默德的榜样,他们就成为伊斯兰教徒;人们跟随佛祖的榜样,他们就成为佛教徒。人们跟随榜样。但跟随基督的榜样并不能使人成为基督徒。佛教这么说:“你可以使自己成为佛教徒。方法就在这里。”伊斯兰教说:“你可以使自己成为伊斯兰教徒。方法就在这里。”儒家思想说:“你可以成为儒家弟子。方法就在这里。”但基督信仰开宗明义的说:“你无法使自己成为基督徒。你必须明白基督不只是你的榜样而已,然后你才可以过基督徒的生活,你才可以跟随基督的榜样;但在基督成为你的榜样之前,你要明白祂不只是你的榜样而已。你必须蒙耶稣基督呼召。”我们今天所读的一段经文从第
9~10
节开始。
经文说:“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你如何成为上帝的子民呢?彼得说:“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他要说的是:“从前你们一文不值,现在却作了上帝的子民。”如何成为上帝的子民呢?透过仿效基督吗?透过跟随基督的榜样吗?不是的。因为你蒙了上帝呼召。凡是认真去察看基督的榜样的人都会感到灰心丧志。有人会说:“嗯,重生的概念很有意思。有些人似乎需要重生。”我不是说这是错的。有些人述说归信基督的奇妙经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个好人。古往今来,很多人遵循这些伟大的道德原则、跟随基督的榜样、效法伟大典范的美德,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是否重生、是否接受基督为救主,其实并不重要。对某些人来说,这是好的,但最重要是跟随榜样。但如果你这么说,就表示你从没有察看基督的榜样。
凡是认真察看基督的榜样、教训和作为,并且真心诚意想要跟随基督榜样的人都会感到灰心丧志,看不起自己。没有什么事情比尝试跟随基督的榜样更令人感到沮丧,因为祂的榜样是那么崇高。你真的明白吗?你知道这一点吗?经文说:“
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
。
”如果你就此便说“我要效法基督的作为”的话,你只会感到沮丧。如果你就此便说“我要活出基督的榜样”的话,你只会感到十分气馁。看看耶稣的教训吧。耶稣说:“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耶稣要说的是,我们不可心怀恶念,甚至不可说恶言。我们要有怜悯和仆人的心肠。耶稣说:“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偷盗,只是我告诉你们,你们不可贪得无厌,也不可嫉妒。你们应当常存感恩和平静的心。
”耶稣还说:“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他犯奸淫了。
”看看耶稣的教训和行为,你永远看不见祂犯错。
如果有人给耶稣基督做那些性格测试,你认为会得出什么结果呢?如果有人给耶稣基督做那个十六型性格测试,会得出什么结果呢?你认为耶稣属于哪种类型呢?祂是属于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呢?祂是属于理性型,还是感性型呢?祂是属于直觉型,还是感觉型呢?我有权利吗?如果有人给耶稣基督做那些性格测试,你认为耶稣属于哪类型?祂是乐观、忧郁,还是冷漠的人呢?耶稣属于哪类型呢?你知道耶稣属于哪类型吗?如果你认真去看耶稣的榜样,你只会感到沮丧。那些性格测试总是说:“性格没有对与错之分。无论内向、外向、理性,还是感性,都没有对与错之分。这只是一个人本身的性格。”我认为在理论上这说法是正确的。人之所以有性格,因为人没有足够的智慧在各种情况下总是作出所需的反应。耶稣是理性型,还是感性型呢?这完全取决于当时的需要。耶稣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呢?耶稣着重过程,还是结果呢?耶稣是乐观型,还是内省型呢?耶稣属于哪种类型呢?耶稣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应有的反应。
每个人都有个性,人往往会较为理性多于感性,较为外向多于内向,但也有相反的情况。我们有这些表现,因为我们习惯了这样。不管那是否适当,我们往往会有这些表现。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并不明智。耶稣是满有智慧的,总不会说错一个字,总不会说出不合宜的话,也总不会犯错,我们不是说犯罪,而是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这就是智慧。耶稣是一个控诉的榜样。祂的榜样只会使人感到沮丧。你只会像约伯那样俯伏在地,说:“
我从前风闻有祢,现在亲眼看见祢。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你是否曾经认真地去看耶稣的榜样呢?如果你只是以耶稣的榜样作为开始,说“这就是成为基督徒的意思了。重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跟随这些伟大的道德榜样”的话,这表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事实上,你并不诚实。你没有尝试认真去看耶稣的榜样。耶稣必须先成为你的救主,才可以成为你的榜样。换句话说,如果你认真去看耶稣的榜样,你会意识到祂不只是一个榜样,因为作为榜样祂是失败的。
多年前,我看过美国长老会神学家梅钦(
J. Gresham Machen
)的讲章。他说:“如果耶稣只是一个榜样,如果祂只是一个让人仿效的道德典范,情况就十分糟糕了。”他说:“你曾经感到忧郁和沮丧吗?你的生命是一团乱。”这听起来好像电影《开罗紫玫瑰
/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中的对白。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剧情紧张刺激,但最后大团圆结局。有一刻,你忘记了所有的烦恼,你想到这是多么畅快。然后,灯光渐暗,银幕落下,你在一片黑暗中,被现实生活所困。在《开罗紫玫瑰》这部电影中,女主角米亚·花露(
Mia Farrow
)正是这样。女总管说:“如果你把耶稣视为一个宗教创始人,把祂当作一个榜样,正如所有其他宗教把他们的宗教创始人当作榜样和典范,你们你所有的就只有一个榜样而已。”你可以看看这些榜样。你说:“看看他的举止多么风雅!看看他的外表多么俊美!看看他是多么伟大!”你可以说:“像他那样不是很好吗?”但这个榜样只会让你留在黑暗中。你无法触摸他。他已经死了。如果耶稣只是一个榜样,人也看祂为已经死了,那么祂就只不过是一种控诉,是一把剑,是一支箭。祂只是在你生命中指责你的控诉者。啊,不是这样的。这并不是福音。耶稣要先成为你的救主,才可以成为你的榜样。在我们看第
21
节之前,我们要看第
9
节。第
9
节说:“
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
二、如何知道自己蒙召。
在我们继续讨论下一点之前,让我提出一个问题:“你如何知道自己蒙召呢?”我向各位朋友提出这个问题。有些朋友听这个系列的信息已经有一段时间,有些朋友也许是第一次听到。我向各位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被召离开黑暗并进入奇妙的光明呢?”这就是基督徒的真义。基督徒不只是一个跟随基督的榜样的好人。基督徒是一个被召离开黑暗的人。你说:“嗯,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呢?”让我给你们几个原则。当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他不是加入一个俱乐部,而是好像一个在实验室中制成的一个新的化合物。当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他不只是从一个群体转到另一个群体中,而是整个世界都重建了。从前在黑暗里,如今在光明中。从前一片混乱,如今井然有序。这是一种超自然的经历。那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让我根据这段经文以及其上下文来指出几个原则。
1
、呼召
是一种打扰,
总会
令人感到不安。
你如何呼唤别人呢?你会打电话给他们吗?你会传信息给他们吗?当人们收到电话或信息时会有响声或颤动。无论是什么方法,你都是打扰对方。如果你没有打扰别人,这就不是一种呼唤。对方正在做别的事情,你必须打扰对方。当你打电话给别人,你至少希望对方这么说:“喂?”你扰乱了对方的注意力。如果你是基督徒,如果你已经蒙召,你们你就已经被打扰了。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东西从外面进来,开始在你心里动工。没有人可以仅仅透过说“我要认识基督信仰”这句话就成为基督徒。你会感到有能力从外面进来掌管你的生命,然后你就成为了基督徒。你不可以说:“嗯,这是基督信仰的基本原则。我要学习这些原则,我就成为基督徒。”
不是这样的。一个蒙召的人感到一股前所无有的大能从外面进来掌管他的生命,在他里面动工、打扰他、改变他。召唤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举例说,在腓立比看守保罗的狱卒是在地震的时候蒙召的。《使徒行传》第
16
章记述当时地大震动,那个狱卒就在这情况下蒙召。有时候,那可以是微小的声音,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打扰,会令人感到不安的。你可能不喜欢这种情况。我并不说是那必定是令人愉快的经历。你可能一直都是这么想。我只想你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回事!你也许一直都认为自己明白基督信仰,现在你开始感到有点疑惑。你一直认为自己活得很好,但现在你发现有点不对劲。你感到不安。你开始问自己:“我能够面对死亡吗?”你开始问自己:“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这也许不是地震,但你感到被打扰而不安。你曾感到有这种外力的介入吗?有大能从外面进入你里面动工吗?你无法自己决定成为一个基督徒。你无法做到。上帝的救恩临到你,这不是你自己决定的,是上帝呼召你。你只能决定如何回应上帝的呼召。你感到上帝的呼召了吗?
2
、上帝的
呼召是使你离开黑暗进入光明。
你见过有人从黑暗的地方走进充满光亮的地方吗?他们出来的时候总是不停眨眼,感到有点害怕,说:“各种东西在哪里?我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会趾高气扬、大摇大摆的。这样你就是自己被召离开黑暗进入光明。从前你一直以为自己对基督信仰无所不知。你以为自己明白基督信仰,明白为什么人们作出某些行为。你以为自己明白。现在你仍然认为自己明白基督信仰吗?那么你就仍未被召离开黑暗进入光明。当你被召离开黑暗进入光明,你会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知不多,意识到有很多事情你是无法解释的,意识到你无法解释耶稣的作为。在《约翰福音》第
9
章,耶稣对法利赛人说:“
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又说:“
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意思是你以为自己能看见,你其实是瞎眼的。你以为自己看不见,这表示你开始醒觉。你感到自己不明白,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开始明白了。你以为自己明白一切,这样你就要面对自己根本不明白。
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意味着你不再趾高气扬、大摇大摆。你不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换句话说,你开始有受教的心。你开始说:“我需要去认识。我意识到自己不知道。”有些人说:“啊,是的,我明白基督信仰。”他们以为自己对基督信仰无所不知。其实他们仍未被召出黑暗入光明。《彼得前书》第
2
章
6
节说:“
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这意味着当光明临到你,当你被召离开黑暗进入光明,你不会说:“啊!因此我要这样行事为人!”人人都知道他们应当怎样行事为人。基本上,你不用成为基督徒也知道应当怎样行事为人。我一直都是这么说的,没有人驳斥这一点。这是正确的。一般来说,哲学和宗教有很多共通点。人人都知道应当怎样行事为人。人人都知道基本上要怎样行事为人。
当你被召离开黑暗进入光明,你不会说:“我的天啊!现在我知道我应当怎样行事为人了。”你本知道要怎样行事为人。当你被召离开黑暗进入光明,你所领悟的并不是你应当作什么事,而是有什么事已经为你成就。你说:“耶稣基督已经奠下宝贵的房角石。耶稣基督已经为我成就一切,我可以在上面建立我的生命。”你也许听过耶稣被钉十字架。你也许听过耶稣为你成就救恩,但你并没有领会这些真理。你必须明白耶稣基督来到世上,首要目的不是成为一个让你效法的榜样,而是替你受死。相信耶稣基督并不是对上帝说:“上帝啊,求祢成为我的老板,这样我就能够过良善的生活。”成为基督徒是对上帝说:“上帝啊,求祢成为我的天父,因为我无法过良善的生活,我知道耶稣已经把祂的义归给我。”当你领会这真理,你就眨着眼进入光明中,你感到惊叹。有人说:“啊,我一直都知道成为基督徒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人仍未被召。
三、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些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
被召的人从前可能听过这些真理,但他们必须领会耶稣为他们所成就的救恩。这使你惊叹不已、欣喜莫名。你说:“我可以把生命建立在耶稣所成就的救恩上。”让我来总结这一点。耶稣基督说:“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这话记载在《马可福音》第
10
章
45
节。这是《马可福音》的钥节。耶稣说:“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
”祂为什么这样说呢?耶稣岂不是君王吗?但祂来到世上不是要受人服事吗?耶稣是不是这么说:“我是从天上来的大君王。这是我的旨意。你们要彼此相爱,要说实话,要服事我,要敬拜我的父神”?祂来到世上不是要受人服事吗?你明白耶稣所说的话吗?耶稣说在你服事祂之前,祂先服事你。耶稣说祂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除非耶稣先服事你,成为赎价,除去你的罪,否则你无法服事祂。换句话说,你要明白耶稣不只是一个榜样,这样祂才可以成为你的榜样。耶稣要召你离开黑暗进入祂奇妙的光明中,叫你因祂的大能大力而欢喜快乐。既是这样,你要明白耶稣不只是一个榜样,祂才可以成为你的榜样。耶稣留下什么榜样?我们将会看看耶稣的榜样,但这是一段很长的经文。
现在你知道了成为基督徒的真义,你可以安心地说:“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原则。”你总要谈到福音。你在实际处境中应用出来。不然,人们马上会说:“就是这样了!基督徒生活就是遵行一套规条。上帝就会接纳我。”这样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话虽如此,经文告诉我们几个原则,我们会讨论其中两点。首先,第
11
节说:“
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
”;其次,经文说:“
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
”。第一个涉及内心。第二个涉及外在关系。接着我会简略地说明这两个原则的基本要点。它们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过基督徒生活意味着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些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我们在之前几次信息中已经提及这一点,但到了现在才详细解释。肉体的私欲是什么?人们马上会说:“是的,这就是基督信仰。要禁戒肉体的私欲。”人们马上会认为这是指身体上的欲望,说:“不应该开派对,不应该喝酒,不应该去跳舞,不应该谈恋爱……这些都是充满罪恶的事,因为这些都是肉体的欲望。这就是基督信仰了。基督信仰反对肉体。”然而,这并不是我们要说的。坦白说,“肉体的私欲”或“罪恶的欲望”都不是很好的翻译。这个字的原文(
epithymia
)是指禁戒过度的欲望。这个字在圣经中多次出现。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这一点,但这一点十分重要,必须再三提醒大家。何谓过度的欲望?彼得要说的是:“圣经说罪不只是叫人违犯规条。”使你的孩子表露最坏的一面的最佳方法是随意的对他说:“我不想任何人碰这个东西。”你说这话之前,一直都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孩子心里突然这么想:“为什么不可以呢?就让我试一试吧。”
很多人以为罪就是“违犯规条”。不是的。罪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彼得要说的是:“罪是使一些欲望变成过度的欲望。”这是人的基本问题。这是人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唯一的问题,却是主要的问题。过度的欲望的意思是对一些好的东西有过度的渴求。一般常识告诉我们,我们失去某些东西,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对那些好东西有过度的渴求。你见过这种情况吗?例子比比皆是。多年前,我曾辅导一位女士,她心中充满嫉妒,常常害怕会失去自己的丈夫,所以她最终失去了丈夫。这是说明这一点的最佳例子。那个女士害怕会失去丈夫。因为她害怕失去丈夫,所以常常对丈夫吹毛求疵。她总是猜疑。她常常监视自己的丈夫。她常常质问丈夫:“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为什么这么说?”她最终失去了丈夫。她失去丈夫全是因为她害怕失去他。这是一种过度的欲望。希望维系与丈夫的关系并没有不妥,对吗?我认为没有不妥。这是很好的。但这变成一种过度的欲望。这是陷入过度的欲望中。她心里想:“如果我失去丈夫,一切都完蛋了。”是的,失去丈夫是一件很糟糕、很可怕的事。失去配偶是一件糟糕的事,但最可怕的是这种渴望要留住丈夫的欲望缠扰着她的心灵。这就是彼得要表达的意思。
有人会说:“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是的。看看那些在学校里只有很少朋友的孩子。一般来说,你知道为什么他们只有很少的朋友吗?他们很渴望有朋友。他们实在太渴望有朋友。大家都说:“啊,当别人靠近你的时候,你要跟他们打招呼,然后说:‘我们聊天吧。’”这些孩子不会说出来,但他们会说:“你喜欢我!你真的喜欢我!”你会说:“算了吧。”这种情况确实会出现。忧郁症是怎样的呢?希望身体健康并没有不妥,但坦白说,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是,不要总是担心自己是否健康。任何占据着你心灵的东西都与你的灵魂争战。它会自取灭亡。圣经说这种情况不断出现。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渴望去吃那禁果。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过度的欲望。罪恶的心想把其他东西放在生命的中心,取代了上帝的位置。我们之前已经谈过这一点,但很多第一次听到这话的朋友都会说:“啊!我从没有想过这一点。”或说:“我从来都不会这样看。”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心里怀恨吗?有两个人遭遇同样的事情。其中一人心里充满苦毒;另一个人却愿意接受。为什么呢?是否因为那个人更虔诚、更有自制力吗?不是的。请仔细看看。你会看到,对那个心里充满苦毒的人来说,他所遭遇的事阻碍了他满足他心里过度的欲望,因此他感到忿怒,感到无法忍受。他说:“我一定要满足这个欲望。”当你感到自己必须拥有某种东西,这个东西就占据着你的灵魂。这个东西要主宰你的灵魂。这个东西与你的灵魂争战。它要成为你的救恩。它要占据你的灵魂,因此它与你的灵魂争战。它要缠扰你的灵魂。它要攻击你的灵魂。它要占据你的灵魂。这是其中一个方式让你知道自己是不是基督徒。在你成为基督徒之前,你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灵魂。这是一个主要的方法让你明白成为基督徒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