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下一波整治会是哪里?
30日,一个消息火速窜上热搜:未成年人每周只能玩3小时游戏!
当天下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一则《通知》。
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只可以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的晚上八时至九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另外,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及登录,禁止网络游戏企业以任何形式向未做实名注册和登
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各级部门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未有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采取严肃处理。
划重点:
1.游戏服务商每周只能让未成年人玩3小时游戏,而且时间严格被固定。
2.不遵守通知的企业,将会被严肃处理。
此《通知》一出,大部分家长纷纷叫好,认为以后不用为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伤脑筋了。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和未成年人抱以担忧。
他们认为限制手段过于严厉,往后可能会出现不法商家盗用成人身份证、成人身份证号码交易,另外,也会引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此外,游戏时间的大幅度缩短,也不利于孩子情绪的释放,可能会导致校园暴力的增加,和精神上的抑郁。
有人认为,固然游戏有害,但孩子沉迷于游戏,造成各种不和谐的锅,不能甩在游戏本身上,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陪伴的忽视,才是孩子沉迷于某项兴趣(游戏、上网、小说、流行歌曲)的主要原因。
市场方面,游戏股当日纷纷大跌,但翌日也出现小幅反弹,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对于游戏公司的收入,其实并不大。
之前腾讯就有财报指出,18岁以下的用户所贡献的流水,仅占总游戏收入的6.0%,其中16岁以下只有2.6%,而12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比仅为0.3%。
所以大部分花钱玩游戏的还是成年人。
另外,“通知”的出台,也被认为是游戏监管的“靴子落地”。
之前,相关游戏公司的股价已经跌了好几个月,某种程度上,这算是利空出尽了。
当然,游戏的消失,倒是利好了短视频行业。
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所使用的娱乐App排名中,短视频排名第一!
中国人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是人均每天1.5小时,比游戏时间还长。
不过相比于游戏,家长们普遍不觉得短视频会让人“成瘾”(尽管很多家长沉迷其中)。
最近几个月,国家频繁运用“有形的手”,整治多个行业。
打击互联网、房地产、外卖、电子游戏、电子烟和医药……
仔细观察每一个行业遇到的逆风,我们可以看到各波打击有着不同的诱因。
概括地说,取消校外培训行业,调控房地产和医药集中采购,是为了减轻成人的压力负担。
打击互联网则是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因素兼而有之。
炮轰网络游戏和电子烟是为了加强对行业的控制。
总的来说,共同的目标都是为生三胎创造条件。
三胎问题,我们前几天刚说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的生育率比去年下降了17%,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人口问题,关乎国本。
因此,最近几个月的整治手段,也是相当霹雳。
7月23日,“双减”新政出台,凡是中小学校内学科一律禁止校外培训,这几乎“一键删除”1999年以后逐渐壮大起来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行业。
教育股三巨头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的市值累计蒸发了1125亿美元,股价跌了90%多。
很多人都说,教育是父母的大山,即便是中产家庭,也同样因为各种培养孩子的支出而苦不堪言。
包括游戏,也是很多父母着急的因素。
由于中国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大量的流动人口,导致留守儿童的现象发生。
此外,由于很多企业都是996,一些上班族父母也很难照顾到孩子的教育。
由于缺少陪伴和沟通,不少孩子沉迷于游戏,造成了近视率的逐年增高和性格孤僻等现象出现。
父母往往视游戏为洪水猛兽。
此番意见的出台,和不少家长痛斥游戏之害不无关系。
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家长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家长了。
原因是家长的一切问题都有国家出面买单,这次游戏新规一出,如果还是为教育孩子感到头疼,那只能怪自己了。
随着游戏禁令发布的同时,国家还发布了一个消息,8月31日,住建部部长在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发布会上指出:
中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过去数年,国家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了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从8月17日的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今年已经连续三个月房地产价格指数出现微跌。
一直以来,房价高企都是给百姓造成的居住负担,是阶层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房价的打击也越来越盛。
最近的《通知》提出,将在今后继续加大对地产的调控:
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增建、搬迁行为;
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城市住房租金一年涨幅不超5%;
在改造过程中坚持应留尽留,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
山雨欲来风满楼,教培、游戏都被釜底抽薪了。
最大的一座山怎么办,我们期待着!