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椒医学
本团队扎根于国自然、省市级课题申报,学术代表作规划、实验方案设计、科研技能教育培训等方面,致力于提升年轻科研者科研水平,真正掌握国自然课题设计的核心要点、精妙逻辑和标书撰写技巧,提高标书水平和质量,最终中标国自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15岁女生在校坠亡,当地凌晨通报 ·  19 小时前  
贵州日报  ·  90.2亿!创历史新纪录!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梵净山紧急通知:暂时封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椒医学

你国自然的临床问题真的选对了吗?

青椒医学  · 公众号  ·  · 2024-12-05 07:00

正文


你的临床问题选对了吗?看似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是吧,但真有人犯糊涂呢。而且到现在还没醒悟。


确实临床问题的选择也简单,但是有时候也没那么简单,因为所有的焦点在于 XXX 临床问题”是否重要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3 年前的文章和课题全都是 A 疾病,近 2 年却换成了 B 疾病,该怎么选?


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硕士转博士、博士毕业到实际工作科室时候都会遇到的。

科研这东东,又讲究延续性,如果同一系统疾病的还好一些,无非就是 A 肿瘤换成了 B 肿瘤,疾病的相似性极高。申请国自然的时候,也可以认为是有延续性的。

但是有的小伙伴,直接从骨科方向跳到了心血管方向的话,这种跨度就很巨大的。

以前的方向变了,而且都有一些丰富的成果


我给这个粉丝的建议是:抛弃老的方向,毅然利用最新的研究方向来申报国自然,毕竟你的未来的工作都是心血管方向的,要面向未来,不要延续老路。


(2) 我创造了一种肿瘤放射疗法,比传统放疗疗效好,可否以之为临床问题?


我们拿大分割放疗为例, 乳腺癌传统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即每次 2.0Gy ,每周放疗 5 次,总剂量 50GV ,需要 25 (5 ) 的照射才能完成。大分割放疗模式的临床 应用 越来越多,大分割放疗是指单次照射刻量 263.2Gy ,照射次数减少到 13-15 (3 周内 ) ,总剂量 39.0-43.5Gy


这种情况的话,就不太建议以“大分割放疗”为临床问题了,也就是剂量、放疗次数的改变,来探讨科研问题。


原因有四:

临床问题在业内有较多争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淋巴区域及胸壁采用大分割放疗,随访 5 年结果 却证实没有显著差异,而英国随访 10 年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局部复发率 4.3% ,常规分割 5.9%


所以关于某种创新的疗法(换汤不换药),本身就有争议,就不要贸然作为国自然申报的临床问题。


科学问题创新难度极大 无论你的剂量和放疗次数再如何改变,放疗杀伤肿瘤的机制就哪几类,没有太大改变,放疗杀伤细胞无非就是抑制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首先主要通过 X 线作用于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 DNA ,使其受损伤、坏死失去增殖能力。然后通过产生对细胞有害的自由基过氧化氢,使肿瘤细胞中毒而死。可以说是常识。而只是改变剂量和放疗次数,能有多大的创新?这个是非常可疑的,创新难度非常大。


学术成果是否显著存疑。 即便大分割疗法可以作为临床问题探讨,那么你在设计研究方案中的细胞或者动物分组的时候,就一定需要同时设立:对照组、常规放疗组、大分割放疗组,那么大分割疗法比常规疗法体现的结果上,确定会在细胞或者动物结果上有显著差异吗?要知道某种疗法效果好,通常是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以及降低正常细胞的副作用,两方面发挥作用的。


学术报道或者中标项目极少或者根本就没有。

基础科研方面的报道很少

中标的课题也是 1-2 年才有 1 项,非常稀少


所以有些临床发现并不一定适合申报国自然项目,但中医药类的疗效是值得去探索内在机制的,因为中医药缺乏大量的分子机制的支撑,这就是所谓的 “问题” 所以临床实践中没有问题,就不值得国自然资助。



2024年度国自然医学部50大科研热点中标数统计如下:

本团队从国自然、省市级课题申报、学术代表作规划、实验方案设计、科研技能教育培训等提升年轻科研者科研水平,真正掌握国自然课题设计的核心要点、精妙逻辑和标书撰写技巧,提高标书水平和质量,最终中标国自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